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34000 上传时间:2017-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摘要: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即启蒙之师。孩子几乎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这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地作用相当大。家长应配合学校,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健康、顺利地完成学业。关键词:家庭教育和谐氛围 健康发展有这么一个案例,我们班有一名男生,初一时学习成绩很好,性格也活泼开朗,可等到初二上学期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下课作业完成的也不是很好,整天垂头丧气的,各科老师都找这名同学谈话,其效果不甚理想。最后从别人那里知道

2、他变化的原因,就是父亲经常酗酒,也没有工作,回家就找事,打孩子,打孩子的母亲,整天就是这样。孩子也没心学习,最后导致这孩子的成绩一点点下滑,还结交了不少社会青年,上网,旷课等等不良嗜好。好好的一个孩子最后给毁了。可见家庭氛围的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人们常说,家庭是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位老师。家长的教育素养直接制约着家庭教育的展开。家长们的观念、态度、教养方式等等都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影响子女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我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 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

3、和关注,如何创造良好的氛围能够使孩子在这个氛围里健康茁壮地成长,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家庭氛围也就是在环境中家庭成员产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它包括:生活 、环境、生活作风、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等。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 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胆怯、多疑自私、嫉妒、孤独、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 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

4、素。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良好的生活环境家庭是人基本固定的生活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的生存离不开家庭,首先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管每个家庭因经济水平、住房条件各有不同,其布置标准不可强求,但居室布置整洁、色彩素雅谐调还是可以做得到的,使孩子能生活在一个环境舒适、宁静、温暖的家庭中。有些家庭不注意环境布置,不讲究清洁卫生,家中家俱陈设杂乱无章,污垢处处可见,给人大有一种无插足之地的感觉,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有的家长尽管经济 条件很优越,家中布置很有现代气派,家长却忘了给孩子一个游戏的天地。有的家长极讲清洁卫

5、生,各处一尘不染,对孩子限制太多,这也不许玩,那也有许坐,使孩子 行动极受限制,这都是不可取的。 (二)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家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休息、吃饭、娱乐、工作、学习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觉遵守,长此以往会促使时间观念的形成,为今后走进幼儿园、学校、社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行形成打下基础。有的家庭虽为孩子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家长却把自己作为局外人,有的甚至 通宵达旦地搓麻将、喝洒划着拳,有的看录像电视成瘾忘了正常作息,有的沉醉在舞厅的乐曲声中乐而忘返等,这样都很难制约孩子的。 家庭中每一成员还应注意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的洗手,定时换洗

6、衣物、不随地吐痰、扔脏物、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按时打扫房间。 (三)和睦的心理气氛家长还应为儿童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和睦的心理气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平等待人,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即使发生矛盾也能顺利解决。研究表明:在民 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这是因为文明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身于家中感到温暖幸福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到被爱被尊重,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 难、挫折而灰心沮丧时,可以从家庭的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

7、:“夫妻间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儿童的首要条件。”有的家庭夫妻不和、互相指 责、经常吵架打架,十分有害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一个少年犯曾这样说:“我的童年是在父母吵架、打架声中瑟瑟发抖的日子里度过的。”乌鲁木齐市少年管教所曾对少年犯作过一项调查,发现 40的孩子是由于父母离异无人管教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新疆有关方面教育科研人员参加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离异家庭儿童(312 岁)心理特 点研究的结果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一般有以下特点:(1 )爱哭;(2 )放荡不羁,到处乱跑;(3 )过分胆小和焦虑;(4)冷漠,无动于衷、(5)情绪低落,快 乐起来;(6)悲观,觉得低人一等;(7)孤独,经常发呆;(8)易烦躁

8、发怒;(9惧怕某些动物、情景和人;(10)固执、自夸,并具有不爱交际、孤僻、冷漠、紧 张、防备、喜欢撒谎欺骗甚至敌视他人等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心理品质和心理障碍。以上这些调查都说明和睦的家庭对于孩子健康的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此家长要为儿童的一生负责,对家庭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在民主和睦的气氛中成长,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在人格上要平等相待,不要把成人意见强加于 孩子身上,幼儿喜欢玩耍,家长要抽出时间来与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对孩子正当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不良的行为要讲明道理予以制 止,而不能简单粗暴。这样孩子将家长视为大朋友,从而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

9、时更能奏效。 (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起到榜样作用家长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人师表。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品行不端正,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力。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紧密相连。有人说: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象火山底下 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在这里家长素质主要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文化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心理品质的健康程度以及教育子女能力的强弱等等。孙敬修老前辈曾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像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家长举止

10、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然会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在某幼儿园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小男孩很喜欢搂抱小女孩,并亲他们的,教师在纠正其行为时,小男孩不解地望教师说:“我爸爸也是这们亲妈妈的。”从小男孩行为可以看出,父母的行为不分场合,当着孩子的面过分亲近,结果被孩子模仿效法。再如家长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吃完瓜果将果皮放进卫生箱中,孩子也会养成这种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的习惯。而有些大人不拘小节,随地吐痰乱抛脏物,孩子也如此行事。 总之,家庭因素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家庭的各种物质生活条件,家长的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等客观因素,以及家长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家庭气氛等客观因素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品德发展。恰当的教育方法能使孩子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同时促进他(她)克服自己的先天不足,成为出色的人才;反之,不当的教育方法会抹杀孩子的天赋,使孩子失去自信和希望,变得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我们身为父母,培养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我们的天职,为教育孩子寻找一条成功的途径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历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研究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使青少年更好地度过这个“暴风骤雨”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