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八下语文课件:第10课《鱼我所欲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693256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八下语文课件:第10课《鱼我所欲也》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长春版八下语文课件:第10课《鱼我所欲也》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长春版八下语文课件:第10课《鱼我所欲也》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长春版八下语文课件:第10课《鱼我所欲也》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长春版八下语文课件:第10课《鱼我所欲也》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版八下语文课件:第10课《鱼我所欲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八下语文课件:第10课《鱼我所欲也》(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 孟子,明确目标,本讲目标,一、积累文中常用的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借助注释读懂文章; 二、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学习孟子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 四、背诵全文。,文本解读,课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证。 第一层:提出生与义不可兼得,亦即“舍生取义”的论点; 第二层:先正面再反面分析阐发自己的论点; 第三层:贤者保持“本心”,所以贤者能做到“舍生取义”。 第二部分:举例论证论点,人应该保有“本心”。 第一层:从正面举例

2、论证不能见利忘义; 第二层:从反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 第三层:人应该保有本心。,内容概述和思路,古:能够用来 今:能够 古:这,指示代词 今:判断动词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古:古代的量器 今:计时器具 古:益处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 目合在一起 名词作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作名词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文言知识,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古今异义,词类活用,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这种方法就能够生存下来,这样看来,有这种方法却不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这样看来,有这种方法却不采用。 2.呼尔而与之,

3、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有人)没有礼貌地吆喝着让饥饿的人吃,就是走路的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被轻视而不肯接受。,文言知识,文言知识,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高位厚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 4.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天性。,1.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做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这里的“所恶”应指不义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

4、权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问题探讨,2.文章说理时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分别有怎样的作用?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恰当地阐述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阐述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义”重于“生”的道理。 对比。生和义对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对比,不义比死更可,问题探讨,方法指导,方法指导,1.本文议论性很强,要特别注意论证方法的运用;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要悉心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或者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2.背诵这篇文章,可以借助句式整齐的特点,巧妙轻松记忆,不必死记硬背。

5、如标出这样的句子,可以成串记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固定形式,如“非独”“此之谓”,课外如“此李将军之谓也”,也要注意翻译。 4.翻译时,注意准确书写“箪、羹”等。,拓展探究,“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1.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

6、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2.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3.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性善论”,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拓展思考,思维训练,1.阅读礼记檀弓中的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2.课后查古汉语字典,积累“得、恶、甚、穷、乏”等词语。,思维训练,参考译文,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还是不吃,终于饿死了。,退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