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默写提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34156 上传时间:2017-09-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二默写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必修二默写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必修二默写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必修二默写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必修二默写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二默写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二默写提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必修 2 复习提纲 1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和 共同决定的。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人口增长比较人口增长 人口问题 对策发达国家缓慢发展中国家很快3、人口增长模式由 、 、 三项指标共同构成。自然增长率 率 率。4、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原始型: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 率的转变。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因素是 。8、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 和 为代表)人口增长模式是 型,大多数发展

2、中国家是 型;,界是 型向 型过渡阶段,我国是 型。9、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 和人口 。10、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 或 范围内发生改变。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和 。11、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19 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必修 2 复习提纲 212、二战后,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

3、区,主要是由于 ;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 地区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1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14、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往往起重要作用。此外, 、 、 、 、 ,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15、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1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17、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 、 、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18、合理人口容量是指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1、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 区,其之间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2、主要功能区的比较占用城市土地

4、面积 区位特点 功能区特点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地价较低,污染较少 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和低级住宅的分化;两者呈背向发展占用土地相对较少 经济活动频繁;建筑物高大稠密 (CBD)工业区 一个城市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区专业化程度高,集聚性强,城市内部工业区相互集聚形成工业区迁移原因 迁移特点 迁移方向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前1计划经济体制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东部到西北、东北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后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必修 2 复习提纲 33、不同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相同的,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 、 。4、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

5、 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 。5、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 、 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 、交通 、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 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7、城市等级是按照 划分的,城市等级一般分为 、 、 、。8、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就越 ,服务范围就越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就越 ,服务范围就越 。9、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是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

6、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 ,相距较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 ,相距较 。10、城市化是指人口向 集聚和 范围不断扩大、 变为 的过程。11、城市化主要标志为 、 、。1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它体现了 发展水平。13、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及特点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 功能区分异不明确中期阶段 30%70%,较高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 OA 段 活动付租能力最强AB 段 活动付租能力最强BC 段 活动付租能力最强高二学业水

7、平考试地理必修 2 复习提纲 4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继续增大14、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是: 15、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发展中国家:起步 ,发展 ;水平 ;发展 ;处于 期和 期阶段。发达国家:起步 ;水平 ;出现 现象;处于 期阶段。16、城市化产生的问题有 17、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18 如何建设“生态城市”?(1)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 建筑和 交通,减少环境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 循环(“天人合一” )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知识点: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

8、的 ,二是指农业与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2、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 、 、 、 )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 、 、 、 、 )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学会结合实例分析。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 的合理利用。4、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 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 因素) ;(4)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 因素) ;(5)城郊的乳畜业、园艺业、蔬菜种植( 因素)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必修 2 复习提纲 5

9、(6)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因素)5、农业区位因素是变化的,其中 因素比较稳定, 因素发展变化较快。(1)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如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 ;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梯田、喷灌和滴灌技术等)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如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市场的扩大等6、农业地域的含义是指在一定的 和一定的 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7、分析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主要从 条件和 条件两方面入手。8、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

10、件自然区位条件:气候 ,降水 ;土壤 ;地形 ;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 (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 ;劳动力 ;生产方式、技术 。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生产结构: 业与 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 ;发展措施: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知识点: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 洲的 、 、 。作物以 为主(其习性是好暖喜湿) 。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 。2、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1)气候以 为主,夏季高温多雨(2)地势 ,适宜水田管理(3)水源 (4)人口 ,劳动力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必修 2 复习提纲 6(5)人 地 ,饮食习惯以 为主(6)水稻生产历史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1) 经营(生产规模 )(2)单产 ,商品率 (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 (4)水利工程量 4、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 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农场一般是 经营。我国主要分布在 、 等地,农场一般是 经营。农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