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658422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一、教材分析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本课为第一个历史阶段: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

2、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

3、较,概括和阐释。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

4、义。四教学建议:本专题是新课标“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一、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建议教师向学生讲明确:“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

5、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2教科书以四个子目分别讲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炼诸子思想主张知识要点,以利于记忆。方法可以选择结构法或表格法。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填写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

6、1课时八、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学案展示。(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2孟子(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3荀子(1)主要思想:强

7、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学派代表主要内容影响老庄之学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法家思想李悝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

8、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商鞅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墨家的主张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指导学生填表,之后启发他们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老庄之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部形成重“法、”重“术”

9、、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三、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1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九、板书设计一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2孟子3荀子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节“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老子、庄子、韩非子的主张。二、预习内容(一)、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创立儒学(1)政治思想:“”为核心;“”,即强

11、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2)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2孟子(1)把孔子的“仁”思想发展为“”,进一步提出了“”的民本思想;(2)在伦理观上,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3荀子(1)主张施政用“”和“”,“”。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观点。主张“”,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4、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改造的影响:(二)、道家和法家.道家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提出“”的政治主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提出了。影响

12、: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3.墨家墨子:主张“”;宣扬“”;提倡节俭;主张“”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说出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2说出老子、庄子、韩非子的主张。3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影响。.归纳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学习重难点: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以及对儒家思想的贡献。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说出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2说出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的主张。(二)合作探究

13、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原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具体原因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出现了私人讲学。2代表人物道家老子和庄子。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3影响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运动。“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三)精讲点拨时期人物主张贡献儒家春秋孔子(1)核心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3)主张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创立儒家学派战国孟子荀子(1)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2)主张“性本善”(1)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舟民水观点。主张“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1)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2)战国后期,儒家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反思总结当堂检测一、选择题(XX海南历史)“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子2(山东临沂一中)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