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快乐作文行动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34058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快乐作文行动策略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快乐作文行动策略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快乐作文行动策略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快乐作文行动策略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快乐作文行动策略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快乐作文行动策略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快乐作文行动策略研究结题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快乐作文行动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作文教学现状显示主要问题如下:1作文教学序列不够清晰,最佳的写作训练体系尚未形成。诸如语言和思维训练体系;观察分析表达的训练体系;写作能力分格训练体系;文体训练体系;读写结合的训练体系。2、教师没有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最佳的写作训练计划尚待制定。作文训练应该有完善的计划,它既要包括全程训练目标,又包括各阶段的训练目标及每堂课的训练重点和要求。由于作文教学无统一教本,因此训练带有许多随意性。3、学生没有写作提高的渐递梯度。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七年级到九年级所有作文考试评分标准都是中考标准。4、作文课堂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热情,

2、时效性不强。我们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提出“ 初中作文个性化教学课堂建构” 的实验课题 。以期对当前作文教学有所裨益。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一)理论依据1、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就是在个人感知及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在作文教学时,我们既要考察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静态特征,还要考虑其动态发展规律,更要掌握认知发展的一系列关键期。否则,在学生认知水平不到,某种写作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未来之时,便出现需要这种能力的教学内容,失败将在所难免,意欲强行培养这种能力也是徒劳无益。如果滞后于关键期,则将失去培养这一能力的最佳契机,以后要想再使这一能力得到补偿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3、。为此,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就必须以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期,不同的周次和课时作出科学的提示和训练。2、构建合理的写作知识结构(1)写作知识结构的构建必须合乎作文教学的逻辑结构。真正体现作文教学内在规律的、符合作文教学发展方向的,是精当、有用、准确的。(2)写作知识结构的构建必须以学生写作认知结构为依据。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能够接受才具有真正的价值。作文教学要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学生要有相应的知识准备。(3)写作知识结构的构建要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写作学习是为了继承与占有人类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过程所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简短性,要减少盲目

4、的尝试。(4)构建知识结构应当是简约的、明晰的。只有简约、清晰、明了的知识结构,对于在短暂的时间内需要大量前人经验的学生来说才具有可行性。这就决定了作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应力图把将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简单化、明晰化。(5)构建写作知识结构应遵循先总体框架、后渐进分化的原则。首先要把写作的那些最一般的观念、最基本的原理、最常用的规律、最常见的模式交待给学生,同时辅之以呈现那些最典型的例文。然后渐次出现写作知识的细节与变式。把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细节都能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然后再解决那些相类似的,但先前并没有学习过的细节与变式。从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正迁移。3、创立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的作

5、文教学结构(1)让学生主动进入热爱写作的学习状态。(2)以理解为核心对写作学习活动及作文教学手段进行整合。(3)以促进迁移作为作文教学工作的目标导向(二)课题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实效性原则 4、多元化原则三、课题实验目的:1、教师方面:通过课题实验,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建立最佳的写作训练体系,形成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并带动整个语文教学,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推动整个教育科研的发展。2、学生方面:通过课题实验,形成写作渐递梯度,同时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课堂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写作能力,为学生中考、高考以及走向社会打下坚

6、实的基础。四、课题的实验步骤1、准备阶段:(2010 年 4 月至 2 月)商讨实验方案,组织实验机构,确定实验对象,筹划实验条件、设施、措施、步骤。作好实验前期工作。2、实施阶段:(2010 年上学期2012 年下学期)具体操作实施阶段。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分步骤,突出重难点。3、结题验收阶段:(2012 年下学期)对课题实验进行检测,书面结题,或请专家现场结题。五、实验的内容及措施:(一)确立合理的、可行的写作能力培养目标。初中三年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总目标为: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

7、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8、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初中三年作文教学阶段目标如下:七年级:写清事物的全过程;用不同的顺序来记事;围绕中心来记事;抓住特征写景物;根据合理想象作文;记叙中运用抒情议论;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作文;写叙事散文;改写、扩写、续写、缩写;片断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场景。八年级:抓住特征说明事物;运用合理顺序说明事物;抓住特征写人;写人物之间的关系;写浅显文章读后感;简单的一事一议;写简短的演讲稿;片断说明一个小物体,一个画面,一处景观等;片断议论。九年级:写观后感;一种现象一议;写抒情散文;写人物短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分析材料发表简短议论;对

9、文章从词语、文句、段落及选择材料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修改;初中记叙文综合复习写作;初中议论文综合复习写作;初中说明文综合复习写作;初中应用文综合复习写作。以上学生写作的能力目标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发育过程、认知发展水平,体现初中不同阶段写作能力的由低到高,文体训练的从简到繁,训练要求的从易到难,最后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因此,本实验要进行的所有作文,都必须有周密而完备的训练计划,既要注意到写作全程训练的连续性、层次性,又要注意写作各阶段训练的重点,训练要求,训练模式,作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要作详细的规定,以克服过去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构筑严密而完善的写作知识结构。构筑严密而科学

