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4-江苏省高一年级随堂练习(历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08242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634-江苏省高一年级随堂练习(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634-江苏省高一年级随堂练习(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634-江苏省高一年级随堂练习(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634-江苏省高一年级随堂练习(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634-江苏省高一年级随堂练习(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634-江苏省高一年级随堂练习(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34-江苏省高一年级随堂练习(历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年级随堂练习(历史)试卷说明:本场考试 75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2、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 。郡县制A始于秦朝的建立 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便于扩大秦朝版图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

2、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4、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5、马克思说:“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鸦片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资金(本)鸦片贸易扭转了中英贸易中英国的出超局面鸦片贸易摧残了人们的生命和道德 鸦片贸易是罪恶的行径A B C. D6、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

3、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 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台湾7、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8、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其中“煮豆燃萁”是指A北伐失利 B天京变乱 C安庆失守 D永安建制9、 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其根本原因在于A太平天国的

4、斗争策略 B紧张的军事形势 C领导集团的内部矛盾 D小农经济的性质10、太平天国运动出现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新特点,说明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农民思想觉悟有巨大提高C.中国农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11、武昌起义爆发时,袁世凯垂钓于洹水之上,貌似“隐居” , 但乃遥控着北洋军。不久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大臣主持军政。袁世凯复出 的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软弱;袁世凯拥有北洋军实力,这是 他复出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不理解革命,支持袁世凯掌权;帝国主义寻找新的代理人,对他的支持A B C D 12、“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

5、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13、 “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14、1923 年前后,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思路是A “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 “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 “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

6、巩固政权”D “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15、从右边两幅文物中,可以采集到的历史信息有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山东已沦为日本殖民地 青年学生是运动先锋 工人阶级是运动主力 南京国民政府奉行卖国政策 A B C D16、1940 年 9 月蒋介石发出一则通电:“贵部窥此良机, 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蒋介石通电嘉奖的战 役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17、下图反映了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抵达江西省宁冈县,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这次会师在: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8

7、、1911 一 1921 年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由以城市为中心向以农村为中心转变C由资产阶级改良向资产阶级革命转变 D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19、19271936 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这“成熟”表现在 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 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 B C D20、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在贵州的遵义会址,你会给旅游朋友介绍遵义会议的哪些人文知识?事实上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纠正博古等人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

8、的军事指挥权确定“八一宣言” ,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 B C D 21、陈毅在吟反攻形势中写到:“江汉飞传刘邓捷,辽吉猎虎布火雷。 ”诗句反映的主要史实有 挺进大别山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A. B. C. D.22、军队名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特征。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国民革命军 人民解放军 中国工农红军 A B C D23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说明了: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A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政府B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

9、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C新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合作制D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极不稳固24、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于2007年lO月15日胜利召开,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C1979

10、年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D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26、对右图历史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西藏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藏族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稳定发展A BC D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的作用,不包括A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 B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C消除民族差别,实行民族融合 D有利于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28、台湾“头号红顶商人” 、海基会原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于 2005 年 1 月 3 日病逝,生前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A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B促成两岸“三通”逐步实现C坚

11、决反对岛内势力 D率“和平之旅”代表团访问大陆29、1980 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 。材料表明蒋经国希望共同维护民族利益希望实现国家统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方针A B. C D.30、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 20 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 60 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30 周年庆典二、判断题(下列论述正确的打 A,错误的打 B,共 5 小题,每

12、题 2 分,计 10 分)3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个阶段,其演进历程反映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32、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爱国志士邱逢甲、徐骧率领的义军和刘永福黑旗军并肩作战,由北向南抗击日军。 ( )33、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 260 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也标志着 2000 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 ) 34、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的口号。 ( )35、中国政府于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其总体目标是为了解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 ( )三、材料解析题(共 3 题,计 30 分)3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