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分析.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702110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分析课件张衡传的教学,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方面有以下几点认识。一、教师心中要有自读课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叶老的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奉行的宗旨绝不是“全盘授与”,而应立足于“相机诱导”,始终要注意启发学生“运其才智”,“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教读课不例外,自读课更加如此。教师的这种认识如何才能变成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就自读课而言,教师引导学生

2、“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以形成学生良好的自读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就成为自读课的“灵魂”。二、教给方法,养成习惯,要打“阵地战”和“持久战”张衡传的教学主要从确定自读目标、指点自读门径、授以自读方法三个方面来部署的。1.确定自读目标阅读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阅读能力训练过程,它不同于日常的消遣式的读书。因此,必须通过自读课的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阅读须有的的观念。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借助“自读提示”来确定学习目标,而没有代庖,意在给学生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同时,从确定自学目标的需要出发,教师对“自学提示”的内容作相应的补充,启发学生从思想内容、文体知识、文言词句三个方面作

3、定向思考,以全面认识目标。在学生归纳出自学目标之后,再用小黑板展示目标,以强化目标意识,并作为全部自读过程的“航标”。2.指点自读门径阅读一篇从哪儿入手,第一步做哪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和习惯。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是阅读一篇的起始步骤和基础工作,是培养自学方法和习惯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活动中特别注意了两点。第一,落实读的要求,选择读的方法。通读课文时,提出读的要求,诸如音准、句读、语脉等,同时注意读的良性分布。先试读,调查学生初读课文的语感程度,进行“火力侦察”;再散读,便于学生自我体验,有利于整体感知。第二,从增强整体感知效果考虑,采用了先填表、后表述的活动方式。学生先梳理课文内容,完成“

4、张衡一生的成就”的填表,再口头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经过这一填一说,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落在了实处,由此引导学生登上了自读的第一个台阶。自然,对于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整体感知的活动方式可以不同,但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考虑,指点读书门径这一步是绝不可少的。3.授以自读方法自读方法的传授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重点从两个方面训练学生掌握自读方法。一是结合语境,辨词析句。选择各段中的重点词语训练学生作注理解,抓住关键句子指导学生分析体会。这种训练贯穿于研读的始终。学生平时也知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道理,但多是空泛的认识,只有经过实际训练,才能有真切的体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

5、把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关键句子的作用,是阅读的基本方法。从课堂活动可以看出,学生无论是给词语作注还是研读关键句子,常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方法的掌握就有了牢固的基础。二是讨论交流,评价表达。讨论交流是自学活动的主要方法。教师不断设疑提问,启发学生发表见解,有利于开阔视野,多向交流,共同提高。其作用还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读书,个人钻研是必要的,但不可忽视同学间的交流、切磋;阅读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获得了成果,都体现在表达之中,不能用任何方式表达,就意味着阅读没有完成。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张衡,是检验阅读效果的较高层次的要求。高中学生应当具备这种能力。课外布置写读后感,则是从文字表达的角度进一步帮助巩固阅读成果的迁移训练。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