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歌阅读延伸题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4.50KB
约9页
文档ID:6714523
诗歌阅读延伸题_第1页
1/9

诗歌阅读延伸题指导1诗歌阅读延伸题指导解读《考试说明》: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要求考生读懂作者,了解作者的深 层意图2、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阐释要求考生读出自己,说出自己 对文本的感受诗歌阅读延伸题特点:1、关注学生个体和文本的关系2、问题具有启发性、探究性、体验性、选择性、开放性诗歌阅读延伸题类型、命题思路、答题策略:(一) 题目类型:辨析型 命题思路:根据文本内容提出的问题,设置一个或两个答案,让考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辨析判断的能力具体示例:西城期末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题目:对上面一首诗“相携及田家”一句中的“ 相携”,有人认为是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也有人认为是月与诗人相携结合原诗,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谈谈你的认识答题思路和评分标准: 明确认识, ( 2 分)(认同哪一种理解,都可以 ) 结合诗句解释, (2 分)(对 原诗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联系体验与思考分析(4 分)(可以联系李白作品,也可以联系其他作家作品)  语言表达(2 分)提示:人与人相携,落脚于诗意在叙事方面的照应。

诗人与斛斯有朋友间的交往,又因为游山而相聚在一堂,而且最后主客欢饮高歌以至于沉醉,足可见出两人之间情谊的深长,自然有相携的可能这是诗歌叙事时常用的表达途径,体现的是顺理成章人与月相携,落脚于表达技巧方面的照应诗中有下山时关于月的联想,又有于山下投宿的事实,自然也可以有假想象而相携的情致:“山月随人归”是月解人意, “相携及田家”是人诗歌阅读延伸题指导2亦有情这是诗歌语言运用中的常见现象,传递的是诗情诗趣答案示例 1:我认为是月与诗人相携(认同哪一种理解 2 分)全 诗以描写下 终南山为起笔,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令人 脑中顿时现 出一幅诗人行于青山苍郁之中,山间明月照地,洒下一片碎光,与人同行的画面而唯有诗人独自与月相伴而行,才会因夜之静月之美而频频回头留恋山之青翠,独自一人更能将如此安宁美好之景纳入眼中,藏至心 间 ,感悟于诗文(对原诗诗句进行分析理解,2 分)这令我想到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所作“晨兴理荒 秽, 带月荷锄归 ”同为放弃世间名利俗物之人,同为向往隐居生活之人,李白同陶渊明一 样,孤身与月相伴,更好的体现他心境的淡泊与安宁(联系陶渊明《归园田居》谈体验与认识 4 分)。

答案示例 2 :我认为是诗人与月相携(认同哪一种理解 2 分)前 诗写到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即太阳从终南山落下,山上的月亮也随人而归与后文 “相携及田家 ”相照应况且生于大唐盛世的不羁诗人,诗词大气豪放且富于想象,其诗词的豪迈大气无人出其右( 对原诗诗句进行分析理解,2 分) 《月下独酌》中李白写到“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更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名句不 难看出李白 对明月多是寄以情感, 视明月 为知己由此 观之,李白在本诗中所写“相携及田家 ”按其风格来看 隐士与明月共携这样的写法生动大气且富于想象,淋漓尽致的表现了那个富于才情且豪迈洒脱的李白(联系李白其它诗句谈体验与认识 4 分)二)题目类型:评价型命题思路:对文本中的某一观点、某一言论或文中的形象进行评价温馨提示: 【评价人物常用句式】: 我认为,这一点值得赞扬  我认为,这种品质令人钦 佩 我认为这体现(代表)什么精神 对这方面,我很欣赏 可见,他对后世的影响深 远……具体示例 1: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题目: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指出, “山谷此词,堪称佳作”它“笔力奇横无匹,中有一片深情,往复不置,故佳”此说不无道理你是否同意陈廷焯的这一评价?请说明理由答题思路和评分标准: 释句应题,指出是否同意( 2 分)核心:好在奇特笔力和 贯穿全诗的深情 结合本诗分析(6 分)(引用诗句 1 分,分析 5 分) 语言表达(2 分)(有病句、 错别字不得分)答案示例 1:清人陈廷焯赞美此词以奇绝的手法反复地表达了自己思念之情, 实为佳作,我同意 这种诗歌阅读延伸题指导3说法 (释句应题,指出是否同意 2 分)上片诗人写家乡被“烟 树”阻隔,自己却只能在梦中跨 过江水,突出了思念而不得的怅然之情、无奈之感下片实写自己书信无处托付,仿佛能让人看到寂寞灯寂寞的身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而 “直饶寻得燕分付”一句,想象奇横无比,这富有张力的手法中巧妙地表达了无法 释怀的一片深情,令人回味无穷,不愧是一篇佳作 (引用诗句 1 分,具体分析 5 分) 答案示例 2 :我同意陈廷焯的看法。

《望江东 》这首词通过对现实、梦中景象的描写,将实和虚巧妙结合,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释句应题,指出是否同意 2 分)上片诗人实写目光被迷蒙的树木阻隔,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了思乡之情,下片实写自己在灯前写了无数书信,虚写纵使托付大雁,也无法将相思之情传递的无比悲伤,又 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了片片深情整首词,有事,有景,有情,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使得笔法奇横无比,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引用诗句 1 分,具体分析 5 分) 具体示例 2: 醉落魄·咏鹰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题目: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答题思路和评分标准: 概括诗人形象(1 分) 评价诗人形象(2 分)(“分析”“评价”要保持中心一致) 结合本诗分析(5 分)(引用诗句 1 分,分析 4 分 ) 语言表达(2 分)(有病句、 错别字不得分)答案示例 1:从这首词中,我读出了一个虽 年事已高却猛气犹存, 虽仕途不 顺,却意气飞扬的词人形象。

