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理论中货币需求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714012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理论中货币需求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货币理论中货币需求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货币理论中货币需求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货币理论中货币需求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货币理论中货币需求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理论中货币需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理论中货币需求(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货币理论(中) 货币需求,本章教学内容: 一、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三、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 四、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第一节 传统的货币数量说,本节内容: 一、现金交易数量说 二、现金余额数量说,货币数量说:是一种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和货币价值之间关系的学说,它的基本命题是货币数量决定货币价值及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 货币数量说分为传统的货币数量说(或称古典货币数量说)和新货币数量说(或货币主义) 古典学派的货币“面纱论”(教材P342页)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主要是价格水平学说,将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直接联系起来,而对

2、于经济学家现在所关心的其他重要经济变量,如就业水平和产出水平,则根据古典学派传统的“二分法”,认为其决定于经济当中的“实际”因素,如土地、资本、劳动力、生产技术等,而与货币数量无关。 传统货币数量说的不同学派: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一、现金交易数量说,(一)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1911年出版了货币购买力一书,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也称“费雪方程式”),以阐述其货币观。 (二)基本观点: 认为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主要是一种支付工具,因此,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支付总额与商品的交易总额一定相等。,(三)交易方程式: 由于货币具有流通速度(V),因而货币的支付总额应等

3、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M)与一定时期内每一单位货币用于购买的平均次数(即货币的流通速度V)的乘积;而商品的交易总额应等于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数量(T)与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P)的乘积。所以,交易方程式的表达式为: (教材P343页),(四)结论: 费雪认为交易方程式中的V和T长期都不受M变动的影响。(教材P343页) 正因为V和T都是独立于M而决定的,所以根据交易方程式,当货币供应相对于需求而增加时,唯一能使货币供求相等的途径就是物价P相应上升,反之亦然。 因此费雪的结论是:货币数量决定着物价水平,二、现金余额数量说,现金交易数量说的缺陷之一就是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把交易看

4、成是货币需求的唯一原因,这是极为片面的。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动机因素,克服了上述缺陷,从而产生了现金余额数量说。 (一)代表人物: 由马歇尔、庇古等剑桥经济学家创立。,(二)基本观点及剑桥方程式: 1.认为货币是人们持有其财富的一种形式: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实质上是将自己财富总额中的一部分选择以货币这种资产形式持有。 2.进而又认为影响人们持有现金余额的因素有: (1)财富总额(R); (2)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 (3)人们对未来收入、支出和物价等的预期。,3.最后得出:虽然货币需求受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5、数量(即所谓的现金余额M)同财富的名义价值(PR)成正比。由此得到现金余额方程式(又称剑桥方程式): 其中:K是财富的名义价值(PR)中以货币形 式持有的比例。,(三)结论: 剑桥学派认为上述方程式中的R和K在短期内不变,则当货币供应相对于需求而增加时,唯一能使货币供求相等的途径就是物价P相应上升,反之亦然。这一结论与交易方程式的结论相一致。,(四)两方程式的比较: 共同点:方程式的形式和结论基本一致。 不同点: 1.两者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费雪”强调的是货币作为交易手段的功能; “剑桥”强调的是货币作为资产持有形式的功能。,“费雪”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

6、量和速度,而这都与交易有关,所以“费雪”又称之为现金交易方程式,其货币被称之为“飞翔的货币”; “剑桥”是从用货币形式持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财富总额的比例,第一次从个人持有现金余额数量的角度来分析货币需求量,所以又称之为现金余额方程式,其货币被称之为“栖息的货币”。,2.各自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由于剑桥方程式强调了微观主体选择资产持有形式的行为,所以其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多于交易方程式。,通过上述分析和比较,可知剑桥方程式比交易方程式更适用于现实经济社会,它开创了从个人资产选择角度来探讨货币需求的分析方法,为后来的经济学家研究货币需求奠定了宝贵的基础,使得

7、后来的经济学家在谈到货币需求时,不再是讨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而是讨论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额是多少,也就是在人们的财产总额中希望以货币这种资产形式持有的部分是多少。,凯恩斯关于货币需求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正是在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节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本节内容: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一、货币需求的含义,首先应明确:经济学家所讨论的需求,从来都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例如,当经济学家谈到消费者的商品需求时,是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若无此约束,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就可能是无止境的,因而也就无从讨论。货币需求也一样,它并

8、非简单地表示人们主观上想持有多少货币,若是这样,货币需求的概念就没有任何意义。,货币需求的含义:是指当某人拥有一定量的财富总额时,他可以选择以多种资产形式持有该笔财富,而他愿意以货币这种资产形式持有的那部分财富就构成他对货币的需求。 由此可见,货币需求实际上是一种资产选择,或者说是财富的分配行为,它受到人们的财富总额、各种资产的相对收益及风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1883-1946)是对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和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英国经济学家。他本是马歇尔的弟子,曾是剑桥学派的重要代表。但自1936年发表其重要著作通论以后,就成为独立的凯恩斯学派。这里讲的流动性