10、的写作知识结构,是帮助学生从写作知识掌握到写作能力形成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只有良好的写作知识结构,才有助于学生强有力的写作认知结构的形成,而一旦强有力的写作认知结构得以形成,相关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为此,本实验中首先要有意识的传授“精要、易懂、有用”的写作知识。“精要、易懂、有用”的写作知识,主要有: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知识。如观察的角度、顺序与方法,调查、访问、采访、记录、笔记等。2、思考发现题材价值的知识。如记忆、表象、联想、想象等。3、顺利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知识。如审题、立意、选材、组材、构思、谋篇、遣词、造句、修改等。4、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如记叙文、说明文

11、、议论文、应用文等的写作知识。5、写作方法知识。如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6、写作技能技巧的知识。如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详略、句式、语气、修辞等。只有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把这些写作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写作技能,才能终其一生,受用无穷。其次,要注意教读课文的传达方式,真切理解作者对生活的微妙感受和独特态度,让教读课文的传达方式成为学生审美的视点和写作的借鉴。传达方式主要指文章的写作方法,结构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技巧等一系列方式方法。对它的理解和把握,既能提高学生对对象化世界的筛选,材料的选取,想象的展开,景物的描写,语言的运用,风格的呈现等摄材能力,思考能力,结构能力,言语能力,而

12、且还能从作者对生活的微妙感受和独特态度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大多是脱笔为画,落笔为诗的名篇佳作,其写作素养比比皆是,然而,由于欣赏习惯和写作修养的原因,目前语文教学中对文章传达方式这一欣赏角度,往往有所忽视,已经淡化为教学结束时的一种点缀,简单的几条写作特点归纳而已,为此,本实验中,要读写结合,讲练结合,要有意识地将教读课文的艺术美感渗透到作文教学之中,让教读课文的传达方式为学生所效尤,从而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写作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第三、充分开发和利用作文教学的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源泉。作文教学的课程资源包括课内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构筑严密而完善的写作

13、知识结构,除了注重传统的课内教学资源外,还尤其注重课外教学资源,当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应成为作文教学的课程资源。实验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作文、写作文的意识,讲究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让学生在情感激发,兴趣诱导,思辨卷入,想象展开的状态下,多进行作文实践,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提供结构化作文教学低耗高效的训练途径。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是,用尽可能少的写作训练时间,完成尽可能多的写作训练任务。本实验从写作训练的实效性出发,将把握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

14、探求一条低耗高效的训练途径。首先,实验教师要明确初中阶段各种文体写作的最一般的规律,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各类文章应该怎样写,并提供各种文体最基本最典型的模式,让他们模仿、借鉴。要让学生在“ 模仿 再造 创造” 中快捷地提高作文水平。即先向学生提供写作某一类作文的最基本的写作套路,然后让学生阅读示例的范文,增加感性认识,再经过仿写训练,完全照搬此类作文的基本写作套路,加深对一般规律的切身感知,再经过再造训练,写出结构基本相同,写法有所变异的文章来,最后经过自由作文训练,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由模式走向变式,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文章来。其次,实施“听、说、 读、写” 四种能力一体化 训练,以有效提高学

15、生的写作能力。“听、说、读、写 ”四种能力是一种完整的结构,写作能力的提高,往往受到其它三种能力的制约,加强听、说、读的训练,也是低耗高效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在听、说、读训练后,迅速向写作迁移,就能有把从“ 听、说 、读” 训练中获得的知 识迅速运用到写作方面来,从而免去了单纯的讲授文章学、写作学来指导写作的枯燥做法,也可使语文课的活动形式多样化,增强了学生主动介入语文学习的程度。(四)建立开放的、动态的、立体的作文教学体系,努力实现训练内容、训练途径、训练形式的多样化。1、训练内容的多样化:(1)进行多种文体的训练,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等。(2)进行多样题

16、材的训练。(3)进行多样写作能力的训练,包括观察积累、思考分析、联想想象等写作的基本能力和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运用表达、修改润色等写作专门能力。2、训练途径的多样化:(1)课堂作文训练。(2)课外作文训练。(3)文字作文训练。(4)口头作文训练。(5)网上作文训练。3、训练形式的多样化:(1)大作文和小作文。(2)直接命题和间接命题。(3)指令作文和自动作文。(4)成立文学社团,编辑文学刊物,教师写“下水作文”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3、行动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及时将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过程等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撰写相关的案例、总结、论文等材料。七、课题研究的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对于作文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理解,也进一步地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中考成绩。其成果如下:(一)、积累理论经验:1、快乐作文,从素材开发开始第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资源;第二,深入挖掘生活中的习作素材;第三,在习作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2、谈“说”在作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