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300296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课前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结合学习目标和学案,自学课本P8-12页内容,用铅笔在课本上标记重点。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组员对学案进行讨论,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能力目标: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重难点预设】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知识梳理】1.

2、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2、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公民在行使时要尊重他人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3、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

3、、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责。【自主学习】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_ _ _书和_书。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_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_的、_的、_的利益;要在_ _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_ _方式行使权利。3.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具体说来,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_、_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_、_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4.如果随意行使其权利,不仅会破坏_ 稳定,而且 _的人还会受到_的惩罚。 【

4、达标检测】 单选1、某校的午休铃声响过后,八年级(1)班宿舍的其他同学都上床休息了。小亮还在大声朗读英语。室友提醒他,他确说:“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都不能干涉。”小亮的言行主要错在 ( )A、没有和同学搞好关系 B、不知道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C、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损害了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D、不知道未成年人不能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2、李某将自己的汽车借给孙某,孙某未按时归还。有一天李某看到自己的汽车停在停车场,就拿自己的车钥匙将车开回家,结果李某因此进了班房。此事说明了 ( )A、将自己的车开回家是错误的 B、李某超越连自己的合法权利的范围C、李某应该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5、权利 D、李某应该把车还给孙某3、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 ( )A、依照个人意愿行使权利 B、依照单位领导的意愿行使权利C、依照政府官员的指示行使权利 D、依照法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材料分析4、大年初二之夜,街上人来人往。“蹦!蹦!”随着两声巨响,人群中有人发出“啊!”的一声尖叫。人们寻声望去,只见一个姑娘用手捂住脸露出痛苦的表情,有血从她的手里流出。“炸伤人了,我们赶快报警。”她的同伴打了报警电话。很快,警察来到,欲把放鞭炮的人带走回去调查。而放鞭炮者不服气地说:“放鞭炮是我的权利,最多赔偿点医药费而已,凭什么带我走” (1)假如你是现场的警察,你会跟放鞭炮者讲述哪些法律知识?(2)放鞭炮者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他需要承担什么责任?【课后反思】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