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大雁归来 教案 鲁教版七上 (1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187477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 大雁归来 教案 鲁教版七上 (1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2课 大雁归来 教案 鲁教版七上 (1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2课 大雁归来 教案 鲁教版七上 (1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2课 大雁归来 教案 鲁教版七上 (1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2课 大雁归来 教案 鲁教版七上 (1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2课 大雁归来 教案 鲁教版七上 (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课 大雁归来 教案 鲁教版七上 (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雁归来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2.了解作者在描写大雁时对拟人手法的运用。3.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教学课时: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雁是春天的使者,给人间带来春色、生机。而每当萧瑟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也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二、整体感知:教师播放

2、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并概括要点,把握文意。之后教师提问: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2.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三、课堂讨论:提问: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明确:课文中说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

3、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四、品读赏析: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1)探究知识性:明确: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知识都是作者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为人们闻所未闻。(2)品味形象性: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地

4、辩论,深沉地总结,稀疏地谈论,形象地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3)感受抒情性: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

5、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谈感受:明确:1.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2.古来的大雁让香蒲乃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3.这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珍视。4.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到愤恨。5.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赞扬、钦佩、崇敬之情。6.春风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

6、雁,迁徙中的大雁,她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五、归纳总结: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佩,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伤哀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叫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包含爱意。六、作业设计:作业本14题。大雁归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二)能力目标: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

7、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教学重点本文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红字注音。迁徙(x) 雾霭(i) 窥(ku)探 缄(jin)默狩(shu)猎 凋(dio)零 滑翔(ing) 顾忌(j)2解释下列词语。凋零:凋谢零落。迁徙:迁移。缄默:闭口不说话。窥探:暗中察看。雾霭:雾气。狩猎:打猎。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二、导人新课1导语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

8、和生机,今天,我们来学习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看看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些什么内容?2作者及沙乡年鉴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沙乡年鉴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它问世于1949年。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随笔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搏斗,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题: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明确:(

9、1)十一月南飞 (2)三月的大雁. (3)大雁归来(4)春雁觅食. (5)孤雁(6)四月夜间大雁的集会字里行间充满着爱鸟之情.四、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1出示辞海中对大雁介绍的文字,分析在语言上与课文的区别,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讨论,总结:辞海中的语言重说明,客观介绍科学知识;课文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归纳:本文独特的写法表现在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并重,形象性和抒情性是本文明显的特征。2探究知识性.出示思考题: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归纳:(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4)十一月的大雁一声不吭

10、.(5)爱寻食玉米粒.(6)常六只或以六的倍数列队飞.(7)四月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3品味形象性.出示思考题:文中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找一找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并体会其作用。思考、讨论、明确:作用:(1)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2)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4感受抒情性.结合课后习题二,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作品浓郁的抒情色彩。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明确:写出了大雁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它们是春天的使者。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明确:表明了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

11、了冬天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明确: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五、拓展训练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例如: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六、

12、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与一般的动物观察者不同,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呜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得这么美妙,学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