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教案:3.16《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315838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教案:3.16《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教案:3.16《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教案:3.16《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教案:3.16《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教案:3.16《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教案:3.16《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教案:3.16《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教材内容19世纪中期,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军队在日本登陆,日本的门户从此被打开。日本国内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社会矛盾尖锐。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以武士为首的倒幕派发动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支持明治天皇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一、课程要求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社会状况。通过对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比较分析,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感知明治维新的时代特征。简单了解明治

2、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初步运用比较的方法,探讨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维新变法的不同点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二)过程与方法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形势图及人物肖像图等,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充分展现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历史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感悟明治维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认识日本是通过改革实现强国之路。明治维新成为日本民族振兴的转折点。日本这个民族通过对外学习一,旁征博采,得以不断发展。这对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有很大的启示。来源:学优中考网xy

3、zkw三、教学过程(一)设计思路本课设计成分挖掘课本资源,对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状况进行剖析,使本课内容鲜活起来;利用比较法,横向、纵向比较,让学生更能清晰地认清日本民族崛起的原因。(二)教学媒体多媒体展示(三)课堂展示(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播放甲午风云片段,提问:场景中战败中国的是哪个国家?导入:那么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日本又是怎样崛起的呢?讲授新课课件出示预习内容第一篇章:自主预习,构建知识结构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1、根本原因: 和 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2、前提: 3、时间: 人物: 目的: 、 A、 B、 4、措施:C、 D、 5、性质: 6、影响:A、积极:

4、 , B、消极: 学生预习课文并完成知识结构;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知识结构,并用多媒体出示答案第二篇章:看图讲历史多媒体展示:课本P83日本武士图;P84佩里率舰队抵达日本图学生思考:1、根据上面两幅图片结合课本内容归纳: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着怎样的状况?四个字概括并阐述观点。内忧外患内忧: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外患:美国扣开日本大门,出现民族危机2、比较: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异同。(P84)同: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国内阶级矛盾尖锐,面临民族危机来源:xyzkw.Com异: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于中国;日本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

5、内部斗争激烈3、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哪个阶层担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他们是如何做的?倒幕派; 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支持明治天皇改革。4、此阶层的活动是否成功了?与中国维新变法时期的维新派相比有何不同?成功了;日本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和部分实权派支持,通过武装推翻旧政权;中国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无兵权财权多媒体展示:图片一、日本明治天皇;图二、岩仓组团离开日本赴欧洲考察P861、回忆大化改新内容,结合图二思考:日本两次向外学习的目标有何不同?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日本民族有什么样的特点?不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制度,明治维新学习欧洲先进技术文化来源:学优

6、中考网xyzkw原因:隋唐时期中国是世界大都市,文化先进,近代中国落后,遭受外来侵略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2、日本“天皇制“刚开始是一种中央集权制度,那么明治维新内容中,哪一点反映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3、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迈入了近代化。在其改革措施中,最能推动日本迈入近代化的哪一点?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4、我们观看爱国影片时,常听到这样一个词语“皇军“,这支军队建立于哪个时期?明治维新时期,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5、日本国内资源匮乏,生存环境险恶。日本能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对其发展影响最重要的举措是什么?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何启

7、示?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多媒体展示:维新后的东京街头1、假如你是19世纪晚期来日本游玩的游客,请你以“我眼中的东京“为题介绍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的变化?(从建筑特点、工业化程度、市民生活、环境等方面)例如:街道整齐,建筑仿欧洲式样;工业化程度高,工厂林立;人民生活东京,为生活奔波,国民素质提高了,市民生活丰富多彩;街道绿化面积增加,环境优美等。2、综合上述问题,简述明治维新的内容,并探讨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参照课本,答案略。第三篇章:感悟升华多媒体展示:背景材料:二战后,日本经济面临崩溃的局面。日本政府利用战后非军事化政策,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转化为自己的成果;坚持

8、“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保持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结合材料,联系本课所学,思考日本实现“富国”的政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积极的借鉴意义。主要从教育、科技、人才、开放等角度回答。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在面临内忧外患情况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巩固练习1、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A、中下级武士破产B、西南大名的强大C、民族危机的加剧D、

9、倒幕运动的胜利2、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点是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C、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D、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3、俄日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以改革而不是以革命方式完成,主要原因在于A、缺乏思想动员 B、政局稳定,阶级矛盾缓和C、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目标一致 D、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4、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了民族危机。此现象最初是由哪国家的入侵造成的?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四、教学反思教材图片丰富多彩,对理解课本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指示作用,灵活运用教材图片,在教学中可以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以发掘课本图片价值为手段,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