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443461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水化合物》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碳水化合物》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碳水化合物》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碳水化合物》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碳水化合物》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碳水化合物》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水化合物》ppt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也称糖类。,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1.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2. 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 3. 寡糖:由310个单糖组成的多糖。 棉籽糖、水苏糖等。 4. 多糖:由10个以上单糖组成的多糖。 糖原、淀粉、膳食纤维*。 5.复合糖:是身体的最佳能源,葡萄糖(glucose) 已醛糖,果糖(fructose) 已酮糖,1. 单糖 不能再水解的糖。,半乳糖(galactose) 已醛糖,核糖(ribose) 戊醛糖,2. 寡糖,常见的几种二糖有,麦芽糖 (maltose) 葡萄糖 葡萄糖,蔗

2、 糖 (sucrose) 葡萄糖 果糖,乳 糖 (lactose) 葡萄糖 半乳糖,能水解生成少数几个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重要的二糖,麦芽糖 乳糖,a,-D-葡萄糖,OH,OH,O,H,CH,2,OH,O,OH,D-葡萄糖,OH,OH,OH,CH,2,OH,O,OH,H,2,O,+,a,- or,b,-D-麦芽糖,a,1,4,b,-D-半乳糖,OH,OH,O,H,CH,2,OH,O,OH,D-半乳糖,OH,OH,OH,CH,2,OH,O,OH,OH,OH,OH,CH,2,OH,O,OH,OH,CH,2,OH,O,OH,O,+,a,- or,b,-D-乳糖,b,1,

3、4,蔗糖,HO,b,-D-呋喃果糖,a,-D-吡喃葡萄糖,OH,OH,HO,CH,2,OH,O,OH,H,2,O,OH,OH,OH,CH,2,OH,O,O,+,蔗糖,HO,OH,CH,2,OH,O,O,H,HOH,2,C,a,1,b,2,1,2,3,4,5,6,OH,CH,2,OH,O,CH,2,OH,1,2,3,4,5,6,OH,OH,OH,CH,2,OH,O,O,HO,OH,CH,2,OH,O,CH,2,OH,1,2,3,4,5,6,a-D-吡喃葡萄糖 b-D-呋喃果糖,3. 多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多糖有,淀 粉 (starch),糖 原 (glycogen),纤维素

4、(cellulose), 淀粉 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淀粉颗粒, 糖原 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糖原在体内的作用,糖原是体内糖的贮存形式,糖原贮存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肌肉组织 肝糖原: 含量可达肝重的5%(总量为90-100g) 肌糖原: 含量为肌肉重量的1-2%(总量为200-400g),人体内糖原的贮存量有限, 一般不超过500g.,肝细胞中的糖原颗粒,糖原颗粒, 纤维素 作为植物的骨架,纤维素,纤维素是一种葡萄糖聚合的多糖 (葡聚糖) 一种 线形 葡聚糖 通过 b1,4 糖苷键连接 动物缺少纤维素酶 纤维素很难被人体消化,. . . . .,OH,b,-D-葡萄糖,b,1,4 键,线

5、 形,还原端,直链淀粉Vs.纤维素,不同的糖苷键 a1,4 vs b1,4 在溶液中形成不同的分子形状 直链淀粉螺旋结构 纤维素折叠结构,(Solomons and Fryhle,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Fig. 9,4. 结合糖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糖脂 (glycolipid):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 糖蛋白 (glycoprotein):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常见的结合糖有,*膳食纤维:是存在于食物中的各类纤维,大都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传肠而过。 不溶性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可溶性纤维:果胶、树胶、粘胶。,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6、1. 提供能量:1g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可提供16.7kJ (4.0kcal) 的能量。糖类占机体全部能量的70%。 2. 是机体的构成成分:糖脂、糖蛋白核糖。 3. 节约蛋白质作用: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节省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增加氮储留。,4. 抗生酮作用: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的草酰乙酸,同脂肪分解产生的乙酰基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从而,避免了由于脂肪酸氧化不全而产生过量的酮体(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所导致的酮血症。 5. 解毒作用: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能结合某些外来化学物,将其排出体外。,6. 提供膳食纤维:绝大部分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却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增强肠道功

7、能、有利粪便排出。 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 控制体重和减肥。 预防结肠癌。,1. 小肠消化吸收 淀粉:经胰淀粉酶分解为双糖。 双糖:经小肠粘膜细胞麦芽糖酶、 蔗糖酶、乳糖酶分解为单糖。 单糖:直接吸收入血。 2. 结肠发酵吸收 部分膳食纤维被结肠细菌分解,产生水分、气体、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可吸收。,三、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淀粉分类,水解时间长短 易消化淀粉 RDS 缓慢消化淀粉 SDS 抗性淀粉 RS,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又称抗酶解淀粉及难消化淀粉,这种淀粉较其他淀粉难降解,在体内消化缓慢,吸收和进入血液都较缓慢(马铃薯、香蕉、大米等都含有抗性淀粉,特别是高直链淀

8、粉的玉米淀粉 )。 抗性淀粉本身仍然是淀粉,其化学结构不同于纤维,但其性质类似溶解性纤维(大多数被肠道细菌分解-副产品产气),案例 抗性淀粉不易消化却保健,不易被肠道消化吸收,不能分解为葡萄糖,而是在大肠中被生理性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与气体,刺激有益菌生长 抗性淀粉可抵抗酶的分解,在体内释放葡萄糖缓慢,具有较低的胰岛素反应,可控制血糖平衡,减少饥饿感(特别是午夜)特别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预防癌症:抗性淀粉可以在结肠内被细菌发酵和重吸收,不增加粪便量。发酵以后,其代谢产物一方面维持肠道酸性环境,另一方面促进毒素的分解与排出,后可增加排便量,减少便秘,减少结肠癌的危险; 抗性淀粉可减少血胆固

