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481986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阳五中学高2017年级高二上12月考试高二语文科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第1卷(共26+43=69分) 一、现代文阅读(9+17=2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3题)(9分) 用文学滋养心灵高闰青文学对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的心理现象,有许多细腻和深刻的描写。它既能够印证意识形态各领域之间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也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灵。 想象对于作家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创造一个又一个声色并茂、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以实现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跨越:化平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将不存在的事物塑造成纤毫毕现的艺术

2、形象。因此,只要我们拥有一颗能感受天地万物的自由心灵,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以将那“数千年往事,注上心头”,可以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让想象展翅腾飞,让艺术构思的诸多材料在刹那间被灵感照耀,进而启迪和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如何认识生活,以及怎样经营生活等,有效提高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让我们保有健康的心灵。 文学由情感酝酿而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情感至强烈处,可以让作者不能自己,甚至陷入癫狂状态。如郭沫若创作女神后半部分,是在晚上就寝之时,意趣袭来。于是他就伏在枕上用铅笔火速地写,但全身却有种寒冷的感觉,连牙关都在打寒战。至于文学作品对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心灵

3、共鸣,特别是一部具有伟大意义的文学作品,作品本身产生的情感互动会感染到大部分人,甚至能够改变我们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因此阅读文学作品,如果能够被其间文字所感染,体会到作品内在的品格与风骨,那么我们就能够以诗性的方式来理解生活,体悟生命。 人有各自内在的品格、美好的精神境界与丰富的心灵财富,需要通过借助文学作品,更快地把它们变成我们生命世界里的一部分。每当我们在台灯下,拿起一本陶渊明的诗集,吟诵着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句时,就会远离外面喧嚣的世界。而苏轼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是一种喷薄而出的力量。一个可以感受作品之境的人,他内心深处本就积蓄着某种与作家相类似

4、的气慨,本就具有某种可欣赏、可感受这种作品品韵的心灵境界与个性气质。 将人生中的种种矛盾与困境用悲剧揭示出来是文学的一大功能,也是文学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同时,文学还通过在平凡世界里发现美、追求美,给人一种追寻自我尊严的无限力量和一片超越自我的广袤天地。它可以鼓励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斗志,给生活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 可以说,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是心灵的涤荡、人性的完善、性情的陶冶,它塑造了我们的生命和思想,使我们能告别昨日之我而成为今日之我,闪耀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精神魅力。而对文学的谙熟,可以使我们掌握烛照人性隐秘的最明明亮的火把,揭开一道道理性刻意织就的幔纱,一览人性那最奇妙多姿的形态

5、,在人生的道路上“关照好自己的心灵世界”,自信从容地前行。 (有删改) 1.下列有关“文学对人类滋养功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能够激发人类的潜能。 B.文学能够滋润人们的情感。 C.文学能够培养人们的气质。 D.文学能够强化人们的意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可以通过想象来突破时空的限制,借助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将平凡的事物神奇化,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B.文学史情感的产物,文学创作需要激情,郭沫若在创作女神后半部时,意趣袭来,情不能已,思如泉涌。 C.伟大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给个人的生活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它还能够鼓励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斗志。

6、D.人的个性气质与作品的品韵往往一致,就如陶渊明写不出苏东坡的壮美,苏东坡写不出陶渊明的淡泊一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通过其内在的品质与风骨、涤荡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性情,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使人自信而且从容。 B.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本身产生的情感互动能极大地感染人,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改变人们对人生的认识。 C.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就在于文学能够用悲剧的方式,将人生中的种种矛盾与困境揭示出来,照亮前路。 D.文学能够在平凡的世界里发现美、追求美,能够照亮人性的隐秘,揭开遮掩的面纱,展现人性的多姿形态。 二、现代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7、17分) 鞋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作嫁妆。” 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

8、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

9、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

10、开您!”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诚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

11、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

12、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

13、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 5、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6、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三、古诗文阅读(22+11+10

14、=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22分)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

15、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全文节选) 释菜: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7、下列句子中“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