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民增收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讲话.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480818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农民增收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在农民增收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在农民增收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在农民增收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在农民增收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农民增收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讲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农民增收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讲话.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农民增收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会议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处于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上半年农民增收工作,分析当前农民增收的形势,查找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一步拓宽思路,增补措施,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全年的农民增收目标。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政府开展了专题研究,组织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上面,各县(市、区)交流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和经验,市农牧局对全市农民增收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农民收入呈现县县增、业业增的良好局面,形势令人鼓舞,经验值得推广。会上*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

2、,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一、科学把握当前农民增收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今年以来,在灌区遭受低温冷害、局部冰雹、山区严重干旱等农业灾害和禽流感影响下,我市各级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紧紧扭住不放,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发展粮食的各项方针政策,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全市农业及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上半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4.7亿元,同比增长1.6%。农林牧渔业收入8.7亿元,占总收入的35%,同比增长13.8%。实

3、现农业总产值7.4亿元,增长3.7%,完成农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2.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53.85元,增长15.1%,近八年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高出5个百分点。刚才市牧局已从粮食、养殖、二三产业、劳务等农村各业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增收的主要及影响因素,从政府工作角度来看,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超过两位数,还得益于几下几个方面:第一,各级领导重视农业,形成了上下配合、齐抓共管、共促农民增收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摆在优先位置,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来抓。部署经济工作首先安排农业,制订政策认真考虑农业,各项资金尽量用于农业,从各方面推动了农业

4、的快速发展。市委、政府和各县(市、区)年初制定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及时作出正确部署。特别是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缺资金的问题,大力开展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大面积发放小额贷款并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党政一把手亲自安排部署劳务输出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劳务输出。成立了*市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对有关部门的职责予以明确,年底考核,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劳务输出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工作职责,规范了输出工作程序。市、县两

5、级党政领导经常亲临农业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不同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特点,组派工作组下乡指导工作,年初组织3688名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宣讲中央政策,落实粮食种植面积,为农民排忧解难。全市上下普遍推行了农民增收目标责任制,把农民收入增长指标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认真考核,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各行各业支持农业、支援农业,从用地、资金、物资供应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第二,发展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思路明确,抓住了农民增收的特色和重点。各地对产业重点和区域特色进行了重新审视,集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一方面普遍抓住了粮食生产、特色农业、劳务输出、二三产业等增长点,一方

6、面突出了各自特色和重点:*区以奶业兴区、奶业富民为目标,全力打造西部乳都,奶牛存栏达到56180头,新增5160头,同比增长22.4%;奶产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49%;农民人均奶业现金收达到622.7元,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32.9%,同比增长12%。*市共落实粮食播种面积63.5万亩,比去年增加7.5万亩。粮食总产预计达到2.45亿公斤,实现总产值3.12亿元,分别比XX年增产2592.5万公斤,增收4022.3万元,仅粮食一项农民人均可增加现金收入236.5元。*县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双赢,狠抓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人工种草6.1万亩,羊只饲养量74.9万只,滩鸡47万羽,畜牧业产值70

7、00万元;*县把劳务输出工作做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山区农民脱贫解困的重要措施,各乡(镇)书记、镇长主要负责劳务输出工作,各乡(镇)都建立劳动服务站,站长是劳务输出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村村委会主任是村级劳务输出工作责任人,这样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的劳务输出工作格局。上半年输出劳务5万多人次,人均劳务收入5000多元。*引进浙江正日集团、美国大帝宁夏科冕公司、蒙牛乳业等企业参与特色农业开发。浙江正日集团和科冕公司分别建成1200亩桑蚕示范园和1000多亩葡萄示范园,共吸纳当地农工1500人,增收30多万元。第三,坚持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强化农民增收的各项保障措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

8、。全市财政支出投入农业3344万元;农业项目投资1555.7万元,比上年增加286.4万元。协调涉农金融部门投入农业贷款12.1亿元,同比增加3.8亿元。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兴修渠道,改造中、低产田。植树造林,绿化山川,春季造林完成人工造林126.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面积105万亩。科技投入加大。全市科技项目共投入资金12173万元,实施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7项。共引进示范61推广项新技术,引进种植业、养殖业新品种207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能力明显增强。今年1月首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公布后,从市政府到各县(市、区)迅速建立和启动了应急防治指挥系统,制定了疫情处置和公布程序,层层落实责任

