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典型案例精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21036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典型案例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三章典型案例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三章典型案例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三章典型案例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三章典型案例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典型案例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典型案例精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案例一: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灵:“80 后最美乡村女校长”2009 年夏天,郑州大街小巷。一个衣着朴素的女孩边嚼着干粮,边奋力蹬着三轮车,专门收购小学教辅图书,而且给出的价钱也比一般“破烂王”高得多。这个场景,被一个名叫“莫笑书生无情”的网友看到。他拍下女孩骑车收书的照片,发到了网上。“希望每一个曾经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可以稍稍给女孩尽一点力量”写着简短文字的照片,迅速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人们知道这个女孩叫李灵,是淮阳县一所农村希望小学的校长;为了让几百名孩子有书可读,27 岁的年轻女校长只身来到省城收购旧书。收书,一个源于普通乡村教师质朴心愿的举动,让无数人为之动

2、容。李灵的作为,也赢得了由贾平凹、阎肃、崔永元、于丹、金庸、冯骥才、喻国明等 35 位各界名流组成的“感动中国”推举委员会的喝彩,她被推举为 CCTV2009“感动中国”首批 30 名候选人之一。【学生】不叫她老师而叫大姨12 月 11 日上午,淮阳县许湾乡曾庄村。天冷,风寒。李灵的学校紧挨着村子主干道,校名简单,只在门楣上写了“希望小学”四个字,旁边挂着一块黄色匾额:周口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基地。当地村民说,这个匾额以前并没有,“李灵出名后,才挂起来的” 。学校很小。从只有一间办公室的办公区穿过一道围墙到教学区,只有十几步距离。8 间教室分属五个年级,容纳了 460 多个孩子。教学区最南端的一间

3、屋子辟作“希望书屋” ,存放着学校最近几个月以来受赠的数万册图书。学校没有操场,教室门前一块三四百平方米的空地,就是学生们活动的场所。空地角落里放着一个单杠、一个滑梯和一个旋转木马,它们是李灵前几年收购的旧物件,也是学校日常使用的全部体育器械。孩子们正上课,琅琅书声不时从教室里传来。快下课时,李灵拿着一件崭新的蓝色鸭绒袄,匆匆赶到四年级教室门口,让老师喊出一个小学生。 “这孩子太可怜了。 ”李灵要找的学生叫高森,家住许湾乡高庄村,今年10 岁。几年前,高森的妈妈不幸去世,爸爸患了精神病。去年,爷爷和叔叔也相继离世,高森和年迈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高森长得虎头虎脑的,看见李灵就跑过来抓住她的手,叫

4、了声“大姨” 。李灵把孩子揽在怀里,给他穿上鸭绒袄,整理好红领巾,上下打量着:“嗯,大姨买的衣服正合身呢!今儿风大,出门别忘戴上帽子。 ”高森摸着新衣,眼睛里忽然涌出泪水,赶紧低头用手背抹了抹,推门进班。下课了,学生们飞出教室,看到李灵站在操场上,潮水般围拢过来,有的拉胳膊,有的抱着腿, “大姨、大姨”的叫喊声,在小小校园四处飘荡。 “这些学生哪,真是缠人。 ”好不容易“挣脱”了孩子们, “诉苦”的李灵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快乐。在这个学校,孩子们不喊李灵“老师”或“校长” ,他们叫李灵“大姨” 。按当地民俗,这个称呼几乎等同于“妈妈” 。【乡亲】 “孩子交给她我们放心”“李灵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女孩

5、,把孩子交给她,我们放心。 ”曾庄村村民曾宪振在希望小学门口开了家小饭馆,几年来,他亲眼看着李灵每天忙碌操劳,从一个胖乎乎的女孩,渐渐变得消瘦憔悴。曾宪振说,李灵打心眼里喜欢孩子,孩子们当然亲近她。 “等俺孙子长大了,就送到李灵的学校。 ”他说。嫁到外村的曾敏,宁愿把自己 4 岁的女儿寄养到娘家,托付给希望小学幼儿班。“孩子在学校饿不住,冻不住,伤不住,交给李灵俺不操啥心。 ”曾敏说,再过几年,女儿准备在李灵的学校上小学, “如果李灵办中学,俺还叫闺女跟着她上学” 。希望小学现有 460 多名学生,8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其中四分之一来自曾庄。前不久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让更多乡亲对李灵寄予了信赖

