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单元戊戌变法复习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luoxia****01804 文档编号:67272964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单元戊戌变法复习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单元戊戌变法复习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单元戊戌变法复习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单元戊戌变法复习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单元戊戌变法复习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单元戊戌变法复习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 9 单元戊戌变法复习 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 9 单元戊戌变法复习 【课标转述】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疏理】 一、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1)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宣传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 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

2、容 措施 除旧 布新 政治方面 裁撤闲散衙门和冗 员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 经济方面 裁撤驿站等旧机构 提倡奖励投资办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军事方面 裁汰绿营 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改用西法训练。 文教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 废八 股 将书院、祠庙等改为中西兼修的学校,创办专业学堂, 选派留学生。 三、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 播。 (2)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意 义。 【重难点突破】 一、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主观

3、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没有彻底地反封建;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把希望完全寄托在 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身上; (2)客观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1)社会背景:明治维新: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 众矢之的; 戊戌变法:封建危机严重;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 (2)领导力量:明治维新: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

4、(3)具体措施:明治维新: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强制大力推行; 戊戌变法:变法诏书如一纸空文,无法推行; (4)国际环境:明治维新: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 戊戌变法: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5)思想文化传统:明治维新: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 戊戌变法:传统思想文化要深蒂固,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 【巩固练习】 1、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支持维新派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维护清王朝统治 2、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B、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C、袁世凯出卖了维

5、新派 D、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 3、 (江苏)1895 年,维新变法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用心 爱心 专心 1 A、 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 C、 中外纪闻的创办 D、 “公车上书” 4、 “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 反映了维新派希望参与政治模仿西方议会政治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反对君主专制 A、 B、 C、 D、 5、 (上海)晚清有御史上奏称: “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 会匪闻风而起,其幻不可胜言。 ”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

6、、义和团 6、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增加了税收,减轻了还债压力 B.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C.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 D.为无产阶级壮大并成为革命领导阶级奠定基础 7、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 A、提出了各方面的具体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述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8、马克思指出: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 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

7、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那 一理论的评价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9、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破坏维新变法的手段有 刺杀维新志士、阻挠变法慈禧太后牢牢 掌握用人大权与洋人勾结镇压维新变法运动发动政变、废除新法 A、 B、 C、 D、 10、19 世纪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进一步”指的是( ) 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提出反 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 B、 C、 D、 11、19 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

8、 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 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1)思想主张:中国维新思想要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 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2)不同作用:法国启蒙思想为 18 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 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 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是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3)原因:19 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远不如 18 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 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

9、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同 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 封建传统势力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12、 (2011 年海南省单科历史 29) (8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 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诉等: 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

10、折 (1861 年) 材料二 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 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拔海关税项, 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 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 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 (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

11、及其作用。 (4 分) 【答案】 : 用心 爱心 专心 2 (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京;外事纷繁,军机处不能及时办理。 (4 分) (2)变化:初设时只是临时性机构,专门处理外交事务;后来职权几乎包括所有洋务。作用:导 致政府机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动;推动洋务运动。 (4 分) 【解析】 : (1)从外因(列强需要)和内因(外事办理效率低下)两方面简述原因。 (2)联系课本,简述总理衙门职权范围的变化(临时常设;外交洋务) ;从中国政府政治 变动和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两方面分析作用。 13、 (2009 年山东文综 33 题) (10 分) 【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维

12、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扣操之过急。然而, 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 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 年 11 月 25 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 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 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 分) (2)为了“打破鸡蛋” ,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 分) 【答案】 : (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 。根

13、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 ;封建势力强大。 (2)改革措施:废藩 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解析】 : (1)第一问难度为中,通过比较发现中日改革最主要的区别在政治方面,也可以结合明治维新的 特点“除旧布新”理解材料话的含义。但答案部分我觉得应该表述为“必须较彻底地改变旧的 政治制度”似乎更科学。第二问难度为易,考查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该题的设问在烟台市 二练中已有类似表述) ,根本原因应从内因的方面加以考虑,即自身的软弱性。但该题的设问上似 乎不很严谨,如果改我“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原因是什么?”才

14、能使学生答出所谓的标准 答案。 (2)第二题难度为易,考查了基本知识中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 14、 (2009 年福建文综 41 题 A 题) (15 分) A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 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明书佳画, 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议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 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

15、,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英国的需要, 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了基调是: “按普鲁士方式 组成一个不想国会负责的内阁。 ”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 ,指出这份奏 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8 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7 分) 【答案】 : (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

16、 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日 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解析】 : (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用心 爱心 专心 3 (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是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评价该主张要结合中国当时 的国情。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如 王安石变法。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 教改革、明治维新等等。 其实质来看,均体现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