xx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736337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xx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xx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xx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xx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总复习因数与倍数练习二十八第第l4题。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经历整理因数与倍数有关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重点:能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教程批注一、引入课题.整理本册所学内容师:本册教材中新知识我们己经学完了,同

2、学们,这个学期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准备怎样整理这学期所学的知识?先让学生独立回忆片刻,再进行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整理所学的方法。师:在本册教材的学习过程中,你主要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最有收获的事情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指名回答)3.自我评价师:你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如何?在学习中有什么成功做法或存在什么问题?(指名回答)4.揭示课题教师简述本次期末总复习的课时安排、复习内容、复习目的和复习要求后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二、指导复习.梳理基本概念出示教材第116页第l题,让学生按题意要求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

3、流。指导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以下知识结构图: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因数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2、3、5的倍数的特征偶数2.解析疑难点。师:这部分内容概念众多,在概念的理解上,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八”第l4题。.第1题: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与同伴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2.第2题: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或错的理由,以加深认识。对的。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以其中一组为例说

4、一说是怎么找的。学生说完后,教师强调以下两点(1)两个数如果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2)两个数如果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4.第4题:本题是两个数公倍数的实际应用。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组织交流。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因数与倍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因数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2、3、5的倍数的特征偶数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第二课时分数的性质和意义分数的性质和意义及教材第118119页“练习二十八”第58题。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

5、个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3.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相关知识。教学教程批注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板书课题)二、指导复习.梳理知识要点。(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2)全班反馈。(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记录的内容,教师适时做好补充)2.反思交流。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你能举例说明吗?(2)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举例说明吗?(3)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你能举例说明吗?(

6、4)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你能举例说明吗?(5)通分和约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答疑解难。师: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8119页“练习二十八”第58题。.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2.第6越: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在线段上描点,再组织反馈。通过反馈、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3.第7题:先让学生填空,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填写的依据。4.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

7、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依据。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相关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认为哪些知识最重要?哪些知识你感到理解起来最困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总结。板书设计分数的性质和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真分数分数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整数)通分基本性质约分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内容第三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及教材第119页“练习二十八”第9、10题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

8、比较分数的大小。3.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相关知识。教学教程批注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二、指导复习梳理知识要点。(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2)全班反馈。根据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整理板书。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师:怎样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先说一说,然后教师再举相应例子加以说明:教师强调: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

9、算的方法。师:你认为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后,教师举相应例子加以说明:教师强调: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能简便运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9页“练习二十八”第9、10题。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集体反馈。学生在独立练习时,教师巡视班级,及时发现学生在分数加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反馈时进行针对性指导。反馈时,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2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郁应给予肯定,并让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提问:通过本题练习,

10、你有什么体会?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分数加、减法知识的应用价值。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你认为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强调注意点。板书设计分数的加法与减法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法意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合分数教学内容第四课时空间与图形教材第119120页“练习二十八”第l1、12、13、14、16题。课时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掌握对称的知识,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的认识。2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

11、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能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并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4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教程批注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空间与图形。本学期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我们逐一地来复习这些知识。(板书课题)二、回顾整理梳理知识要点。(1)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知识。(2)全班反馈。指名说说,教师根据学生回顾整理板书。2交流反思。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12、(1)你能分别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玛?(2)你认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小组讨论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要注意正确地应用所学的的公式,求表面积用表面积公式,求体积要用体积公式。要注意单位统一,当长、宽、高单位不统一时,要先统一单位。在求与表面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要报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9120页“练习二十八”第l1、12、13、14、16题。四、课学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找们整理和复习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部分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能说说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总结。板书设计空间与图形含义轴对称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起止位置旋转点方向角度特征: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不同点关系:长方体S(ab+bh+ah)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正方体S6a2长方体Vabh应用体积正方体V=a3正方体V=a3容积长方体V=abh正方体V=a3教学内容第五课时观察物体与统计教材第120121页“练习二十八”第17、18题及思考题。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