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6 三 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310033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6 三 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6 三 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6 三 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6 三 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三峡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x(曦)月沿溯(s)素tun(湍)绝 霶(yn) 飞sh(漱) 属引(zh)2找出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解释:空隙,豁口。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1)亭午:正午。(2)夜分:半夜。(3)曦:日光,文中指太阳。(4)沿:顺流而下。(5)溯:逆流而上。(6)素湍:白色的急流。(7)绝霶:极高的山峰。(8)属:动词,连接。(9)引:延长。2一词多义辨析(1)自(2)绝3词类活用解释(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解释: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解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解释: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4古今异义区分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

2、今义:表示另提一事。三、作家作品郦道元,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人。他撰写的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是为水经作的注解。这部书在写作时又因水记山,因山写景,因景记人,又记故事、传说、风土人情、历史掌故,因此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1本文使用的修辞及写作手法探究。点拨: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重岩”“叠嶂”相对,“隐天”“蔽日”相对句中对偶,整齐、匀称、和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夸张地写山连山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夸张地写水迅疾。“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者歌词写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以能见日月的时间短暂突出峡之深,“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以船行之快表现水流迅疾,这都是衬托。2课文写作顺序探究。点拨:课文先写山后写水,因为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因此,写峡必定要写山,三峡景色主要特征之一是山高岭连,中间狭窄,先写山,符合景物特征。写水是本文的重点,写山为次,本文用了先次后主的描写顺序。写水又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描写,夏季江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夏天江水暴涨,春冬江水平静,秋天水枯谷空,按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写景顺序,入情入理。3核心图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