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学案(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460951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学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的3:1. 了解碳、氮、硫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课时:2.5课时知识体系34. 二氧化硫与硫酸1二氧化硫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1:40),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含硫燃料(如煤)的燃烧。 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通性:SO2 + 2NaOH = Na2SO3 + H2OSO2 + H2O = H2SO3 (可逆反应,H2SO3为中强酸)SO2 + CaO = CaSO3 (煤中加生石灰防大气污染)SO2 + CaSO3 + H2O = Ca(HSO3)2氧化性:SO2 + 2H2S =

2、 3S+ 2H2O还原性:2SO2 + O2 = 2SO3 (工业制H2SO4) SO2 + X2 + 2H2O = H2SO4 + 2HX (X2包括Cl2、Br2、I2) 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42- + 4H+ SO2使KMnO4(H+)、Br2水,褪色也是SO2还原性表现,不是漂白性。SO2的漂白性SO2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加热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SO2也有漂白性,注意与氯水的漂白性的区别SO2氯水(Cl2通入水溶液中)漂白原因SO2能与某些有色物结合成不稳定无色物Cl2与H2O反应生成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

3、物氧化成无色物漂白效果不稳定,加热能复原稳定漂白范围某些有机色质绝大多数有机色质与有机色质作用实例 通SO2 品红 褪色 红色通SO2 紫色石蕊 红色 通Cl2 品红 褪色 不显红色通Cl2 紫色石蕊 先变红随即褪色混合作用SO2+Cl2+2H2O=H2SO4+2HCl 漂白作用大大减弱2硫酸 硫酸的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易吸水,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硫酸的化学性质: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能和某些盐反应。 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

4、子夺去。 如:使蓝色的胆矾晶体变为白色固体。 脱水性:将别的物质中的H、O按原子个数比2:1脱出生成水。 如: 强氧化性: a) 活泼性在H以后的金属反应:(条件:) 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b) 与非金属反应:(条件:) C + 2H2SO4(浓)= CO2 + 2SO2 + 2H2O c) 冷的浓H2SO4使Fe、Cr、Al等金属表面生成 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发生“钝化”; d) 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2HBr + H2SO4(浓)= Br2 + SO2 + 2H2O H2S + H2SO4(浓)= S + SO2 + 2H2O “黑面包实验

5、”中,硫酸体现出的性质:脱水性(使蔗糖炭化)、强氧化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5.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放电化合:N2 +O2 2NO(无色,有毒,与血红蛋白结合)NO易被氧化:2 NO + O2 = 2 NO2(红棕色,有毒,刺激呼吸器官)NO2易溶于水:3NO2 + H2O =2HNO3 + NO(NO2不是HNO3的酸酐)NO、NO2是大气污染物,NO2能造成光化学烟雾。6. 硝酸、氨1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化学性质特性 不稳定性保存硝酸装在棕色瓶,放在冷暗处。4HNO32H2O + 4NO2 + O2 强氧化性与金属(除Au、Pt)反应:Cu +4HNO3

6、(浓)=Cu(NO3)2 +2NO2 +2H2O3Cu+8HNO3(稀)=3Cu(NO3)2 + 2NO + 4H2O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保护内部的金属不再跟硝酸反应,所以可以用铝质或铁质容器盛浓硝酸。与非金属反应非金属主要生成高价的含氧酸4HNO3 +C2H2O + 4NO2 + CO26HNO3 + SH2SO4 + 6NO2 +2H2O2氨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液化,液氨作致冷剂;极易溶于水(1:700)。 化学性质:与水的反应:NH3 +H2O NH3H2O NH4+ + OH-(一水合氨的水溶液即氨水,显弱碱性)NH3H2O N

