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会议精品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446712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盛顿会议精品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华盛顿会议精品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华盛顿会议精品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华盛顿会议精品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华盛顿会议精品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盛顿会议精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盛顿会议精品教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盛顿会议精品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XX年高中历史2-3华盛顿会议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课标要求掌握华盛顿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过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识记: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各种原因;四国条约及其影响;五国条约对各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不同安排;该协定在国际裁军史上的地位、主要作用与影响;山东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其评价;九国公约的名义内容和实质内容及其影响。2、理解: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分别对美、英、日等国的影响以及背后所隐含的各自用心和说明的问题。3、了解: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实质与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的概念与评价。(二)过程与方法:、比较归纳: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评价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对美、英、日三国的不同影响及五国条约中各国在条约规定比例背后的得与失。2、问题探究:透过华盛顿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地位的个性表现,归纳它们的共性,揭示它们的实质与局限。3、本质揭示:从客观结果与主观目的辩证关系,揭示五国条约的历史局限性;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关系方法,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的原因,重点认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的激化是最主要的原因。2、认识到五国条约仅仅限制了海军方面的竞争,但随着其他领域争夺的加剧,它已毫无意义。3、中国人民的抗争对山东问题的解

3、决,产生了重要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能缓和帝国主义矛盾,但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4、通过对华盛顿会议条约的讲解,认识弱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关于海军军备的安排;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难点:四国条约;九国公约。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主要介绍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背景以及会议的发起者、东亚问题的关键问题等基础知识。还介绍了帝国主义大国在会议上的第一轮较量,废除英日同盟,签订四国条约;(2)介绍了帝国主义海军大国之间在裁减海军军备问题上的争斗与妥协及其结果五国条约;(3)介绍了中国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与结果;介绍了华盛顿体系的

4、构成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最后介绍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并作了简要评价。本课引文部分首先介绍了巴黎和会留下的遗缺,然后介绍了战后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以及这种新格局带来的新的矛盾。引文在总体上说明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直接原因。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919年的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关系,并就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作出了一些决定,但还有许多重大问题尚未解决。一战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前,这里曾是英、俄、法、德、美、日等国争夺的焦点;战后,德国战败,退出了这一地区的角逐;法国暂时对亚太地区无力顾及。于是,美、英、日三国成为

5、这一地区的竞争主角,再加上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捞到便益,便想在亚太地区争得应有的地位。那么怎样协调好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呢?由此导入新课学习。一、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1)一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激化了美日矛盾,这是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最主要原因;日本借一战之机独占了中国若干年,势力扩张不少,这极大地损害了英美的利益。在战争已经结束,对战败国处置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英美必然要改变日本独占的局面。因此,帝国主义国家战后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尖锐,成为这次会议召开的根本原因。通过日俄战争,日本取代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支配地位。一次大战期间,日本趁欧美帝国

6、主义列强忙于欧战,进一步侵略中国,夺占了德国在山东的殖民权益。1915年日本政府诱迫袁世凯接受了旨在中国的“二十一条”。1916年袁世凯死后,日本先后扶持皖系军阀段祺瑞和奉系军阀张作霖,作为它统治中国的代理人。日本的势力迅速扩大。19201923年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占日本出口总数的47%。1920年下半年,日本海外投资的90%都在中国;中国的外国投资总额当中,日本约占一半,其中东北地区的外国投资总额,日本即占了70%以上。日本不仅竭力想把英、美资本从东北地区排挤出去,还想扩大在华北、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投资,有独霸中国之势。一次大战后,日美、日英之间争夺中国的斗争日益尖锐。(2

7、)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碰壁使它把外交注意力转到了与它息息相关的亚太地区,而阻止日本的进一步扩张,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发起者美国的主观目的上看:由于英法的阻挠,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野心未能实现,实际上近乎一无所获。美国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决定在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亚太地区,谋求点实实在在的利益。那就是要全力阻止日本的进一步扩张,扩大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势力。但美国又不想通过战争对抗的方式来完成这一目标,设想了勾结英国通过国际会议来加以实现的计划。(3)缓解英、美、日三国战争结束后展开的海军军备竞赛;大力扩建海军,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持殖民统治、争夺海上霸权的重要手段。英国历来十分重视加强自己

8、的海军力量。它一贯坚持所谓“两强标准”,一次大战结束时,英国仍然保持了海军的优势。1919年,英国有各类舰只737艘,总吨数2309000吨;美国有各类舰只595艘,总吨数1468000吨;日本有各类舰只192艘,总吨数8XX0吨。美国首先向英国提出了挑战。美国政府提出了几个造舰计划。191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三年造舰计划,规定要建造137艘军舰,其中包括10艘主力舰、6艘巡洋舰、50艘驱逐舰;计划完成后,美国海军就可以达到和英国同样的水平。后来,由于美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上述计划未能全部完成。大战结束后,美国海军部于1918年又向国会提出第二个三年造舰计划,目的是要超过英国海军。英国