6、和厚望今年 8 月,李灵带着 4 个学生乘坐 D 字头火车,到北京游览长城、鸟巢,参观北大、清华。一个星期的北京之旅,让这些之前连县城都没去过的孩子大开眼界。回校后,4 个孩子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有 3 个名列班级第一名,一个二年级学生是班级第三名。孩子们的经历和巨大变化,轰动了十里八村。“9 月份开学一下增加了 100 多个学生。 ”李灵说,乡亲们越喜欢她,她越感到责任重大,不能让孩子们在学校有任何闪失,期望他们个个成绩优异,顺利升入中学,考上大学。【父母】闺女曾常躲在屋里哭烈日炎炎,脚蹬三轮,走街串巷,收购旧书今年夏天,出现在郑州街头的这些场景,构成了一帧非同寻常的“李灵映像” ,留存于人

7、们的记忆中。“当时灵儿去郑州干啥,俺都不知道。 ”李灵的母亲刘桂芝,是个朴实厚道、不善言谈的农村妇女。她说,今年一放暑假,李灵对她爸说想去郑州,她爸以为女儿是去游玩,并没放到心上。 “6 月底的一天,有个报社记者找李灵,俺才知道孩子吃了恁大苦!”刘桂芝回忆,记者拿出李灵骑着三轮车的照片,说她在郑州光收小学生用的书,饿了渴了就啃干馍,喝白开水。“俺心疼得受不了,灵儿是个女孩子,还没成家呢!说心里话,俺怕人家说她不像个女孩样儿,办个学人都办傻了,将来谁还敢跟俺闺女提亲说媒啊?”刘桂芝说。李灵的家在许湾乡程寺村,离学校三里远。2002 年,李灵从淮阳师范学校毕业后,打算办一所小学。 “孩子想办学,我

8、当然支持。 ”教了近 40 年政治课的中学教师李丙兴忆起女儿李灵当初的决定,说当时就和她结成了“同盟” 。他帮助李灵租用校址,借遍所有亲朋好友的钱建起了校舍,又聘来十多名老教师。学校办起来了,油印机、大喇叭、书桌、教具等是李灵从别校淘汰的旧物件中买来的,简单翻修后派上用场。随着学生的不断增多,民办学校无法享受国家免费教育,教辅材料大量匮乏,成了李灵的心病。“闺女经常躲到屋里、厕所里哭,我和她爸劝她,说实在不中,学校就散了吧。可灵儿说再难也要办下去,村里很多人出门打工了,留家的孩子不上学不行。 ”刘桂芝说,看李灵态度坚决,她和老伴在学校搭个窝棚,吃住在学校,陪着女儿。记者看到,李灵父母居住的小屋

9、四面用塑料布遮挡,顶棚覆盖石棉瓦,不足 15 平方米的屋内凌乱、拥挤、逼仄,除了一张大床,就是角落里码放着的几台未开箱的电脑和一些教具。 “这些东西是好心人捐的,不能弄坏了。 ”刘桂芝说。时近中午,刘桂芝走进窝棚旁边的厨房忙着烧菜。 “几百个孩子在学校吃午饭,俺请了几个亲戚过来帮忙,今天吃大肉烩菜和白面馍。 ”刘桂芝告诉记者,李灵 86 岁的姥姥在老家种了一亩地菜,隔几天就让人送来一些。 “叫孩子们上好学,吃好饭。这是灵儿定下的规矩。 ”刘桂芝说,女儿的话, “不能不听” 。【李灵】最怕辜负大家的爱图书 6 万多册、书柜 20 个、电脑 8 部、钢琴一部、电子琴 4 部、衣物和体育器材若干、捐

10、款 11 万多元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被李灵一一登记珍藏。“我们缺什么,社会就给什么,这逼着我们要有更大的提高。做不好,良心上过不去!”李灵在郑州收书的时候,许多送书给她的人没有留下名字,这让她觉得很遗憾。后来,只要有人给学校捐款捐物,不管捐多少,李灵一律记在本子上。李灵经常翻看这个小本子。有空的时候,她会一一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向每一个帮助她的人说声“谢谢” ,有时她还登门拜访。一个叫陈万春的老人捐了两万元。老人家在新密,李灵选择一个周末,带上两个学生和一些土特产,坐车到新密看望陈万春。每收到一笔捐款,李灵都会主动询问捐赠人钱想怎么用。一个在外地打工的人每个月给学校捐 200 元钱,李灵在电

11、话里和他商议好,用这笔钱批发桶装水,解决孩子们喝水的问题。后来,捐款人给李灵发来一条短信:“你念念不忘别人的恩惠,心中常怀感激之情,足以为人师表、学生楷模。 ”李灵说,等将来有了新校舍,一定要立一块碑,刻上所有捐助人的名字,一块碑不够用,就再立一块。在学校,李灵把对捐助者的感恩,化为对孩子们的爱。按规定,在学校吃饭的学生一顿要交一块钱。 “四、五年级的孩子,一顿能吃三四个馒头,一块钱根本不够。 ”尽管如此,李灵还是让食堂尽量把伙食办得好一点,除了馒头,还有包子,每周孩子们还能吃上一次煮鸡蛋和油炸丸子。这段时间闹“甲流” ,李灵买来十几支温度计和一堆备用药,分发给每个班主任,叮嘱说:“小孩有病直