9、制,成功将疫情拒之门外。总体上看,我市农民增收工作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对照年初市委、政府制定的关于做好XX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意见,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呈现了整体工作有发展,重点工作有突破的良好局面。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政府宏观调控、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上下认真组织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战略,为劳务经济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亮点”。总结上半年的工作,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农民增收工作规律性认识,主要有三点体会。第一,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国正在开始

10、由农业支持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转变,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关注“三农”的良好环境正在形成。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善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主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积极开创新的工作局面。第二,政策保障是增粮增收的根本措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变化。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扶持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各项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更加有利于农民致富的新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发挥好政策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农业发展观至关重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必须学会借鉴现代工业理念加快农业各产业的发展

11、,运用统筹兼顾理念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采取综合性措施,强化农业的保障基础,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坚定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民增收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除了大家分析的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自然灾害威胁、动物疫病干扰、结构调整滞后、山区贫困人口比重大等客观因素外,主观上,我认为各级干部在精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跟不上形势。相当一部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抢抓机遇意识还不强,抓发展的气氛还不浓,工作的主动性和开拓性不够,仍然习惯于就农业抓农业,就生产抓生产,对市场和流通重视、研究不够。思路不宽

12、,办法不多,成效不大。二是紧迫感、压力感不强。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培养出了一批先进典型。面对现有的成绩和优势,一些地方的领导开始产生自满情绪,甚至有的吃老本,缺乏乘势而上、争创一流的紧迫感、压力感。站在全区范围看,我市农民现金收入增幅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站在市内看,县与县之间差距也较大,增幅最高的与最低的相距7个百分点。三是工作的标准不高。一些领导干部抓工作的起点还不高,满足于在本地范围内过得去,很少把视野放在全市、全区乃至全国大格局中来考虑问题、开展工作,一年四季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去拿不出几个象样的典型。因此,

13、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的目标还需要加倍努力。我们在思想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的盲目乐观,在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松懈,必须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落实落实再落实,深入深入再深入的要求,一鼓作气,乘胜前进,全面完成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任务。二、认真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农民增收目标实现下半年是农业生产的收获季节,也是我们辛苦成果的见证季节。所要做的工作比较多,各地必须算好时间帐和任务帐,抓紧落实各项增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寻求新的突破。力争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7.8元,增长5.8%。除抓好常规工作外,我强调几点:1、关于劳务输出问题。劳务经济是在农村

14、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逐步成长并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劳务收入已经占到了27%,山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以上。成为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主导产业。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效益十分明显。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劳务输出工作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劳务输出的渠道不宽,组织服务工作不规范,机制不灵活;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输前输中输后工作跟不上;大部分农民盲目外出,无序流动,以至于使一部分农民工的利益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技术性劳动技能,从事体力劳动的占绝大多数,劳务收入偏低

15、。我市劳动力丰富,农村劳动力人口49.1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48.58%,从事家庭经营人口为36.38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25.7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52.39%;外出劳动力人数为12.5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25.5%,还有近35%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首先,要进一步加大“三农”基础设施投入,改变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劳动力就地转移,“离土不离乡”提供基础保障。第二,发挥区域优势,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劳动力向效益高的行业和产业转移。第三,引导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农户及时发展后续产业,吸引更多劳动力就近就业。第四,建立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劳动力输出网络

16、和信息传递网络。加强劳务输出协调、组织机构,建立市、县(市、区)、乡职业培训、劳动力供求信息传递网络,从资金上、组织上保障劳务输出的及时性、有序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而扩大有组织向外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第五,大力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发挥“能人效应”作用。在强化政府、社会、企业有组织转移的同时,应大力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发挥能人带动效应、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作用。一个行政村甚至一个村民小组培养2至3个有专业特长和职业技能的劳务输出带头人。第六,切实重视贫困户的劳务输出,把组织贫困户的劳务输出作为扶贫工程的首选项目。第七,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剩余劳动力培训。面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2、关于粮食生产问题:今年在中央政策的有力驱动和粮价上扬的拉动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粮食生产出现恢复性发展的可喜局面,夏粮喜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