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7)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313247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7)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7)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7)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7)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7)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7)(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裁:,回忆性散文,第1课时,第2课时,百草园,三味书屋,第1课时,一 作家简介,二 题目分析,三 教授新知,四 小 结,一、作家简介 鲁迅(186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率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鲁迅家世,关于鲁迅少年时家中的“变故” 鲁迅13岁那年除夕,79岁的曾祖母去世了。当时已有电报和轮船,所以不到一个月,祖父就从北京赶到了绍兴。

2、 祖父回家后第二年秋天,正值浙江考举人,主考官是鲁迅祖父在科举中一道考上的同年。周家的一位亲戚,因为儿子要参加考试,就在考试前的一些日子请鲁迅祖父去通关节。一开始,鲁迅祖父觉得不好办,后来纠缠不过,知道这年外放主考的学台,与自己是同科出身,就写了一封信。结果事情败露,光绪批下来要将周福清逮捕法办。 于是鲁迅祖父就不得不离家躲到了别处。但根据当时清政府的法律,捉不到本人,就要把家里其余的男人都捉去,甚至“满门抄斩”的。于是鲁迅父亲也离家避难,其他男人也都避开了。 点评: 这场变故使家里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被人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留学日本 1902年

3、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弃医从文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东京弘文学院毕业照,从日本回国后,中年鲁迅,1、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 4、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鲁迅名言,著作有小说

4、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名小说阿Q正传,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散文风筝。 _,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5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 意思是: 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 取,晚年了,回忆起 少年时代的事。,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题目分析,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

5、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文章主要是以空间变换时间发展为顺序记叙的。,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返回,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1、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 在文中表示出来。,这是一篇记叙作者童年生活的文章 。从题目里,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记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两个地方。全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1-8) 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9-结尾),三、教授新知,(1)、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8段,并思考这部分

6、内容中主要记叙了哪三个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内容。 明确: 景 物 (美好:2) 百草园 故 事 (神奇:3、 4、5、6) 捕 鸟 (有趣:7、8),乐园,2、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不矛盾。“确凿”这是别人的看法,“似乎”表达的是“我”这个儿童的看法,并非只有一些野草,是给我更多乐趣的地方,是对成人看法的一种否定。它与其后的“但”字相呼应。,1、课文第一段似乎没啥精彩内容,能否不写?,不能。此段紧扣题目,点明百草园的 位置和来龙去脉,突出“我的乐园”。,第二段结构,一层:“不必说云霄里去了”略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整体) 二层:剩下的。

7、详写泥墙根一带的乐趣。(局部),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整体),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鸣蝉 黄蜂 叫天子,静态,动态,低,高, , ,碧绿的 光滑的 高大的 紫红的 肥胖的 轻捷的,长吟 伏 窜,高,低,单是 就有,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首乌藤 木莲藤 木莲果 何首乌根 覆盆子,低唱,(声音),弹琴,(声音),翻,按,喷,动作,缠络,形状,像莲房,臃肿,拔,像小球,又酸又甜,形状,形状,形状,摘,动物,植物,味道,啪,声音,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局部),覆盆子,何首乌,桑葚,皂角树,油蛉,木莲,石井栏,何首乌,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

8、“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 层次井然,条理分明。,“不必说”为了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的作用,本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 的小球。 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有排比,2、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 味觉、触觉,第2自然段是全文的精彩之笔,不仅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而且层次井然,条理分明。,菜畦的“碧绿

9、”,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_,“肥胖”“高大”“臃肿”“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_,这两者都从像小珊_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_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_,所以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这里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_的,蝉鸣在_,蟋蟀到_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颜色,形状,视,听觉,味觉,春末,盛夏,秋天,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3、4、5、6段)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

10、题:,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主要写了捕鸟的哪些方面?,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请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段文字,并把背诵方法介绍给同学们。,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教训。,扫,露,支,撒,系,牵,拉,看,罩,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流露出作者对百草园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先抑后扬,欲扬先抑。,雪 地面 短棒 竹筛 秕谷 长绳 人 鸟雀,四、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

11、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返回,9段结构上的作用:,第一句 “不知道”三 个字,表明了去三味书屋是被迫的。第二句三个“也许”,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反感。最后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感情。因此,第九节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情。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由写百草园到写三味书屋。,内容的作用:,课文阅读与欣赏,1、外貌:,(鲁迅的塾师寿镜吾),2、性格:,高而瘦的老人、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方正、质朴、博学、严厉、开明,三 味 书 屋,这是鲁迅上学的私塾,next-鲁迅书桌,三味书屋,三 味 书 屋,这是鲁迅当初上学时的座位,私,塾,三味书屋的生活特点,学的内容: 枯燥 学的形式: 单调 学习环境: 压抑,三 味 书 屋 的 生 活,提问: 三味书屋的生活除了读书以外,还能做什么呢?,明确:,1、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2、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3、还可以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做游戏,4、或可以画画儿。,对比,本文主题讨论,祝贺你,再见,学习任务完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