9、对这个计划十分不满。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英美两国为此在会外举行了所谓“巴黎的海战”的谈判,英国方面要求美国放弃新的造舰计划,承认英国的“特殊地位”,否则英国就不支持美国在德国问题和国际问题上的立场。美国为了换取英国的支持,联合英国共同对付日本,表示承认英国的“特殊地位”,并放弃新的海军计划。但这种利用的关系结束后,于1921年,美国又制定了一个新的三年造舰计划,打算增造3艘主力舰;海军军费也从1914年的13600万美元增至1921年的43300万美元。日本也不甘落后。1920年,日本国会审核批准了一项造舰计划:到1927年,帝国将拥有一支包括25艘主力舰的海军舰队。1921年,日本正在建

10、造和计划建造的军舰共145艘,海军军费也从1917年的8500万美元增加到24500万美元,占到整个国家预算的1/3。而无限制的军备竞赛使它们精疲力竭。财政状况十分困乏的英国,首先意识到了这一点。劳合•乔治认为,使海军力量与其他国家达成形式上的均等,比长期进行军备竞赛要好一些;1920年3月,海军大臣隆格在下院声明,英国将放弃两强标准的政策。1921年,日本的众议员尾崎行雄也有过限制军备的动议。财力雄厚的美国,由于政治上的需要,也有缓和军备竞赛的要求。虽然美国军舰的吨位将接近英日两国军舰吨位的总和,但是,美国还来不及训练足够数量的海军指挥人员,也缺少完善的海军基地,此外,吨位过大的

11、舰只通不过巴拿马运河,这对美国的海军建设也是一个限制。(4)平息巴黎和会后形成的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华的侵略利益。巴黎和会极大地激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反帝怒潮始终激荡,这使帝国主义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以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火,来维护他们在华的侵略利益。这既需要帝国主义一起来协商新的侵略策略、制定新的规则,也需要把中国拉进来对中国进行安抚和欺骗。所以召开一次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会议是完全必要的。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1)时间:1921年11月;(2)参会国: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九国。3、四国条约的签订:(1)目的:拆散英日同盟902年英国和日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

12、成的军事同盟。20世纪初,英国为了加强在远东的地位,力图假日本之手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日本为侵占朝鲜和中国东北急于寻求反俄的同盟者。1902年1月30日,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H.c.k.佩蒂菲茨莫里斯和日本驻英大使林董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认有权保护自己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如英国在中国的、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利益”遭到他国威胁,或因中朝内部发生“骚乱”而受到侵害,两国有权进行干预;缔约国一方为保护上述利益而与第三国作战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攻时,另一方应予以军事援助,共同作战。条约有效期为5年。在秘密条款中还规定:两国海

13、军应配合行动,在远东海域保持优势。英、日同盟是针对俄国的军事攻守同盟,也是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工具。同盟订立后,日本加紧扩军备战,发动了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1905年两国签订了第2个同盟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重申在遭到任何第三国进攻时,应提供军事援助。1911年签订第3个同盟条约,续约为10年。美国要想在亚太地区与日本争霸,就必要拆散英日同盟。1921年12月13日宣告失效。(2)签订:1921年11月,美、英、日、法四国签订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3)内容:缔约国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上述权利受到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

14、商,以便联合或单独地采取应对措施;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应予终止。(4)影响:对美国:成功地拆散英日同盟,消除了亚太地区争霸的障碍;对英国:保证了它的既得利益,也平衡了英国与日、美的关系,但是同盟解散后,使英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将会受到日、美的双重压力。对日本:今后的侵略行动将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通使日本第一次处在了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它所获得的绝大多数既得利益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承认。二、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签订五国条约、时间:1922年2月2、名称: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简称五国条约;3、内容: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以及各国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但没有对其他舰种进行限制。五国条约规定的主力舰

15、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单位:万吨)美英日法意主力舰52.552.531.57.57.5航空母舰3.53.58.166所占比例5:5:3:1.75:1.75【名词解释】主力舰:旧时指海上作战的主力战舰,包括战列舰和巡洋舰。战列舰(Battleship,或又称为战斗舰、战舰)是一种以大口径火炮的攻击力与厚重装甲的防护力为主要诉求的高吨位海军作战舰艇。过去曾一度被称为主力舰,但由于近代以来战列舰的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弹道导弹潜艇所取代再也不是舰队中的主力,因此这样的称呼方式也相对失去了意义。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庞大、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列舰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过去又曾经一度被称为主力舰,但由于近代以来战列舰的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弹道导弹潜艇所取代再也不是舰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