9、偏好理论,指的就是他作为独立学派的货币需求分析。,凯恩斯继承了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考察货币需求。所不同的是,凯恩斯没有象他的前辈们那样,在概略陈述了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后,又草率地断定只有财富总额(或名义国民收入)才是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而是对人们持有货币的各种动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进而得出了实际货币需求不仅受实际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利率影响的结论。,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称为流动性偏好(因为货币比起其他资产来,具有最充分的流动性和灵活性,需求货币便是偏好流动性或灵活性),所以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也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一)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 1.交

10、易动机 含义:见教材P349页 凯恩斯认为:虽然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也受其他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但它主要还是取决于收入的大小,与收入成正比例关系。,2.预防动机 含义:见教材P349页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也与收入成正比例关系,基本上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3.投机动机 关于前两个动机的分析是凯恩斯对前人理论的继承,而投机动机则是他的独创。 含义: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教材P349页),首先,假定:人们只可以以两种形式持有财富,即货币和债券。 其次,凯恩斯认为:人们主要根据两种资产的预期报酬率的高低来决定持有何种形式的资产,并认为:货币的预期报酬

11、率为0;而债券则可能有两种报酬(利息和资本利得),其中:利息收入显然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同时由于债券的价格和利率成反向变化,所以资本利得也和利率相关。,凯恩斯关于投机动机的分析:,具体分析: 若人们确信现行利率水平高于正常值预期未来利率水平将会下降债券未来价格将会上升人们持有债券在未来除获得正的利息收入外,还会获得正的资本利得,即持有债券获得的未来预期总报酬大于零人们倾向于多持有债券、少持有货币,即货币需求少;反之则反之。 结论:投机性货币需求主要与利率有关,并且与利率成反向关系。,(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其中: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现金额,M2代表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现

12、金额。L1代表M1与收入Y之间的函数关系,L2代表M2与利率r之间的函数关系。,(三)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古典学派的比较 (教材P352页)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一个关键是基于投机动机的流动性偏好L2,它和利率呈反向关系,在传播货币量改变所产生的种种影响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二是作为贮藏财富的手段。就前者而言,它只是一种便利,没有什么重要性和实际影响,但后者将通过利率而影响投资,从而影响产出、就业和收入。,古典学派只看到了货币的第一个作用,而未看到它的第二个作用,因而得出货币中性的结论;而凯恩斯正是因为看到并强调了货币的第二

13、个作用,所以才得出货币影响就业的结论,甚至将货币的存在看作持久性失业的根本原因。,第三节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本节内容: 一、鲍莫尔模型 (又称为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模型”) 二、惠伦模型 三、托宾模型,第四节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本节内容: 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二、弗里德曼的主要观点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区别 四、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货币需求 理论的区别,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凯恩斯的通论引发了“凯恩斯革命”。在货币理论方面最显著的变化是推翻了自18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货币数量说理论,代之以流动性偏好的货币需求理

14、论。 30-50年代,是凯恩斯学派的新兴时期。 但50年代开始,通胀成为经济中的头号难题,到70年代又出现了“滞胀”问题。经济环境和背景的变化,导致了货币数量说的复兴。,货币数量说的复兴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为代表,由于他们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与古典学派大不相同,所以称之为“新货币数量说”(或“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伴随着这一理论的产生而出现的,还有一个崭新的宏观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学派,所以该学说又被称为“货币主义”。货币主义是一个与凯恩斯主义直接相对立的西方经济学流派。,作为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基本上承袭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长期结论,即非常看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

15、间的因果关系。同时,他又继承了凯恩斯等人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的观点,从而把货币需求当作财富所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来加以考察。,所不同的是,弗里德曼不象凯恩斯那样,用债券来代表所有货币之外的金融资产,从而把资产选择的范围限定在货币和债券之间,而是把债券、股票以及各种实物资产都列为可替代货币的资产,从而将资产选择的范围大大扩大,并从中得出了与凯恩斯主义者截然不同的结论。,(一)弗里德曼认为人们以货币这种资产形式持有财富的愿望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财富总额 “弗”认为:由于实际生活中,财富很难加以估计,所以可用收入来代表。但又认为:如果用一般的现期收入指标来作为衡量财富的指标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会受到经

16、济波动的影响。所以他主张用恒久性收入作为财富的代表,它与货币需求成正向关系。,所谓恒久性收入:是指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这里用 表示恒久性收入。在实际计算中,可用现在及过去年份实际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加以计算。),2.财富在人力与非人力形式上的划分 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人力财富主要是指个人的能力,即人力资本。 由于人力财富很不容易转化为货币,所以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比例越大,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这里用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 表示财富在人力与非人力形式上的划分情况,它与货币需求成反向关系。),3.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通常将货币定义为M2,这样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的利息以及银行为支票存款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就成为持有货币的预期收益。 (这里用 表示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它与货币需求成正向关系。),4.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 即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包括其他资产的预期利息、股利等收益和资本利得。它们与货币需求成反向关系。 这里用 表示债券的预期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