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全章导学案(浙教版七年级下).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658123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全章导学案(浙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全章导学案(浙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全章导学案(浙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全章导学案(浙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全章导学案(浙教版七年级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全章导学案(浙教版七年级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全章导学案(浙教版七年级下).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全章导学案(浙教版七年级下)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1.1认识三角形(1)-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三角形的概念2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3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二、学习重点:“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学习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三、过程性学习(一)学前准备:、定义:由不在直线上的三条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三要素是、。如图,三角形记为,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顶点为,三角形的内角为注意:表示三角形时,字母没有先后顺序,但通常按逆时针来排列。探索新知如图,在三角形中,(1)比较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

2、边的大小,并填空:a+bccaba+cbb-acb+cac-ba(2)结论:.(三)应用新知、例1: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能组成三角形,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1)a=3cm,b=4cm,c=8cme=5.7cm,f=6.2cm,g=11.9cm:2、当堂练:(1)下列哪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A1cm,2cm,3.5cmB4cm,5cm,9cmc6cm,8cm,13cm如图,在三角形ABc中,D是AB上一点,且AD=Ac请比较大小:ABAc+Bc2ADcD四、评价性学习(一)、基础性练习(1)如图三角形ABc(记作:)中,B的对边是,夹B的两边是、。(2)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3、请分别把它们表示出来。2、已知四组线段:第组长度分别为5,6,11;第组长度分别为1,4,4;第组长度分别为4,4,4;第组长度分别为3,4,5,其中不能成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是A、B、c、D、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和5,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A1<c<5B4c6c4<c<6D1<c<6(二)、拓展提高、已知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12cm和6cm,第三边与其中一边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多少cm?2、现有长度分别为2cm,3cm,4cm,5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组成三角形架,有几种情况?分别写出每组数据。1.1认识三角形(2)-导学

4、案一、学习目标、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o。2、理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合适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简单的几何问题4、了解三角形的分类二、学习重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0的性质学习难点:例题涉及角之间的关系,是学习的难点。三、过程性学习:(一)学前准备、三角形三边的性质:。2、角的分类:、。(二)探索新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几何表示:在ABc中,A+B+c=。2、如图(1)BcD的外角是_(2)2既是_的内角,又是_的外角。(3)2=+1>或1>三角形的外角与不相邻内角的关系:,。(三)运用新知例:如图,在ABc中,A=450,

5、B=300,求c和它的外角的度数四、评价性学习(一)基础性评价、在ABc中若A=45,B=30,则c=.变式1:在ABc中,A=45,B=2c,求B、c的度数。变式2:在ABc中,A=B=2c,求B、c的度数。变式3:在ABc中,A:B:c=2:3:5,求A、B、c的度数。变式4:在ABc中,A+B=c,求c的度数。2、在ABc中,AcD是外角.若A=74,B=42,则AcD=.若AcD=11436,A=65,则B=.(二)、拓展提高、已知1,2,3是ABc三个外角,则1+2+3=2、如图,在ABc中,c是直角,D是Bc上的一点,已知1=2,B=250,求BAD的度数。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

6、中线-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及画图。2、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性质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二、学习重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概念学习难点:例题的学习三、过程性学习(一)学前准备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叫做三角形的。一个三角形共有条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2已知如图(1),AD是ABc的平分线,则=,若BAc=800,则BAD=,cAD=。(二)探索新知3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一个三角形共有条中线,它们相交于点。4已知如图(2),AD是AB

7、c中Bc是的中线,则BDDcBc,SABDSADcSABc,若Bc=8cm,则BD=,cD=。(三)应用新知请在ABc中画出三个角的平分线,在DEF中画出三条中线。2.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450,c=600,求下列角的大小:(1)BAE(2)AEB四、评价性学习(一)、基础性评价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B=300,c=400,则BAD=度。变式:BAc=900,AD平分BAc,c=400,则ADB的度数是。2已知ABc中,Ac=5cm。中线AD把ABc分成两个小三角形,且ABD的周长比ADc的周长大2cm。你能求出AB的长吗?变式1:若将条件变为:“这两个

8、小三角形的周长的差是2cm”,你能求出AB的长吗?变式2:已知ABc中,AD是ABc的中线,Ac=8cm,AB=5cm,求ADc与ABD的周长差?(二)、拓展与提高如图,在ABc中,BD、cD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1)若ABc=600,AcB=500,求BDc的度数。(2)若A=600,求BDc的度数。(3)若A=,求BDc的度数(用的代数式表示)。.3三角形的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经历折纸和画图等实践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2、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3、会用三角形高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学习重点:三角形高的概念和画法学习难点: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和例题三、过程性学习(

9、一)、学前准备、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点D,则称AD是。2、如图,AE为ABc的高,c=300、BAc=80,则cAE=,BAE=,B=。(二)、探索新知、用三角尺分别画出图中锐角ABc,直角DEF,钝角PQR的各边上的高。2、一个三角形有条高。总结:(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垂足在相应顶点的对边上且三条高相交于点;(2)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在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上的高是另一条直角边,三条高相交于;(3)钝角三角形的钝角所对的边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另两条边上的高均在三角形的,三条高的延长线也相交于点。(三)、应用新知例1:如图,在ABc中,AE,AD是高线和角平分线,已知

10、BAc=800,c=380,求DAE的度数四、评价性学习(一)基础性评价下列各组图形中,哪一组图形中AD是ABc的高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三角形ABc的高,AE是BAc的角平分线.已知BAc=82,c=40,求DAE的大小.若AE是中线且Bc=10,AD=4,图中有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面积是多少?(二)、拓展提高.如图,点D、E、F分别是ABc的三条边的中点,设ABc的面积为S,(1)连结AD,ADc的面积是多少?(2)由(1)题,你能求出DEc的面积吗?AEF和FBD的面积呢?(3)求DEF的面积2.试把一块三角形煎饼分成大小相同的4块,有多少种分法?1.4全等三角形-导学案一、学

11、习目标:、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会用叠合等方法判定两个图形是否全等。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3、会说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二、学习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学习难点:例题的理解和过程的描述三、过程性学习(一)学前准备:、能够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2、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做;互相重合的边叫做;互相重合的角叫做;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4、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例如ABcDEF,对应顶点分别是;(二)、探索新知:、若AocBoD,Ac的对应边是,Ao的对应边是,oc的对应边是;A的对应角是,c的对应角是,Aoc的对应角是。注意: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三)、应用新知:例:如图,AD平分BAc,AB=Ac。AcD与ABD全等吗?B与c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四、评价性学习(一)基础性评价、如下图,找一找:(1)、若ABDAcD,对应顶点是,对应角是;对应边是;(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