7、H3 + H2O(一水合氨不稳定)与酸的反应:NH3 + HCl =NH4Cl;2NH3 + H2SO4 = (NH4)2SO4与O2的反应氨的催化氧化(接触氧化)4NH3 + 5O2 4NO +6 H2O 3铵态氮肥铵盐 物理性质:铵盐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受热分解:NH4Cl NH3 + HCl;NH4HCO3 NH3 + H2O + CO2与碱的反应:制NH3和检验NH4+(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NH4NO3 + NaOHNaNO3+ NH3+H2O2NH4Cl + Ca(OH)2 NH3+ CaCl2 + 2H2O(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

8、原理)NH4+的检验方法:加浓碱液,加热,放出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4+OH-NH3+H2O注意: 硝酸与任何金属反应无H2生成;常温下,Fe、Al遇浓硝酸钝化,但在加热条件下,Fe、Al能溶解在硝酸中;除Au、Pt外,硝酸能溶解大部分金属。 比较浓H24与硝酸的氧化性,例如:与Cu反应的条件,浓度对氧化性的影响(稀HNO3能与Cu反应而稀H24不能)。同时指出,尽管HNO3浓度越稀,被还原程度愈大,但浓HNO3的氧化性比稀HNO3的要强,因为氧化性强弱是指氧化其他物质的能力,而不是指本身被还原的程度,即不能以还原产物中氮的价态作衡量氧化性强弱的标准。6. SO2和NO2对大气

9、的污染酸雨及其防治: 成因: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化工厂排放出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在氧气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落就成为酸雨。 危害:使湖泊的水质变酸,导致水生生物死亡;酸雨浸渍土壤、会使土壤变得贫瘠;长期的酸雨侵蚀会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酸雨危害人体健康。 防止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基础达标3 1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二氧化硫B氮气C一氧化碳D一氧化氮2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关于N

10、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NO是红棕色气体 B. 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N物质还原的产物C. NO不是亚硝酸酐 D. 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物质氧化的产物3下列反应中,HNO3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A. C + 浓HNO3 B. Cu + 浓HNO3 C. FeO + HNO3 D. Fe2O3 + HNO34. 下列气体中,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A. CO2 B. H2 C. NO2 D. NO5. 在NO2与水的反应中,NO2是A. 只是氧化剂 B. 只是还原剂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6. 通常状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A. H2、O

11、2、N2、 B. O2、NO、NO2C. H2、N2、NH3、 D. NH3、HCl、NO2 7. 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A. 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 加NaOH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C. 加NaOH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D. 加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8. 进行下列各反应,要得到相同质量的Cu(NO3)2 ,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最大的是A. 铜和浓硝酸反应 B. 铜和稀硝酸反应C. 氧化铜和硝酸反应 D. 氢氧化铜和硝酸反应9. 美国科学家发现的C60是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的结构,被称为“分子足球

12、”。后来日本科学家确认还存在着另一“分子足球N60”,它与C60的结构相似,并且在高温或机械撞击后,其中积蓄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对于N60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60是由共价键构成的空心圆球面结构,所以它是一种原子晶体B. N60和14N都是氮的同位素 C. N60没有同素异形体D. N60的发现开辟了能源新天地,将来可能会成为很好的火箭燃料。10. 只用一种试剂,能将NH4Cl、(NH4)2SO4、NaCl、Na2SO4四种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A. NaOH溶液 B. AgNO3溶液 C. BaCl2溶液 D. Ba(OH)2溶液11. 下列物质中,既能与氨气反应,又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 水 B. 氧气 C. 氯化氢 D. 氢氧化钠12. 下列物质与用途间的描述不符的是A. 液氮可用作冷冻剂 B. 氮气可填充在灯泡中作保护气C. 氨气可用作致冷剂 D. 氨气可填充在灯泡中作保护气13. 久置的硝酸呈黄色的原因是A. 硝酸露置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了 B. 硝酸露置在空气中被氮气还原了C. 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产生的NO2再溶于硝酸中 D. 硝酸是强氧化性酸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雨水一般是软水 B. 用蒸馏法不能使硬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