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714445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xx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xx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xx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xx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二十一马说【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

2、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注释】信:指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大将韩信,汉初三杰之一。萧何:汉朝d的开国丞相,汉初三杰之一。奇:以为奇。上:皇上,此处指刘邦。长王:长期称王。汉中:地名,在陕西省南部。无所事:用不着委托以工作。事,作动词。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策之不以其道_信度何等已数言上_追信,诈也

3、_2、用现在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愤懑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4、辅佐刘邦之前,韩信投奔项羽不见用。如果没有萧何的一“追”,韩信是否能施展抱负是一个未知数。他的这段经历印证了马说中的哪个观点?5、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上面两个语段和现实生活谈谈看法。二十二送东阳马生序【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

4、,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注释】诸:“之于”的和音。辄省记:就能了解、记忆。辄、就。省,明了。通籍后:刚进入仕途。汉代制度,把姓名记在称作“籍”的竹片上,

5、以备出入宫时查对,后世人称初做官时为同籍,意为朝中已有名籍。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的样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白色的蠹鱼和虫丝常常沾满了书籍。素蟫,指书里的蠹虫。灰丝,指虫丝。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未尝稍降辞色_家贫难致_其切如是_2、翻译句子。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3、【甲】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哪句,请从文中摘录出来。4、【乙】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请你联系选段稍作分析。5、从所选的两段文字来看,两文的作者有何相

6、同之处?两文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好学”与“勤学”之间的关系,请你将这方面的体会写出来,与同学们共享。二十三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1、翻译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2、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3、用“/”线在第一段中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4、理解填空。选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实为写_,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5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心情发生了变化,联系下面材料,探究作者的心情为

8、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唐宪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因参加翰林学士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是个闲职,在编制之外,没有什么公务,甚至没有办公场所。柳宗元到任后,寓居寺庙为家,无所事事,与僧侣朝夕相处,谈经论道。但他的抑郁情怀并未能因此好转,只好“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永州八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二十四岳阳楼记范仲淹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9、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连月不开_忧谗畏讥_一碧万顷_2、翻译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3、作者在结尾为什么要说“微斯人,吾谁与归”?是在慨叹知音稀少吗?联系链接材料,探究作者真正的用意所在。【链接材料】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进士,两人友谊颇厚,北宋仁宗

10、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到岳州任军州。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5、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誉天下,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选文并联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二十五醉翁亭记欧阳修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11、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翻译句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2、第一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写在下面。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试结合选文内容,想想作者真正的乐趣究竟是什么?4、本文作者与岳阳楼记的作者作此文对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却毫无抑郁之感,从欧阳修与范仲淹身上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5、阅读下面一段话,说说它与文中的表达有什么不同。滁之西南琅琊山,有酿泉。泉上有亭,山之僧智仙所作也。庆历六年,欧阳修谪守是郡,爱其山水,常与宾客来饮于此。始以醉翁名之,盖修之自谓也。二十六满井游记黄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

13、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翻译句子。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满井春色图?3、全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有的以物喻人,有的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请从文中各找出一例,写在下面。4、全文写初春景象,抓住了咋暖还寒、万物复

14、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条初展的神韵。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请找出一例并作分析。5、全文最后“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作者郊游满井的结论,这与辛弃疾鹧鹄天一词所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有共同之处,请你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这一结论的看法。二十七陈涉世家司马迁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度已失期/宁信度,无自信也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