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690042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芦花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探究人物的英雄性格,领悟文中人物描写方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提高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把握文章的内容,通过教师点拨、引导,以及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复述课文,理解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教学难点】体味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提高学生人物描写的能力。【课时安排】二课时【教材分析及设想】这篇小说很有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别具一格。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

2、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教学过程】说一说率性的英雄师:讲完老人的故事,思考一下:文中的老头子有什么特别之处?(问题设置目的:引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去领会作者刻画人物个性特点的方法。)生1:虽然已经六十多岁,却特别精神。师:这一点怎么就体现出他的特别了呢?生1:一般的老人应该是动作缓慢,慈眉善目;而文中的老头子却是“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师:老头子这一点的确与一般人不同。生2:老头子“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鱼鹰的反应是非常迅速和敏捷的,我觉得作者把老人

3、比作鱼鹰,其实也就充分表现了老人的机敏和精干。生3:老头子本领高强。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般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师:非常好,老头子的本领确实令人叹服。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之下,穿越敌人的封锁线,竟然能够做得像平常捕鱼撒网一样,这个人好生了得啊!生4:我认为老头子是“艺高人胆大”,“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进出,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师:作为一个抗日的战士,枪可以说是必备的武器。但是老头子硬是不带一支枪,这份胆略,的确让人赞叹。师:针对文中老头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大家都进行

4、了积极的发言,现在,我想问一问大家,你喜欢这位老人吗?如果喜欢,你最喜欢他的哪一点?将它大声朗读出来。(问题设置目的:引领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生1:我喜欢老人的自信。课文中说:“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样的话出出自一位六十高龄的老人之口,可见他是多么自信,这种自信让他也多了几分可爱。师:的确如此,老人非常的自信,这一点从他在文中的表现我们就能够看出来。生2:我喜欢老人那种鲜明的爱憎分明的情感。师:噢,具体说一说。生2:他对抗日的英雄有一种慈父般的爱,这从对两个小姑娘的举动就能看出来;对敌人却是恨之入骨,在文章的结尾,他用篙砸

5、鬼子的脑袋,砸的毫不留情。师:不错,老人的这些行为充分表现了老人心中的爱和恨。生3:我喜欢老人的智勇双全的行为。文中这么写:“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你看,一个老人就这么把日本鬼子玩得团团转,不就靠老人的智勇双全吗?生4:老师,我觉得老人智勇双全的行为不知他说的那一处?课文中还有很多。师:是吗?说说看。生4:比如课文开头写的老人在敌人严密监视下给苇塘里的人送柴米,带领大菱和二菱穿越敌人的封锁线以及用莲蓬引诱让鬼子进入栓有钩子的水域,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老人的智勇双全。生5

6、:我赞同他的意见,如果是我,可能早就吓得两腿发软了。(笑)师:呵呵,我也赞同。生6:我喜欢老人说到做到言出必践的性格,你看,文中老人是这么说的“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老人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而且做到了。师:的确,作为一位抗日英雄,无论是他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极其自尊自信的性格,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还是智勇双全的行为,都让人心生敬意。但是,老人身上有没有让人不喜欢的地方呢?请默读课文,说出你的理解。(问题设置目的:变换角度分析人物,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让人物形象在学生进一步的品读中逐步丰满起来。)生1:课文中有一句对老头子的评价极其准确,那就是“老人过于自信

7、和自尊”,一个人要自信,也要自尊,但是都不能太“过”了,而老头子恰恰太过了,这一点,是我不太喜欢他的地方。师:呵呵,能不能说具体点?生1:你看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让她们“安心睡一觉”;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这些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生2:我来补充一点: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这显然又是他过于自尊了。师:还真有理有据。还有哪位同学来接着来谈一谈?生3:我赞成他的意见,

8、老人是有点过于自信,害得其中一位小姑娘受了伤;而且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竟然要抛下两个女孩不顾了。生4:我来说一说,我觉得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是他最大的特点,可以说是他英雄性格的核心。如果不是他的这种性格,好像故事也就不会发生了。师:说地非常好,正像你所说,课文的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引发出来的。现在,请大家速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老人过于自尊自信的句子勾画出来。(学生速读,勾画。)师:读这些句子,思考: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读到的除了老人的过于自信自尊,还读出了什么内容?生4:我认为刚才所提到的“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一句不仅写出了老人的自信,还应该写出了

9、老人对两个孩子的喜爱,也正是这份喜爱才让他忘了这是多么危险的时候。师:不错,已经领悟了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情感了。生5:这么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联系上一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那更应该是老人为了安慰惊慌的孩子,这不也是出于对孩子的喜爱吗?生6:对,我同意,我们应该联系上下文。老人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这句话时,是“柔和”地说的。一个“柔和”,足以说明老人心中的情感。生7:那老人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又说“我没脸见人。”那该如何理解呢?师:看看下文有一处集中写老人心理感受的“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

10、!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这说明老人有着高度的责任感,而且以前的确没有失过手,因为非常自责才会这么说。生8:而且这也是老人的个性之所在呀。这样的老人不可敬吗?师:真好,同学们能有这样的感悟,老师打心眼里为你们高兴。生9:那得谢谢老师的指点才对。我明白了,课文中的老人的确自信,但真正使小姑娘受伤的不是老人的自以为是,而是老人对孩子的喜爱。也正是这一点使老人的形象更有立体感,不但不应该成为让我们不喜欢的理由,相反该是最让我们喜欢的地方。师:对,老人既是白洋淀上的一条硬汉子,却又柔情似水。这样一位率真而又个性鲜明的老人怎么不值得我们喜爱呢?(学生鼓掌)【教学

11、反思】对于本课的教学,我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力争在设定的时间内,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从而把握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整个课文的探究分成四个板块:1、讲一讲曲折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反复阅读,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2、说一说率性的英雄,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文中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3、赏一赏优美的景色,让学生在对文中景物描写的赏读中,领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练一练描写人物,将文本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加强学生描写人物的练习。针对所展示的这个片段来说,我力求遵循语文的学习规律,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

12、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注重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的自身体验,以人物心理的揣摩为主要方式,让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在这一方面我注重了问题的设置和学生讨论后的归纳,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的讨论和探究,使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在语文素养方面,我抓住了本文是叙事性作品的特点,让学生重点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英雄形象,将“老头子”的英雄事迹和鲜明的个性表露无遗。在阅读方面,我注重综合运用阅读的方法,朗读、默读、速读,注重提高学生读的速度和质量。阅读的过程中,我注重以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从阅读教材到自我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力求实现让学生在阅读中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过程,再进行局部的精读;先从一般性的简单内容开始,再到深层次的思想内涵的深度阅读,最终能够深入把握文本,并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创造性的阅读,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只进行适当的点评、点拨,而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探究的主人。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品读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