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桃林中学2017届中考历史复习考点练习:主题一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694445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桃林中学2017届中考历史复习考点练习:主题一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桃林中学2017届中考历史复习考点练习:主题一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桃林中学2017届中考历史复习考点练习:主题一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桃林中学2017届中考历史复习考点练习:主题一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桃林中学2017届中考历史复习考点练习:主题一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桃林中学2017届中考历史复习考点练习:主题一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桃林中学2017届中考历史复习考点练习:主题一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主题一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要求(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遗存。(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农耕文化的特征。(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5)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6)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7)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8)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来源:gkstk.Com(9)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10)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一、考点落实1距今约 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7020万年的 “北京人”使用 石器;使用 火;过着 的生活。山顶洞人懂得 火。来源:学优高考网2距今约 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居民已种植 、普遍使用 石器,居住的房屋大多是 式。距今约7000年的 聚落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居民种植 ,房屋是干栏式的。3在古史传说中, 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的主要贡献是 ,教人农耕;尝遍百草, ,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 ,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 是传说时

3、代的治水英雄。来源:gkstk.Com4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夏朝最后一个王 ,奢侈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 ,打败了桀,建立商朝。后来商王 把都城迁到殷。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 ,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 。5西周分封制(1)目的: 。(2)主要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 ”。(3)作用: 。6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 时期。当时,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先后出现了 、 、 、 、 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其中,最先称霸的是 。公元前475前221

4、年,是历史上的 时期。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韩、赵、 三个国家。他们与原有的 、 、 、 并称“战国七雄”。7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 ; ; ; ; ; 。8商朝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做。这些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 朝开始的。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9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10孔子是伟大的家, 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 ”和“ ”两部分。他认为,“仁”就是要 ,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

5、自己既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 一书。11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 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 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12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是_,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参考答案:来源:学优高考网1.170,打制,天然火,群居,人工取火。2.6000,粟,磨制

6、,半地穴,河姆渡水稻。3.炎帝,改进农具,发明医药,陶器,人文始祖,禹。4.禹,桀,汤,盘庚,周武王,西周。5.巩固对周边的统治;授民授疆土;加强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6.春秋,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战国,魏,齐、楚、燕、秦。7.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8.甲骨文,商,甲骨文。9.司母戊鼎。来源:学优高考网10.思想家,儒家,仁、礼,爱人,社会规范,为政以德,有教无类,论语。11.儒家,法家,道家。12.都江堰考点记忆本主题涵盖了教材的两个

7、单元,内容较多,复习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记忆。数字记忆:为“两个远古人类、两个聚落、两个遗址、两种主要农作物、两种居住方式。”三个传说中的人物:黄帝炎帝和大禹。三个奴隶制国家(夏商和西周)春秋战国可以概括为一个朝代、两个时期、五个霸主、七个强国二.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我来自元谋,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2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聚族而居B原始农业C贫富分化D采集狩猎3“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

8、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4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黄帝B 炎帝C舜 D禹5“通大川,决壅(yng)塞,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的历史人物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6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应该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7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9、C分封制 D郡县制8“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9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青铜器铸造水平(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西汉10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管仲改革之时 B周平王东迁之际来源:gkstk.Com来源:学优高考网C商鞅变法之后 D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11郭沫若说“由

10、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12“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和“礼” D实行“法治”13战国时期,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可谓之天府也。”这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A大运河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14“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大

11、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上观点反映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二、非选择题15和谐是人类社会的追求。按要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传说,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 ”。(2)下列图片体现了和谐的君臣关系。 图一:齐桓公与管仲 图二:秦孝公与商鞅请回答:两幅图片中的政治家在君臣同心之下,都进行了社会改革,这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3)战国时期,在水利工程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是什么?(4)思想包容是人类超越物质文明,追求精神文明的和谐跨越。指出战国时期形成了怎样的思想活跃局面?简述其历史影响。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