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173552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 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春 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春 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 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 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清思路,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学习重点】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2. 学习作者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的景物描写方法。【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的景物描写方法。【课时划分】两课时【课文类型】教读课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酝酿( ) 撑伞( ) 抖擞( ) 黄晕( ) 水涨( ) 嫩绿( ) 赶趟( ) 眨眼( ) 应和( ) wn( )转lio( )亮 朗rn( ) hn

2、( )托 蓑l( ) 稀sh( ) f( )摸 2.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1)欢欢喜喜的样子。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3)比喻姿态优美。 ( )(4)舒展、活动。 ( ) 3.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4. 文学常识填空。朱自清,字 ,著名的 、 、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散文 ,散文集欧游杂记,诗文集 等。我们

3、曾学过他的文章 ,那是一篇 (体裁)。春则是 散文。【练习答案】1nin chn su yn zhn nn tn zh h 宛 嘹 润 烘 笠 疏 抚 2(1)欣欣然 (2)呼朋引伴 (3)花枝招展 (4)舒活3.(1)排比 拟人 (2)引用 比喻(3)比喻 排比 (4)反复 拟人4. 佩弦 散文家 诗人 背影 踪迹 匆匆 散文诗 写景抒情二、导课示标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2.引导学生讨论本课学习目标。三、整体感知1.介绍作品写作背景。2听美文。听录音范读课文,注意把握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及情感。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欣赏。学生诵读: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3.

4、品美文。自由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思路。思考:(1)这篇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请概括出来。第一部分:(1)总写: 第二部分:(2-7)具体写: 第三部分:(8-10)总写: (2) 文中具体描绘哪五幅春景图?请概括出来。(3)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合作交流1赏美文。要求:(1)找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用心去领略春天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在读的过程中其他同学用笔把划下你喜欢的或你认为写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认真品读。(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或你认为写的好的原因。2析美文。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难度的词句。重点问题举例:(1)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2

5、)“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3)“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4)“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五、互动探究有的同学说,课文结尾的三个比喻句只是从三个方面赞美春天,无所谓按什么顺序排列,三个句子可以任意调换。这种说法对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六、拓展提升可爱的春天带着花和曲的潮水滚滚而来,让大地腾起花的浪涛,空中响彻着春的乐曲,太阳甚至给那最卑微的小花也注入了新的生命。春天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带来许多思考。请你写出几句含有“春”的警句或俗谚。明确:小组讨论并展示:例: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涅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七、板书设计春盼 绘 赞草、花、风、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