9、醇和三甘油脂的量,因食用抗性淀粉后排泄物中胆固醇和三甘油脂的量增加,因而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土豆、香蕉、通心粉、青豆、玉米、面粉富含抗性淀粉 食品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受是加工工艺以及烹调方法的,比如生土豆抗性淀粉含量高达75,而煮熟了的土豆仅含3,一旦冷却又增加到12。再如薯类,生薯内含抗性淀粉5060,而熟薯类降至7。 策略: 1.增加上述富含抗性淀粉成分的食物在餐桌上的比例,如土豆、香蕉、玉米、面粉等; 2.能够生吃的食物尽量生吃,如香蕉、红薯等; 3.剩米饭或熟土豆凉了热后再吃。 消化能力差的人少吃或不吃为妙,四、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1. 碳水化合物适宜摄入量(AI): 碳水化合物应提

10、供55%65%的膳食总能量(2岁以下婴幼儿除外)。 相当于每天摄入约300400g碳水化合物,至少为275g。 2. 膳食纤维的推荐摄入量(推算结果): 总膳食纤维2535g。,血糖指数与碳水化合物有关么?,你可能听说过血糖指数(G1)这个词。这个数值代表着一种食物被摄入后对血液中葡萄糖的影响程度。比如说,低G1的食物有苹果与豆类,高G1的食物包括白米饭与土豆。低Gl数值的食物有利于产生饱腹感,保持血糖稳定,同时降低食欲。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饮食中更多地选择低G1的食物,或者控制好高G1食物的摄入量。但是G1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在代谢过程中,G1指数会随即降低。,五、碳水化合物

11、的食物来源,1. 碳水化合物: 谷类 65%(麦子)80%(大米) 薯类 15%(马铃薯) 35%(木薯) 豆类 20%(黄豆) 60%(红豆) 根茎类蔬菜 坚果类 水果类 食糖,2. 膳食纤维* 谷类 4.5 淀粉类 22.2 干豆类 20.2 鲜豆类 4.3 瓜果类 2.7 叶菜类 2.7 *单位:g/100g可食部,据新华社武汉9月17日专电(记者黎昌政) 患有糖尿病的75岁吴太婆一口气吃了6小块无糖月饼,结果血糖飙升,并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中毒症状,被送往医院紧急抢救后才清醒过来。,糖尿病患者“暴食”月饼险丢命,案例分析:糖是否对人体有害,糖是否会导致肥胖 现在许多消费者认为,食糖容易引

12、起肥胖、增加心血管以及糖尿病,其实糖与许多“现代文明病”没有必然的关联。 肥胖除了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外,重要的病因是人体总能量的摄入大于支出。1克脂肪比1克糖产生的能量多1倍多,膳食中最易导致肥胖的是脂肪而不是糖。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运动,保持能量平衡,是控制体重的关键。,糖是否会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所引起的,是胰岛的功能不良或受损所致,与吃糖无关。但糖尿病患者确实不可随意吃糖,因为极易吸收的糖会引起血糖的迅速升高,使受损的胰岛更不能负担,加重病情。,糖是否会增加心脏病发病的风险 主要是饱和脂肪酸,有些人因遗传会易

13、于对糖响应升高血脂浓度。,糖是否会导致龋齿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由牙菌斑引起的牙齿组织逐渐毁坏崩解形成缺损的一种疾病。 龋齿的形成主要有四个方面: 1、细菌因素(变形链球菌等); 2、口腔环境(宿主因素):牙齿的形态、位置和结构,唾液的量和质等; 3、食物因素(蔗糖、精制碳水化合物); 4、足够的时间。 口腔内存在大量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致龋细菌,它们粘附在牙齿表面,利用食物中的糖类产酸,酸持续作用于牙齿,使牙齿表面脱矿,组织崩解,形成龋洞。糖吃起来很甜,但它能产生一种酸的物质,糖粘在牙槽上,如不及时洗刷掉,细菌就会在上面生长繁殖,产生许多酸,把牙齿烂出洞来。 龋齿的发生虽与糖关系密切

14、,但食物所含的淀粉等,也有丰富的“糖”, 儿童饮食多为软质食物,如奶粉、蛋糕、饼干以及某些膨化类食品。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黏稠性强、含糖量高,容易滞留在牙齿表面发酵产酸,成为龋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工甜味剂,人工甜味剂主要是一些具有甜味但又不是糖类的物质。它的品种很多: 磺胺类有糖精、甜蜜素等 二肽类有阿斯巴甜、阿力甜等 蔗糖的衍生物有三氯蔗糖、帕拉金糖、果糖低聚糖等。,糖精 糖精是广泛使用的人工甜味剂,我国规定糖精最大使用量为0.15g/kg。 糖精的甜味是蔗糖的500倍,但食后会有一种金属余味,通常与甜蜜素配伍使用。由于糖精对人体并无营养作用,也不是食品中的天然成分,应尽量少或不用。对婴幼儿食品、病人食品和大量食用的主食食品不得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