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712135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单选)(2012江苏卷,5)如图121所示, 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 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夹子与木 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若木块不滑 动,力F的最大值是 ( ),图121,2(单选)(2012江苏单科,4)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3(2013江苏单科,14)如图122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

2、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为g.,图122,(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3)本实验中,m10.5 kg,m20.1 kg,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0.1 m,取g10 m/s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0.002 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主要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热点聚焦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2)运动图象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3)运动图象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 (4)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命题趋势 (1)单独

3、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运动图象的应用以及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题型一般为选择题 (2)力和运动的关系大多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综合考查,题目一般为计算题;涉及的题目与实际密切联系,考向一 运动图象的应用 (1)高考中关于动力学问题的图象主要有xt图象、vt图象、at图象、Ft图象等 (2)在vt图象中: “点”的意义:图象上的任一点表示对应时刻物体的速度 “线”的意义:任一段线段在v轴上的投影长表示在对应时间段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斜率”的意义:“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面积”的意义: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对应的时间段内发生的位移 “截距”的意义:纵轴截距

4、表示物体出发时的速度,横轴截距表示物体出发时距计时起点的时间间隔或速度为零的时刻,【典例1】 (多选)(2013四川卷,6)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象如图123所示,则 ( ),图123,A甲、乙在t0到t1 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乙在t0到t7 s之间的位移为零 C甲在t0到t4 s之间做往复运动 D甲、乙在t6 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审题流程,确定图象为vt图象,01 s内,甲沿x轴正方向运动,乙先沿x轴 负方向运动后沿x轴正方向运动.04 s 甲始 终沿x轴正方向运动,t6 s时,甲、乙速度图象的斜率均为 负值,即二者加速度的方向相同,选项B、D均正确,1

5、求有关图象问题的思路 (1)首先弄清图象纵、横坐标的含义(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利用图象分析动力学问题时,关键要将题目中的物理情境与图象结合起来分析,利用物理规律或公式求解或作出判断 (3)弄清图象中斜率、截距、交点、转折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从而充分利用图象提供的信息来解决问题,2从vt图象中可读取的四个运动量 (1)运动速度:从速度轴上直接读出,正负表示运动方向 (2)运动时间:从时间轴上直接读出时刻,取差得到运动时间 (3)运动加速度:由图线的斜率得到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反映了加速度的方向 (4)运动的位移:由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得到位移,图线与时间轴

6、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时间轴以上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时间轴以下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预测1】 (单选)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 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 象如图124所示,则 ( ) A1 s时甲和乙相遇 B06 s内甲、乙相距最大距离为1 m C2 s6 s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D4 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图124,【预测2】 (多选)(2013江苏苏锡常镇徐连六市联考,7)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位置沿着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的平方随位移变化的图象如图 125所示,则 ( ),图125,A甲车的加速度比乙车的加速度大 B在

7、x0.5 m处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在x0.5 m处甲、乙两车相遇 D在x1.0 m处甲、乙两车相遇,考向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典例2】 (2013新课标全国卷,24)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 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1.,2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思路,【预测3】

8、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7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3 s内的平均速度大6 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 ) A1 m/s2 B1.5 m/s2 C3 m/s2 D4 m/s2,【预测4】 2012年11月25日,我国首次舰载机阻拦着舰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与岸基飞机着陆时可缓慢减速平飞不同,舰载机着陆必须加速,一旦舰载机尾钩未能挂住阻拦索,必须能快速拉升逃逸假设“歼15”战机着舰速度为27 m/s,钩住阻拦索后能在3 s内匀减速停下若没有钩住阻拦索,必须加速到50 m/s才能安全飞离航母,航母甲板上可用于战机加速的长度仅有200 m求: (1)“歼15”战机在钩住阻拦索后的减速过程

9、中的加速度和滑行距离是多大? (2)“歼15”战机在甲板上加速飞行的加速度至少是多少?,1.运动图象及其应用,考向三 运动图象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特别提醒,2牛顿第二定律 (1)公式:Fma (2)“四性”矢量性、瞬时性、同体性、独立性,【典例3】 (2013新课标全国卷,25)一长木 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 时刻 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 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 间图象如图126所示已知物块 与 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 木 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图126,(1)物块

10、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解析 (1)从t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块具有共同速度为止 由题图可知,在t10.5 s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0到tt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求解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预测5】 (多选)我国“蛟龙号”深潜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2012年6月24日以7 020 m的深度创下世界最新纪录(国外最深不超过6 500 m)这预示着它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假设在某次试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

11、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全过程的深度曲线(a)和速度图象(b),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h3代表本次下潜最大深度 B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 m/s2 C潜水员感到超重发生在34 min和68 min的时间段内 D整个潜水器在810 min的时间段内机械能守恒,图127,【预测6】 (多选)如图128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m0.8 kg的物体受到平行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其大小F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t0时刻物体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28,A01 s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最大 B第2 s

12、末物体的速度为零 C23 s时间内物体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第3 s末物体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考向四 动力学两类问题,图129,审题流程 第一步:抓好两个分析构建运动模型,第二步:抓好衔接点构建思路图,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步骤,图1210,试求: (1)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a1; (2)若拉力F作用1.2 s后撤去,物体在上滑过程中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s.,【预测8】 交通路口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驾驶员到交通路口时也格外小心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v08 m/s.当两车快要到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

13、,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t0.5 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5倍,乙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g10 m/s2.,(1)若甲车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6.5 m,他采取了上述措施后是否会闯红灯? (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在行驶过程中应至少保持多大距离?,技法二 图象法,图象法:用图象来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利用图象法分析解答问题直观、简捷,对于物理学中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象除了能直接表明其变化特点,提供直观、清晰的物理图景外,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

14、还可以表示第三个物理量(这个物理量一定是由图象中的两物理量的乘积所确定),如速度时间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等,充分利用图象带来的信息,也是求解物理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反过来,充分利用图象的功能来解读题设条件中的物理情景,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现代科研中均被广泛应用 要运用图象正确地分析、解答物理问题,应对物理图象做到“三会”:会看、会用、会画,1会看,2.会用,3.会画,【典例】 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解析 用vt图象可以确定怎样在尽量短的 时间内走完直道如图甲所示,根据题意可 知,直线OA、AB的斜率(分别表示启动加速 度和制动加速度)以及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直道的长度)都已经确定,所以先加速后减速是最省时间的运动方式,图甲,图乙,图丙,【即学即练】 (多选)(2013新课标全国卷,19)如图1211,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 ),图1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