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章末复习 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658190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章末复习 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章末复习 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章末复习 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章末复习 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章末复习 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章末复习 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章末复习 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章末复习 学案(鲁教版选修3)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单元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章末复习学案(鲁教版选修3)【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的发展进程及现代旅游的特点。2.掌握旅游业的主要特点。3.学会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专题一旅游业促进社会进步作用表现原因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旅游业带来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货币流、商品流、科技流、信息流和人才流,对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旅游地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旅游业具有涉外性,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推动对外开放

2、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旅游业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旅游业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而且促进了社会进步旅游业属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具有劳动力需求量大、技术限制性小、人员培训期短等特点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为适应旅游业发展,旅游接待地区的基础设施会得以改善,生活服务设施和其他方便旅游者的设施也会有所增加,旅游环境会不断美化,从而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方便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通过旅游活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直接交往,有助于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

3、信任,并对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产生积极影响。我国加强海外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旅游活动是异地性的物质文化生活。旅游业具有涉外性特点,是一种跨国界、跨地区的广泛的社会交往活动专题专练1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x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目前已经开通了北京、广州、上海、兰州、重庆至拉萨五条铁路客运线。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材料一图1反映了x藏1980XX年国内旅游者数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材料二图2反映了入藏游客量变化的季节性特征。图1图2下列对x藏地区叙述正确的是_。A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B北部降水丰富,强风雪天气多c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D气候寒冷,生态环境

4、脆弱E气温年较差大F高原湖泊多G空气稀薄缺氧x藏1980XX年的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变化特点是_。入藏游客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_。分析青藏铁路通车对x藏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专题二旅游与环境的关系良好的环境对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独立关系:旅游和环境保护各自发展,互相没有接触和干扰,保持独立,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维持太长时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对环境将会产生深刻影响。2共生关系:旅游与环境保护相互支持,彼此受益。从环境保护学家的观点来看,环境特征和条件保存得越接近原生状态越好。与此同时,良好的环境给旅游者提供了游览内容。但是,世界上能达到这种关系的地方不多。

5、3冲突关系:当旅游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旅游与环境就发生冲突。在某些情况下,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会刺激和促进旅游目的地采取措施,以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但常常是当人们意识到要保护环境时,损害已经到了难以挽救的程度。专题专练2阅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材料一XX年,大陆居民赴台游人次达150万,首超日本居冠。而随着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的开放,台湾将迎来旅游业的“黄金十年”。材料二大陆居民赴台游为台湾旅游业带来巨大商机。截至XX年5月,赴台观光的大陆居民已达到336万人,创造新台币1958亿的收入。相对大陆地区而言,台湾地区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试阐述台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台湾地区对大陆开放旅游市场,

6、对台湾地区的有利影响有哪些?1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阳朔农村老太太徐秀珍,年近60岁,会说英、德、法等近10种外语,被外国游客亲切地称为“月亮妈妈”。此事反映出旅游活动的作用是A满足人类需求B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c旅游业带动农业的发展D扩大交流阅读材料和图,完成23题。材料旅游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的新兴产业。x藏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新奇感、神秘感、粗犷感和原始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这是x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优势所在。2在现代旅游中,就目的性来讲,占绝对优势的是A探亲访友B娱乐、消遣c科学研究D调研采风3x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气候高寒缺氧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低离

7、经济发达地区较远旅游环境的承载量小ABcD4当前最热门的旅游为“乡村游”,关于乡村游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背景环境无影响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严重c加速农村经济发展D不属于生态旅游5下列旅游形式主要由新加坡推出的是A地震模拟旅游B保健旅游c怀旧旅游D“中药之旅”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泸沽湖像一颗熠熠生辉的绿宝石,镶嵌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万山丛中。是丽江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专家誉为“中国西南的一片净土”“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早在XX多年前,摩梭人就在湖边聚居生活,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居住在建筑风格独特的木楞房子中。古代摩梭人信奉“女神教”。后来,又接受由x藏

8、传入的佛教,此外,还信仰本民族的“达巴教”。长期以来,这里素有“女儿国”之美称。以母系家庭以及阿夏婚姻为主要特征的摩梭风情,是现代社会罕见的原始母系社会婚姻形态的“活化石”。优美的自然风景、独特的人文风情构成了泸沽湖地区的“情、水、山”为主题的旅游特色,磁铁般吸引着国内外游客。1989年泸沽湖景区旅游人数为6120人,到1991年猛增至10万人左右,目前每年的游客已超过20万人,XX年将超过35万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人数的逐年增加,威胁环境的各种因素也随之而来,再加上环境保护措施相对滞后,当地民众和游客的环保意识淡薄,旅游污水、旅游垃圾和一些新建的旅游设施对原有的自然环境

9、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由于地域偏僻和交通不便,故摩梭人文化保存完好,并具有较高的人文科研价值。但随着旅游业的开发,摩梭人的文化将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同时传统的耕作型的自然经济结构也在逐渐向旅游服务型转变。泸沽湖地区旅游人数的增加体现了现代旅游的哪些特征?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文化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参考答案专题专练AcDFG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加快集中在49月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有利于加强x藏与其它各省区旅游客源地的联系;有利于改善交通条件;有利于同其他区域建立

10、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x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湖泊多,且多为咸水湖;位于板块交界处和阶梯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可结合图表进行分析。青藏铁路通车使x藏与内地联系更加方便,有利于发挥x藏的优势并加强与内地的联系。2台湾海岛风光、山地风光、热带亚热带风光秀美,民风民俗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经济较为发达,旅游基础设施完备,具有较强的地区接待能力;交通比较便利;旅游景区多,旅游线路可选择性强,环境承载量较大。扩大了台湾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提高了该地区的旅游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

11、文化交流。课时作业D2B3.c第2题,古代旅游一般是事务性出游,而现代旅游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的占绝对优势。第3题,x藏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自然条件不适合人的活动。x藏离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远,也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4c本题主要考查“乡村游”的概况,这是一种新兴旅游,主要是进行农村生活、生产景观的旅游,对象虽然不是文物古迹,也会带来一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整体上属于生态旅游的一部分,具备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5D美国推出地震模拟旅游;泰国推出保健旅游;西方一些国家推出怀旧旅游;新加坡推出“中药之旅”。6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方面有利于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对当地文化起同化作用,可能对本民族文化造成冲击,从而不利于摩梭风情的保护和保存。政策扶持,加强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规模,环境整治。解析泸沽湖地区离人口密集区远,旅游人数大幅增加,体现了旅游的大众化和空间的扩大化特征。该地区风景独特,走婚更独具文化特色,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会对其独特的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