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13.第一次抱母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463587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13.第一次抱母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13.第一次抱母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13.第一次抱母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13.第一次抱母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13.第一次抱母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13.第一次抱母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13.第一次抱母亲.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13.第一次抱母亲课件13.第一次抱母亲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教学重难点: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大意。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1、播放歌曲白发亲娘,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2、这首歌是彭丽媛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白发亲娘。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

2、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3、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好。)把右手伸出来,我这样写能看见吗?师:(边板书边口述)写第一次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读一读。4、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作者也就是中的“我”在多大年纪的时候抱母亲?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抱母亲呢?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

3、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二、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师: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母亲。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2、检查字词。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习,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

4、,读流畅。生字都认识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老师写一字,看谁认识,大家都不要读。看我写字。(师板书生字:越)认识的举手。师:一起读。(生齐读“yu”)它在中组成了一个什么词?师:对,翻山越岭。“翻”也是一个生字。(边说边板书)小朋友看黑板,注意这个“翻”的写法,右边的横折钩在“米”的一横的地方起笔。一起写“岭”。“越”在这里当什么讲?猜。师:走过很多的路。翻过一道道山,越过一道道岭。这是字面的意思,还有一个最难认的字,我看谁记住了。看黑板,一起跟我写,点,横(板书:“疚”)这是个什么字呀?师:一起读。(生齐读“ji”)它在课文里面组个什么词?一起说。师:(边板书边说)竖心旁怎么写?先两边后中间

5、。光讲这个“疚”就是心里面不安,很不安。“愧”呢?谁能连个词?师:“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懂了吗?(生齐答:懂了。)师:一起把黑板上的两个词读一读。(生齐读两遍)这是课文中最难认的两个字,我们都能认识了。3、指名朗读课文。师:好了,现在有把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举手。这次举手的人少了。同学们,把书读好的确不容易,举手的那么少,我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课文读一遍,好吗?各人读各人的,我一会儿请同学们站起来读。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师:我发现同学们第二遍读课文的时候,表情和第一遍不一样,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课文读懂了,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来了。谁愿意

6、站起来把课文读一读?我想请五位同学来读,五段,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你没有举手,我想请你读,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你举手了,你来读第二段。教师相机指导读题指导:师:听我说,十三,可以不读,如果要读,就读成“第十三课”。咱不读,上来就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然后读正文,这样读(师拿起书进行示范)第一次抱母亲,(有意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一会儿)母亲病了,这样读,给别人、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4、教师范读师:到目前为止,读了三遍课文。三遍课文下来,就能读得那么好,你们班朗读的水平非常高。于老师备课的时候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得不一定有你们好,我也不一定读得

7、正确,但是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好吗?(生齐答:好)请把书打开。非常感谢你们,都坐得那么好。5、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师:同学们,有人把读书叫“煮书”。(板书:煮书)一起跟我写这个字,能看见吗?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读懂,把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刚才我听你们朗读,对我有一层打击,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读了两遍课文,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我想,你们听了于老师朗读课文,也有一定的打击,一定会想到自己。于老师那些地方比我读得好,我想都是这样的,互相学习,相信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因此,请大家再一次把书拿起来,好好地读,读懂,读出味道来,读出作者

8、的思想感情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好,开始。生自由读课文三、理清层次、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3、分段,概括大意: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四、完成作业:、习字册提示:我们要

9、堂堂正正地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2、朗读课文3、准备说说如何在“三八”妇女节或者今后的每一天给妈妈做点什么,也让妈妈知道你爱她。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一段、师:怎么煮书?关键是煮,就是要想,要思(边说边板书:思),怎么煮?是想,动嘴,动脑,一边读一边想,这才叫真正的煮书。哥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说要读出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如果说你读书,字面上包含的意思没有出来,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思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要动脑筋去思考,要想象。好,拿起书来,把书打开69页,谁来读第一段?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

10、吗?读出它的意思来。*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3、师:护士说话的时候,后边用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词,找一找,护士说话时用了一个词,用得非常恰当,不知同学们听出来没有。找到了没有?护士是怎么说的?生:(齐答)责怪。师:责怪,(手指黑板)责是责备,怪是抱怨的意思,埋怨的意思。同学们看这儿,如果说护士责备他,用责备就太厉害了,那不符合护士的身份,

11、因为他们毕竟素不相识。责怪很好,怪是埋怨的意思,它不是责备,责备太厉害,不是护士的身份。如果光是埋怨也不行,那就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爱,对母亲的着急。母亲病得这样,母亲这么轻,你怎么用这么大劲呀,所以含有一点责备,这是护士的心情。再读一读护士责怪的话。师:(范读这一段)这是责怪的语气,而不是责备的,也不是抱怨的。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好吗?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师:(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读出无力的语气)要体会,要想到她是个病人,这样想才能读好。刚才于老师说了,怎么样煮书,(手指黑板上的煮

12、字)要注意这个字,读书要思考,要想,她是个病人,而且病得很厉害,(再次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一起来读,好吗?5、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二、学习第二段、指名读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A、个别读B、母亲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刚才我说了,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里面的意思,请你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母亲

13、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c、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D、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

14、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E、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F、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G、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

15、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母亲笑了笑说: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6、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A、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