12、接送医院,不管家长来不来,医药费记到学校账上。 ”尽管是民办学校,但李灵没有把学校当做“私产” 。这学期,李灵还准备把一部分图书借给其他学校用, “必须保管好,再旧的书我也不能让它丢了。 ”她说。采访中,记者获悉,淮阳县已经批了 12 亩地,准备扩建李灵希望小学。尽管建校资金还是个大问题,但李灵已经在规划新校:“新学校想建成品字形,在门口设个文化长廊,里面是文化大院,除了标准化教室,还要有图书室、电脑室、音乐教室和学生宿舍。用不完的地,可以种点菜,让孩子们自己劳动。 ”更让李灵高兴的是,今年 9 月开学时,周口师范学院的 3 名毕业生邵慧莲、李莉莉、毕霞来到学校,要在这里支教两年。其中邵慧莲家

13、在太康县,进校至今,还没回过一次家。 “李灵姐把学校当成了家,这里条件再苦,我们也都能坚持下去。 ”揉着冻裂流血的手背,邵慧莲笑着说。最近一段时间,希望小学的报道占据了从地方到中央许多媒体的重要版面,网友更是好评如潮,称赞李灵是“最美乡村女校长” 。对这些,李灵看得很淡:“我不想看那些报道,也不上网。我不在乎别人咋说,只想尽量排除干扰,做好该做的事儿。我最大的压力,是怕辜负了大家的关爱。 ”颁奖辞: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 80 后。思考讨论:1、 结合李灵的人生选择,

14、谈谈你对“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荣辱观的理解。2、 结合本案例,说明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案例点评:80 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把自己的奉献洒向贫困山区,用自己的爱心资助了贫困儿童。他的所作所为也许得不到所有人的理解,但了解她事迹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她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了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并进行了最彻底的价值实现。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奉献上,有一种心情,只有在奉献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有一种感动,只有在沉寂的时候才被察觉,李灵是在帮助别人的道路上走的忘了自己的人。教学建议:1、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生追求的境界,取决于他对社会的奉献程度。2、

15、 本案例适用于第三章第二节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案例二:男子救起落水 11 人体力透支牺牲 蔡毅生前和妻子的照片被蔡毅救起的罗伊婷、罗思淇与妈妈在一起几个朋友相约,为朋友父亲祝寿,乘坐小木船渡长江时,不料船头漏水导致全船12 人全部落水。作为船上仅有的一名会游泳者,他先后救起 11 人后,因体力严重透支,最终没能上岸。2009 年 8 月 23 日,被救生还的 5 岁小女孩罗伊婷和刚满 1 岁的罗思淇两姐妹,在父亲罗勇带领下,再次来到救人英雄蔡毅灵堂前,跪祭救命恩人。“三无”木船 载人过江21 日 17 时许,在奉节县城做小生意的蔡毅与朋友罗勇、王勇训等 9 人同乘一辆长安小客车,前往奉节县白帝

16、镇瞿塘村为朋友杨小林的父亲庆贺 70 大寿。当蔡毅等人乘坐的长安车到达杨小林家对面的瞿塘峡红砖窑码头时,见还有去杨家贺寿的 10 余人无船渡江,显得焦急不堪。急着吃晚饭后回县城的蔡毅一行,也因无渡船过江着急。此时,一名摩的司机帮助蔡毅等人联系上一艘没有证照的“三无”小木船。大家承诺只要能过江,价钱要多少给多少。随后,蔡毅等 9 人和驾船男子田和平一家 3 人共计12 人上船后,掉头朝长江南岸驶去。木船遇险 12 人落水“我们乘坐的小木船开出不足 100 米远,大家便发现船头开始漏水,小船也开始左右摇摆起来。当驾船的田和平正准备掉头往回开时,小木船突然翻了个底朝天,船头分裂成几块,船上 12 人全部落水。 ”在蔡毅灵堂前祭奠的获救者罗勇回忆起当时的险情,仍一脸惊恐。“我们去杨家贺寿的乐队眼看快天黑了还没过江,便想着让已经离岸的小木船送人到对岸后,再返回接我们。不料,小船刚开出去约 100 米,岸边等船的 10 余人看到小船不停剧烈摇晃,便不停高喊:快点回来,不能再往前开了,要出事的。 话音刚落,只见小船晃了几下,小船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