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主干知识必备内容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34020 上传时间:2017-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主干知识必备内容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主干知识必备内容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主干知识必备内容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主干知识必备内容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主干知识必备内容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主干知识必备内容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主干知识必备内容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 第三章 主干知识必备内容1. 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遵循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2. 农业根据生产对象可划分为畜牧业、种植业和混合农业;按投入多少可划分为集约农业和粗放农业;按产品的用途可分为商品农业和自给农业。3.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比如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的生长;而受地形限制可发展立体农业;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易于灌溉,便于耕耘,适于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带,地形崎岖,不易耕作,开辟农田易引起水土流失,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价和农业技术。如: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

2、模。我国 80 年代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则是受到了政策因素的影响。4. 根据农业发展的历史,农业地域类型分三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5. 原始迁移农业的分布:热带雨林地区生产特点:生产力水平低, “刀耕火种”产生环境问题:人口剧增时,会使森林退化,进而引发森林退化,物种灭绝等环境问题。热带雨林的毁灭性破坏还能导致全球变暖。 6.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的分布:温带大陆的东岸及亚热带的干旱山地。包括中国东部的东北、华北、西北部分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和丘陵,印度德干高原和西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尼罗河、两河流域等地区。生产特点:种植旱作谷物,生产过程需水量较小;灌溉条件十分重要;有饲养家畜的传

3、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壤的盐渍化7.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1)高温多雨的气候 (2)比较平坦的地形(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原始农业 游牧业初步定住农业迁移农业传统农业稻作农业(水稻种植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谷物、果品园艺业 )现代农业现代旱作(商品)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8. 现代农业的共同特征是:以营利性生产为目的,重视生产规模与效益。9.

4、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类型:小麦牧羊业生产优势: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两种生产方式是互惠互利的(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时间上是互补的。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可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我国的现代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鱼塘、菜基鱼塘10.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及区位优势(1)分布: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的北部和中部(即小麦区和玉米带)(2)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地形 地势平坦广阔(中央大平原)1/2 以上 -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土壤 土壤肥沃深厚(黑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水源 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自然因素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有利于农作物

5、的生长交通 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接,交通四通八达(五大湖,河流,运河)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社会经济因素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11.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提供基础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提供可能距海港近,交通方便-提供便利 历史悠久,商品率高1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地球面貌产生深刻影响 人类对于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变化;农业技术的采用给环境带来难以预想的变化13.工业生产的特点:地域上的灵活性(除农产品加工业外)和季节上的连续性(不受季节限制)按生产对象划分:采掘工业、加工

6、工业按产品性质分为:重工业、轻工业按投入多少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13.举例说明从经济效益来看,指向型工业有:原料导向型工业(采掘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 ) 、市场导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 )动力导向型工业(需消耗大量能源 接近能源基地 有色金属冶炼厂 )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普通的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 、技术导向型工业(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等) 14.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来看,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环境保护因素、政策的变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15.工业联系的类型: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7、(“上下游” ) 、产品的联系;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信息联系 工业集聚的意义: 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集聚的主导因素:利用廉价劳动力、利用交通枢纽、利用资源、利用廉价能源16.两种基本的工业地域类型:专业性工业地域、综合性工业地域新的工业地域类型: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17.我国四个工业基地的特点辽中南地区 重工业基地 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水资源缺乏 京津唐地区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丰富的铁、石油、海盐资源

8、,便利的交通,靠近山西能源基地,统一的电网 水资源缺乏 沪宁杭地区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雄厚的技术力量;丰富的资源 常规能源资源缺乏 珠江三角洲地区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靠近港澳,侨乡,易吸引外资;经济特区开发早,有技术和管理优势;劳动力丰富 常规能源资源缺乏 三个工业地带的特点东部沿海工业地带:包括我国四个工业基地和沿海各省区的工业,开放最早,经济最发达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东段,包括东桥头堡连云港、徐州的煤炭、郑州的轻纺、洛阳的机械、西安的飞机制造、兰州的石化、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的石油等。长江沿岸工业地带:以沪宁杭为龙头,包

9、括武汉的钢铁机械、乌江的水电、贵阳的有色冶炼、重庆的钢铁和造船、攀枝花的钢铁等。18.世界主要工业区: 工业区 形成条件 工业部门 发展特点欧洲西部工业区丰富的煤、油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工业基础好,科技雄厚,市场广阔纺织、钢铁机械、石化电子工业化最早的地方,现代工业高度发达北美工业区 自然资源丰富,海运便利区内水陆交通发达,消费市场广大汽车、钢铁石化、军事宇航、飞机电子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微电子工业在世界占重要地位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钢铁、机械有色冶金、化学、核工业和宇航工业重工业为主,消费品制造业发展慢,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占世界重要地位中国日本工业区多优良港湾,海

10、洋运输便利,较高的科技水平,劳动力丰富钢铁、汽车、造船、石化、电子、纺织大力发展海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19.举例说明(美国硅谷、中国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区位优势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灵敏的信息网络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大型机场和高速公路网络为主的便利运输条件;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20.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说明,传统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便利的水陆交通,充沛的水源,广阔的市场 衰落的原因: 以重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等。及防治措施 1)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

11、造煤炭和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发展科技 3)消除污染,植树造林,美化环境21.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略22.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优缺点:方式 优 点 缺 点 备 注铁路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公路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水路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水文和气象条件影响大历史最悠久航空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

12、、技术要求严格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管道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很大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23看图说明中国铁路的主要干线和交通枢纽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湘黔浙赣贵昆线;五纵: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交通枢纽:北京、郑州(京广线与陇海兰新线的交点) 、徐州(京沪线与陇海兰新线的交点) 、株洲(京广与沪杭湘黔浙赣贵昆线的交点)24.通信包括邮政(传递信件、物品等)和电信(传递声、像、图等,包括电报、电话、互联网)25.商业的概念、意义(略)商业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广义商业包括服务业。中国主要商业中心:现代

13、:上海(最大) 、北京(第二) 、武汉(中部最大) 、广州、重庆、沈阳、西安(西部最大) 、天津、哈尔滨、南京、深圳、成都。国际贸易和金融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包括商品的交易和商业信息的交易),以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长短期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以及黄金、外汇买卖等活动),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26.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稳定的商品来源区,稳定的销售区,交通发达。商业中心的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经济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27.举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影响到商业中心的兴衰1)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帆船马车时代,商业中心布局在河流和大道的汇合处。公路、铁路发展的时代,商业网点多布局在公路铁路沿线和交通枢纽处。2)交通运输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发展。28.传统商业中心衰落的原因:城市中心商业区建筑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城市中心商业区用地紧张,缺少必要的停车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