概括诗人形象 1 分)“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男儿的身手和谁相比,年轻人意气风发 谁可想,诗人虽步入老年,却老当益壮,猛气犹存,充 满豪迈一位老者, 拥有鹰一般轩举的“猛气”以及矫健的“ 身手 ”,还充满对“ 闲狐兔”的愤慨从字里行间,我看到了雄健之美,感受到了诗人那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结合本诗分析 5 分) 诗人老当益壮的精神,让我受到了震撼,也让我深深敬佩(评 价诗人形象 2 分)答案示例 2: 我读出了一个老当益壮、志气犹存的诗人(概括诗人形象 1 分) “寒山几堵”, 苍凉的环境没有磨灭他的志气和豪勇之气他要如“ 风低削碎中原路”的鹰一般,在“一碧无今古”的秋空里纵情翱翔,挥洒豪情托物言志的手法用得恰到好 处下阕“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直抒胸臆,表达自己要建功立业的不渝之志他希望大展身手,以 “闲狐兔”比喻未建之功,渴望如鹰捉狐兔一般,让自己的能力昭与天下(结合本诗分析 5 分)全 词读罢,这个“月黑沙黄”中,身到暮年仍旧心存远志的大丈夫形象了然于心,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评价诗人形象 2 分) 诗歌阅读延伸题指导4(三)题目类型:拓展型。

两种类型:社会类拓展和文学类拓展命题思路:把题目涉及的内容扩大、延伸,要求考生从文本出发,按照题目设定的某种拓展方向去思考回答A、社会类拓展:根据文本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回答,由对文本的感悟拓展到社会生活具体示例: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题目:苏诗云“诗老不知梅格在”,其中的“ 梅格”(梅花的品格)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答题思路和评分标准: 应题,指出本诗中梅格(2 分)(本诗诗句 1 分,梅格 1 分) 自己对“梅格” 的思考(1 分)(即一句话观点) 围绕“梅格” 分析阐释(5 分)(有理有据,分析深入) 语言表达与结构层次(2 分)答案示例 1:梅花何时都“尚余孤瘦雪霜姿”, 这是一种坚守节操的品格(应题,指出本诗中梅格 2 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一种高贵的人格(自己对“梅格”的思考 1 分)回看历史长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武不屈于匈奴而 终成地守在北海湖畔,李白吟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心声,都表现出梅的品格,梅的精魄如今,我们依旧需要”梅格“,梅花正因不畏惧冰雪,才来“ 酒晕无端上玉肌”的美 丽?人们像梅一般坚守高贵的品格,正义之风才不会日益衰微。

因此,我们要像梅一样,无论外界怎样的严 寒风 雪,都 坚守自己的傲骨,傲然绽放人格之花(围绕“梅格”分析阐释 5 分) 答案示例 2:梅花“寒心未肯随春态” ,具有高洁的品格,我 们人也应具有这种高洁的梅格(应题,指出本诗中梅格 2 分)东晋的陶渊明因不 满于官场的黑暗而决然 隐退,于南山下与菊 为友,与酒为伴,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梅花傲雪凌霜,不肯“ 随春态”,正是陶渊明保持如梅花的高洁品格,不随世俗追名逐利的最好写照像这样拥有梅格的人还有很多,如不肯“ 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 “宁死不吃救 济粮”的朱自清,他 们始终坚持这位高洁的品格,看似不入时,实则是真正的伟大(围绕“梅格”分析阐释 5 分)梅因高洁的梅格而为人所称赞,人因高洁的人格而流芳百世(自己对“梅格”的思考 1 分)B、文学类拓展:根据本文涉及的语言文学知识、写作艺术,分析文本外的作品具体示例 1: 晚泊岳阳诗歌阅读延伸题指导5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题目:“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

请结合这首诗,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答题思路和评分标准: 应题,指出月的内涵(1 分)要与本 诗中月的内涵一致即:思念永恒”“孤清” “ 高洁”“安慰”祝福” 都不合适 结合本诗分析(3 分)(引用诗句 1 分,分析 2 分) 联系另外诗句分析(4 分)(引用诗句 1 分,分析 3 分) 语言表达与结构层次(2 分)答案示例 1:月自古至今无数次被诗人才子吟咏,寄托着思 乡之意(应题 ,指出月的内涵 2 分) 《晚泊岳阳》中的“夜深江月弄清 辉,水上人歌月下 归”,描 绘的便是一幅明月高 悬、水上人 驾轻舟归家去如飞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家 乡的思念( 结合本诗分析 3 分)李白的《静夜思》中“ 举头望明月”一句也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抬头仰望夜空,只 见一轮明月当空,普照客居之地,想来也照耀着家乡的一草一木看到眼前的月,仿佛就看到了日夜思念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所以我认为月亮蕴含着思乡之情(联系另外诗句分析 5 分) 答案示例 2:“月”会勾起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应题,指出月的内涵 2 分)本诗中“空江明月来”“江月弄清辉” 展现了一幅明月 悬于空江之上舞弄清辉的画面,正是这静江之月告诉我们诗人正在旅途,只有明月相伴,这 是何等的孤寂与愁苦,叫人如何不想家( 结合本诗分析 3 分)。

我们熟知的“千里共 婵娟” 正是诗 人望月而引发的思乡之情的写照 “月”这一意象总是被人们寄托了无限的深情有远在异地的孤寂,有共赏明月的企盼因此“月”这一意象更多的是饱含人们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联 系另外诗句分析 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