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论语十则 教案 冀教版七上 (1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187331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 论语十则 教案 冀教版七上 (16)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1课 论语十则 教案 冀教版七上 (16)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1课 论语十则 教案 冀教版七上 (16)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1课 论语十则 教案 冀教版七上 (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 论语十则 教案 冀教版七上 (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教案(第2课时)教学内容年级学科七年级语文教学课时共 3 课时 第 2 课时课经典的原创精神。文,会解释重要的字词。教 学 过 程这篇文章,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背诵全文,还可以安排单人背诵)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1、12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负责1则 2、小组交流3、小组质疑 4、教师补充,小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愉快、高兴的意思。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愠:音ù,恼怒,怨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

2、中具有高尚人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真诚、诚实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志”,立志。“立”,建树、成就。“惑”,疑惑。“天命”,事物的本质规律。“耳顺”,听声知理。“从”,任由、恣肆。“逾”,越过。译文:孔子说:“我自己在十五岁时,开始立志于治学;在三十岁时,初有成就,能够自立了;到了四十岁时,对所研究的问题都没有任何疑惑了;到了五十岁时,真正知道了人和事物的本质规律了;到了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无需思索就能自然懂得其中

3、的原委;到了七十岁时,任由心欲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做,都不会逾越规矩了。”4、子曰:“温故而知新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 殆:指精神懈怠    而:却(但是)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箪:音d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

4、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般轻。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缺点。”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岸上说,逝去的时间就象流水一样,日夜不停息。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