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太阳系.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702194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太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太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太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太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太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太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太阳系.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太阳系(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宇宙5.太阳系一、教材简析: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受太阳引力作用而环绕其运动的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太阳位于该系统的中心,并以其绝对优势的质量所产生的巨大引力,像原子核对周围电子一样,控制着整个系统。同时太阳还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它所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太阳系。当然,作为一个系统,其他天体成员也都有自己的相应的位置,地球就是其中很具特色的成员。在太阳系中,除了中心天体一太阳以外,还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其中行星和行星的卫星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成员。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大

2、行星的运动和分布状况决定的,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本课教材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太阳系”;第二部分“建太阳系模型”。.让学生去认识太阳系,教科书提出了几个较为开放的问题。这几个问题是:还有哪些天体在围绕太阳运动?这些天体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让学生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进行交流,是对交流的主题做出的指引。2.本课明确提出了让学生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本课与前两课的建模活动是有所不同的:造环形山主要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来模仿,日食和月食是根据事物的变化来模拟,而本课是根据数据来建模。表面上来看,这一课对建模

3、的要求比较简单,但只要对照书中的数据表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一个建模活动有较大难度。其一,对这些数据进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数据表中的数据项日较多,有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行星的赤道直径,还有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其二,处理数据有难度。在建模时,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如何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天体间的距离。其三,实际操作有一定难度。用什么材料来建模型?行星间的距离如何确定?由于需建立八个行星模型和一个太阳模型,数量多,在操作时较难。二、教学背景:学生在研究了日食和月食之后,这一课将扩展到对太阳系这一个天体系统的认识。当然,有关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完成对太阳系

4、的认识不再是有效的途径。利用一些资料来帮助学生认识太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将是更有效的策略。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这一活动,不仅含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和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

5、天体系统。科学词汇:行星、卫星、彗星、天体系统、矮行星(二)过程与方法:.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科学方法:观察比较、查找资料、分析推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核心价值观:意识到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太阳系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难点:建立太阳系模型器材准备。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教学给每组学生准备:八个铁

6、丝制成的支架、直尺等。八大行星数据表、橡皮泥、小皮球、太阳系图片教学流程收集资料,了解天体认识太阳系建立太阳系模型交流太阳系建立的经验实验、分析讨论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认识太阳系(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2)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小组内的整理和交流。•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3)小组讨论和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形式展示交流。(4)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有录像资料)(5)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

7、,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二、建立太阳系模型。(1)提出任务:建一个太阳系模型。(2)讨论:建立太阳系模型,需要了解太阳系的哪些数据?(3)提供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阅读资料。(4)交流从数据资料中获得的信息。(5)讨论:如何利用数据资料建立模型?制作过程大致是怎样的?需要哪些材料?(6)教师提示:按比例缩小各天体间的距离;按比例缩小各天体的大小。(7)学生计算。(8)部分操作:•在桌面上用支架排列出各天体的距离。•根据各行星的直径,初略地用橡皮泥搓出大小不同的各行星。•将行星插在支架上。(9)思考:假如太阳的直径缩小为14厘米,那么模型中的各行星的距离和大小是怎样的?(10)根据假设计算。(11)集体在操场上完成太阳系模型的建立。(12)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板书设计太阳系恒星:太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彗星:哈雷彗星课外活动收集各种行星及恒星的资料,加深理解生成预见学生可能对太阳系模型的建造不能完成。数据的收集不完整。课堂评估学生掌握太阳系中各种行星的名称及基本结构。对宇宙中的天体研究产生一定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