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全套集体备课教案2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314846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全套集体备课教案2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全套集体备课教案2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全套集体备课教案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全套集体备课教案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化市茅山中心校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课时授课时间主备课人课型授课人教 学目 标知道北方人口的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作用。制作“南方经济发展”的图表。重 点难 点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教、学具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人口大量南迁一是指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造成的,同时,“人口大量南迁”是我国古代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二是运用“北方人口南迁图”,使学生知道三条南迁路线的大致情况。一是关中难民,初奔汉中,继往巴蜀;二是中州难民逾襄、樊流入荆州;三是幽、冀、

2、并、青、徐、充、豫以及齐鲁两淮难民,渡淮南逃,散居江东。三是分析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作用:一是改变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有利于垦辟荒地;二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淝水之战请学生讲一讲成语“风声鹤唳”的来历。三、江南经济开发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是与三条南下路线相应形成的巴蜀、江浙和两湖、江西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二是促进了岭南农业的初步开发。此外,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商品化的倾向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1.农业:麦稻间作、双季稻2.纺织业:蜀锦3.冶铸业:灌钢法4.制瓷业:青瓷5.造船业:吴国的船队到达夷州(今天的台湾)6.城市的发展:建康城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南方经济

3、的发展,知道了北方人口的大举南迁和淝水之战是促进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但是,这时的南方经济仍然未能超过北方,这种发展一直延续到南宋时期,南方才全面的超过了北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板书设计: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大批人口南迁概况农业:巴蜀、江汉、江浙三个农业经济区农业技术进步、多种经营农副结合手工业:丝织业重心由北南移商业:建康等商业城市兴盛路线西:巴蜀 东:江浙南:两湖、江西作用劳动力大增及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生产经验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农业:开辟大量 ;实行 间作;种植 ;新建 设施。 商业: 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原因北方人口南下为南方补充了大量 ,带来了中原先进的 和 。 优越。_之战东晋的胜利,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南方相对安定。表现纺织业:三国时 非常有名。冶铸业:发明 ,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制瓷业: 烧制技术高,使用广。手工业3江南经济的发展1人口南迁背景: 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 比较安定。目的:为了 。开始:_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高潮: 后期,形成了南迁浪潮。分布:主要分布在 地区,部分移民到达 一带。2淝水之战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作用: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