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语文:16紫藤萝瀑布 第三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173178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语文:16紫藤萝瀑布 第三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安徽省语文:16紫藤萝瀑布 第三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安徽省语文:16紫藤萝瀑布 第三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语文:16紫藤萝瀑布 第三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语文:16紫藤萝瀑布 第三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灵璧中学语文:16紫藤萝瀑布 第三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二、合作探讨讨论并归纳: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而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3、本文的倒叙第二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刻含义?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这些花也正如人,人类社会也正如花一样由每一个一朵组成,虽然某些花或某个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2、,但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4、“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讨论并归纳:说明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5、紫藤萝瀑布与生命的长河的联系:没有生物永生不死,那为什么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的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个体的生命有限,无数个体前赴后继,就汇成生命的洪流,贯穿时空;个人的光彩构筑出人类的辉煌,也因人类的辉煌而更显灿烂。6、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

3、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作者的感情宣泄是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的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的关系”讽刺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7、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因为家庭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

4、,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作者又想到十多年来紫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8、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三、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由“物”及“我” 情由景生 理从情来四、小结本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中心思想)文章写景抒情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5、,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五、从本文中你感悟到什么?(人生感悟)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宗璞看花繁华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 生命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穗:上盛开浅紫;下待放

6、深紫花:色:上浅紫、下深紫形:帆一舱一舱内香:嗅一视一幻(通感)教学反思:我主要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这一点来设计本课。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我总是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预习、独立思考,再激发他们相互纠正、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思考的东西,他们互相学习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还能改变学生期待老师最后给个正确答案的传统思维,形成这样的意识:哦,这些答案都是我们想出来的,并不难呀!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