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 教案 苏教版七上 (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187487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 教案 苏教版七上 (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 教案 苏教版七上 (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 教案 苏教版七上 (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 教案 苏教版七上 (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 教案 苏教版七上 (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 教案 苏教版七上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 教案 苏教版七上 (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溪笔谈二则一、教学目的:1.了解采草药一文列举理由,引证事实,说明事理的写法;2.领会雁荡山一文前后两部分联系紧密,层次分明,叙述中又各有侧重的写作特点;3.了解一些结构复杂的主语;4.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客观事物,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提示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难点:理解本文的特点记事与说理有机结合,条理分明,文笔朴实简练。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字词正音:掇du(拾取、摘采)率shui(大率:大概、大抵)黯恶n(黯:阴暗、暗淡)茎jng(植物体的一部分)菔f(芦菔产是萝卜)愆qin(过失)圭gu(一种叶细节疏的竹子

2、)畦q(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峤qio(岭峤:五岭的别称)并bng(古代并州)陨yn(坠落)牒di(文书)湫qi(水池)瞰kn(从高处往下看)穹qong(高起成拱形)干gn(直冲)岿ku(高大而独立的样子)龛kn(供奉神像或佛像的塔状石窟或木柜)皋go(成皋:古县名)迥jong(高挺的样子)作者及梦溪笔谈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曾积极参加王安石的变法革新运动,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革新吏治,颇多建树。曾出使辽国,严词驳斥辽国争地的要求,在镇守西北时,积极巩固边防,多次击败西夏贵族统治者的军事侵扰。掌管和主持过天文研究、盐政改革、农田

3、水利兴修和军器制造,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质、医药、音乐、工程技术等方面有精湛的研究(物理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某些见解和发现,比欧洲早四、五百年),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也非常关心,凡有见闻,无不详为记录(如初中所学活板),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举生平见闻,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梦溪笔谈这部综合性科学论著。梦溪笔谈全书26卷,补笔谈1卷,续笔谈3卷,共30卷,609条,分故事、辩证、乐律等17目。除了论述文学、史学、艺术等外饕窃芈凼隽宋夜糯乇鹗堑笔钡淖匀豢蒲姆购涂蒲际醯姆鞔丛欤从沉耸皇兰臀夜蒲幕曰统删汀萃臣疲檬樯婕暗阶匀豢蒲木陀卸儆嗵酰既槿种灰陨

4、系钠谌莅煳摹锢怼铩刂省乩怼蟆揭肮碳际跸嗟惫憷牧煊颍渲杏行蒲鞔丛欤丫杏谥惺兰褪澜绺鞴南冉辛小虼耍睹蜗侍浮烦闪宋夜褪澜缈蒲际跏飞弦徊恐匾南祝艿街型庋叩母叨戎厥樱挥爸泄蒲飞系淖辍薄?梦溪笔谈的文笔朴实简练,记叙翔实,条理分明,毫不刻意于文字雕琢,但带有文学性。课文所选两则,一是说明在什么时间采草药才有效,一是探讨雁荡山得名的来历以及雁荡诸峰形成的原因,都有相当可靠的科学根据。“则”就是“条”,我们通常所说“新闻两则”“笔记一则”也是这个意思。梦溪笔谈属笔记体散文。采草药选自梦溪笔谈药议,题目是编者加的。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旧利用很不恰当只(因为)发芽芽:名作动,发芽

5、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枯死采药分辨识别对药来说就不是好时节大概采用的在:对来说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于)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隔年老根选择液汁集中验证只拿萝卜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等来看(它们的根)就充实沉重空虚轻浮那实而沉:形形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些就长成没有开花那么长足衰老像现在花:名作动,开花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开花鲜明润泽再太暗难看采药时间适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当与否的验证选取刚(采摘)自然遵从这种说法本:指

6、上文的古法,译为这种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开放用固定的时月因为地温(的升降在不同情限以时月:以时月限之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况下)有早有晚天气时令(也)变化无常像开花的植物在里就到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游大林寺桃花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圭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这是普遍的是(由于)低的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圭;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才叫它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同一类作物同在一小块地里的本身早熟晚熟植物本身的性能也。岭峤微草,凌冬不雕;并、汾乔木,望秋

7、先陨;诸越则五岭小越枯萎并州汾州临近秋天纷纷落叶南方诸越:百越,泛指南方地区则:不译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一亩之稼,则桃树李树结果实北方开花各地气候同朔漠:朔方和沙漠,泛指北方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施肥灌溉发芽同一块地作物结实一律拘以定月哉?用固定的时间来限制呢拘以定月:以定月拘之简析:全文分两层。第一层(“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提出观点。第二层(“但二月草已芽”至文末)说明观点。分为三个小层。1.(“但二月草已芽”至“在药则未为良时”)指出古法二月、八月采草药只是便于采集者辨识,就药材说并不是最佳时间。作者以此作为第

8、二层开头,承上启下。2.(“大率用根者”至“此人力之不同也”)从两方面详细说明采草药不能“一切拘以定月”。这一小层分别从草药使用部位的不同,采药时间也应不同,以及草药生长的条件不同,采药时间也应不同来两方面来否定古法,阐明观点。使用部位的不同方面,作者依次说明:“用根者”分为“有宿根”和“无宿根”、“用叶者”、“用芽者”、“用花者”、“用实者”五种情况分类说明。作者根据草药生长规律,指出采用部位不同,采药的时间也应不同。草药生长的条件方面,作者依次说明的是:“地势”海拔高低、“物性”植物品种不同、“地气”纬度南北、“人力”栽培情况差别等生长条件不同,采药的时间也应不同。3.(“岂可一切拘以定月

9、哉?”)总结。从结构分析可以看出,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阐明事理的说明文常用的逻辑顺序,它不同于说明实体事物常用的空间顺序或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常用的时间顺序。本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直接说明、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四种。说明草药使用部位不同,采药时间也应不同,主要使用直接说明和分类别说明的方法,在“用根者”部分也举了事实作举例子说明,还用了对比说明法。说明草药生长条件不同,采药的时间也应不同,主要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举白乐天的诗说明地势不同,花时就各异;举圭竹笋和稻子为例,说明品种不同,生长的时间也不同;举“岭峤”、“并、汾”、“诸越”、“朔漠”的情况来说明“地气”不同,植物的生长时间也有差异。所举事例,很多也是能互相对比说明问题的,如“平地”与“深山”,“岭峤”与“并、汾”,“诸越”与“朔漠”。文章根据很多事实,明显对比,多方说理,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观点:采草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最佳时间,不能“一切拘以定月”。第二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