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成人高考政治重点笔记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7713616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9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全国成人高考政治重点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7年全国成人高考政治重点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7年全国成人高考政治重点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7年全国成人高考政治重点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7年全国成人高考政治重点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全国成人高考政治重点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全国成人高考政治重点笔记(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笔记笔记目录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物质和意识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四、实践和认识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四、社会主义改革好对外开放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十一、中国特色社会

2、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第三部分时事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专升本政治总分是150分,考试时间3个小时,主要是考察马哲、毛特理论、时事3个部分,其中马哲占28,毛特占65,时事7。题型有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其中选择题占53,辨析题13,简答题20,论述题14。从这些可以看出,每年的客观题占的比例非常大,对于我们广大考生来说是件好事,但大家也不容忽视,因为考的范围广。每年考试较难题比较少约占20,中等难度题占50,容易题占30。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定义1.本质:质学与世界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

3、的世界观哲学也是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2.功能:哲学与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二、基本问题1.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个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内容:何者第一性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亦即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论据:不能回避前提基础斗争焦点实践问题四

4、条论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思维和丰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三、主要派别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基本派别)定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区分哲学基本派别唯一的科学的标准。依据哲学家们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思(思维)第二性,物质决

5、定意思、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形态:首先,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及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次,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哲学史上出现过许多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但归结起来不外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万事万物之前

6、,先有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是感觉或意识的产物。 根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与此相交织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概括来说主要有社会历史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社会历史根源:主要指社会实践的性质和发展状况,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就存在着产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深厚根源。认识根源: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也存在着正确认识事物和歪曲认识事物两种可能性,即唯物正确观点和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里,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7、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分不开的。2.一元论与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所以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哲学史上的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个各自独立、互不依赖的本原,是哲学上的折中主义。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凡是肯定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承认客观世界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观点,属于可知论;凡是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客观世界能被人们所认识,或者否认客观世界能够被人类彻底认识的哲学观点为,属于不可知论。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

8、、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只是量的变化,而且有质变和飞跃;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主要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辩证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第二历史形态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虽然有时也承认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但否认事物的根本质变和飞跃;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在于外力的作用,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自身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马哲产生的根源:具体说来,它的产

9、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有其坚实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2、产生与条件1.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上半期社会历史的发展提示了社会历史唯物辩证的性质(涉及:资本主义发展与工人运动发展)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3.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上半期自然

10、科学的发展提示了自然界唯物辩证的性质(涉及: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自然科学前所未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基础。19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有代表性的重大成就,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等三大发现。4思想理论来源:19世纪上半期哲学理论的发展使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发展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涉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与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广义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人类历史上优秀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狭义地说,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5、特征与定义1.对象:关

11、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最普遍规律的科学(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对应: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这是从哲学研究的对象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对立)又有联系(统一)。二者的区别: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世界某一领域、方面或层次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哲学以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二者的联系:每一时代的哲学都以该时代的具体科学为基础,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哲学的一般结论和原则;哲学所概括和总结的一般结论和原则又可以指导人们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本身,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12、6.内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涉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对应:哲学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这是从哲学的内容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而且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统一起来。7.使命: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涉及:哲学的阶级性对应: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这是从哲学的阶级属性、根本特征和社会作用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物质和意识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13、(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1、三种唯物主义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如金,木,水,火,土。(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故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缺陷:朴素性,猜测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原子。如把原子当作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a.

14、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实在的,是物质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不依赖于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从而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b.唯物主义物质观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不可知论认为物质是不能被认识的,而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能被认识的,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把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相区别,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d.从实践中理解物质,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二)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

15、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具有不可分性。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性表现在: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这是因为,任何物质都包含内在矛盾,矛盾必然引起运动;物质通过运动而存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这是因为,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的,它们互相区别,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观: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2.运动与静止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运动和静止是有区别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静止指事物的位置或性质未变的状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重要意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和环节,不承认静止,运动无法衡量,也无法理解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一定时间、一定范围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运动是无时、无所不在的,永恒的。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把运动和静止、变革和稳定辩证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稳定中实现变革,通过变革实现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