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word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7721563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诗两首》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散文诗两首》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散文诗两首》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散文诗两首》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散文诗两首》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诗两首》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诗两首》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诗两首金色花 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3、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4、激发学生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 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

2、、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散文诗两首来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吧。 二、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 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 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 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 其质”。三、作者简介 :( 大屏幕展示) 四、朗读感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

3、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朗读,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朗读中要做到:(1)循序渐进。朗读诗歌时,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因此,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2)把握基调。一篇诗歌反映的总的感情倾向即感情基调,朗读一篇诗歌的主要语调就是朗读基调。要朗读好一篇诗歌,领会中心,首先就要把握好基调。所以开始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诗歌大

4、意及朗读基调,为理解诗歌作基础。 (3)体验情感。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讲解和朗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用情的读,深入的理解。感受、体会其节奏和音韵的优美,体验其思想和艺术、情感的魅力,增强诗歌语感。(4)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 1、由一个学生读诗,然后师生一起来朗读体会。(读音、节奏、停顿、轻重缓急等) 读准字音嗅( xi ) 闻(气味) 花瓣( bn )罗摩衍那( m ,)-印度长篇叙事诗。匿笑( n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祷告( do )-向神祈求保佑。沐浴( my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

5、怎样的图画呢? 明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 的时候,我就 ”说一说。 示例: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母亲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母亲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的孩子和一个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

6、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2、学生散读,把握整首诗的朗读基调。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明确:稍快,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学生朗读,深入理解,体验情感。 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7、。) 、“我不告诉你,妈妈。”(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五、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探究质疑: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探究质疑: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讨论并归纳: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

8、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并说说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还瞒着妈妈。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 金色花是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3、篇末,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而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坏孩子”:妈妈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着急担忧,一

9、见到孩子又惊又喜,嗔怪孩子一声不说就走,把妈妈急死了。 而“我”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事而高兴,还要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才好,于是向妈妈撒起娇来了。六、拓展延伸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我要变作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 我要变作手,代替她做烦琐的家务劳动。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她更加年轻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丑,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逗妈妈开心,让她笑口常开。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假如我变成了

10、一把伞,我要为妈妈遮风当雨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让妈妈下班后坐在椅子上消除一天的疲劳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将课后读读写写的词各写四遍,写在作业本上。 3完成练习册个题。板书设计: 三 母亲 孩子 (金色花圣树) 纯真的母子之爱次 祷告 散发香气 嬉 读书 投影书页 戏 拿灯(去牛棚) 恢复原形 课后反思: 荷叶 母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现代著

11、名诗人徐志摩在泰戈尔来华中说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 尔的私淑弟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荷叶 母亲,感悟她所受到的泰戈 尔的影响。 二、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 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 出发点。她的诗文笔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三、字词加油站(屏幕展示) 四、初读课文,读懂诗意 教师指导: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时,有二个要求,一是 我们要读准字音

1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二是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1) 朗读,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明确: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环境繁杂的雷声浓阴的天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雨肆意地下着;在大荷叶的覆盖下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 红莲开满亭亭 (白莲已经凋谢)左右欹斜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摇动心境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13、深深地受了感动 4)请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情绪变化的语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的情绪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情感。五、再读课文,读出诗情(图片) 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明确:(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看出。六、读出画面,感受写作特色。在这里作者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即以花喻人,这是本诗的写作特色。比如:荷叶是母亲的形象。红莲是子女的形象,风雨又象征着什么呢?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以荷叶护红莲喻母亲保护子女。七、拓展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