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的护》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033078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7.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休克病人的护》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休克病人的护》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休克病人的护》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休克病人的护》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休克病人的护》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休克病人的护》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休克病人的护》ppt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科护理学,第三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丽水学院医学院,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学内容 休克概述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学目标 知识 掌握休克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观察 监测和急救;休克病人主要的护理诊 断/护理问题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熟悉休克的病理分期、治疗原则;感染性 休克的临床表现 了解休克的具体病理改变,技能 根据提供的病例学会评估一位外科的休克病人 素质 培养学生在急救时应树立“抢救生命”是第一原则的理念 感受到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水平高低在急救中的重要意义,第一节、休克的概述,概念 病因、分类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观察和监测 治疗原则(急救

2、) 预防,一、概念,休克是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 用后出现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 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 理过程。 休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 症,是一序贯性事件。 组织灌注不足 MODS/MOF,典型表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 压下降、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尿量减少、 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严重者昏迷等。 晕厥:短暂的心血管系统反射性调节障碍 由于血压突然降低,脑部缺血应起的暂 时性意识丧失。表现面色苍白,心率减慢, 血压下降和意识障碍。如直立性低血压,疲 劳,闷热等。,二、病因、分类,按病因学分类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hypovolemic shock 创伤性休克-t

3、raumatic shock 失血性休克- hemorrhagic shock 二、感染性休克- septic shock 三、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四、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五、神经源性休克-neurogenic shock,二、病因、分类,按血流动力学分类 低排高阻型休克 低动力型休克,又称冷休克 高排低阻型休克 高动力型休克,又称暖休克,三、病理生理,微循环的变化 代谢的变化 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一)微循环改变,微循环改变在休克发生发展中具有重 要的作用,分为三期: 1.微循环收缩期-休克早期 2.微循环扩张期-休克中期 3.微循

4、环衰竭期-休克后期, 微循环“只出不进”,回心血量增加 组织细胞低灌注,导致缺血性缺氧 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可纠正,微循环收缩期(休克早期),微血管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动静脉间短路开放, 微循环“只进不出”,回心血量减少 血液淤滞,血浆外渗,导致淤血性缺氧 回心血量降低,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微循环扩张期(休克中期),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而后括约肌收缩,动静脉间短路进一步开放, DIC 细胞破坏,组织器官受损,功能衰竭 休克不可逆,微循环衰竭期(休克晚期),红细胞血小板发生凝集形成微血栓,组织细胞缺乏有效关注变性坏死,(二)代谢的改变,代谢性酸中毒 微循环障碍,无氧代谢,酸性产物增加

5、 微循环障碍,酸性产物不能及时清除 能量代谢障碍 无氧糖酵解、能量缺乏,分解代谢增强 细胞膜功能受损 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分布异常 离子泵功能障碍,血钠降低,血钾升高 细胞器破坏,细胞组织损伤 炎症介质释放 “瀑布样”连锁放大反应,(三)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1),肺-最早 肺间质水肿,肺泡萎陷、肺不张,死腔通气增加,通气/灌注比例失调 导致ARDS 临床上表现为 进行性呼吸困难,(三)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2),肾 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 率下降,肾小管坏死 导致ARF 临床上表现为少尿或无尿,(三)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3),心脏-最迟 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缺氧和酸中毒,心肌损害 微循环血栓,

6、心肌灶性坏死 电解质紊乱,影响心肌功能,(三)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4),脑 脑灌注下降,脑缺氧、CO2潴留、酸中毒,脑水肿 临床上表现为 颅内压增高、 脑疝,(三)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5),胃肠道 胃肠道粘膜缺血、缺氧,糜烂、应激性溃疡,临床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 粘膜屏障功能受损, 细菌和毒素移位, 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三)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6),肝 肝缺血、缺氧,肝小叶坏死 解毒、代谢功能受损, 内毒素血症,四、临床表现,1.休克代偿期: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加快、脉压差小、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 2.休克抑制期: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可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出

7、冷汗、口唇肢端发绀;脉搏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严重时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绀,四肢厥冷,脉搏摸不清、血压测不出。尿少甚至无尿。,临床表现和休克的程度,五、休克的观察和监测,(一)一般项目 1.精神意识状态:兴奋、抑制;神清、安静 2.生命体征: (1)T:多偏低,骤然400C-不良 (2)P: 早期加快,早于血压的变化 (3)R:频率或节律改变,30次/ 分-严重 (4)BP:早期脉压下降,若脉压20mmHg 、 收90mmHg是休克存在的依据,五、休克的观察和监测,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0.5-无休克 意义 1.01.5-有休克 2.0-严重休克,五、休克的观察和监测,3.尿量: 是观察简便而

8、有效的一项指标 30ml/h-休克改善; 血压正常但尿量少比重低-可能ARF 4.末梢循环:皮肤温度、色泽,五、休克的观察和监测,(二)特殊项目 1.中心静脉压(CVP) CVP是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反 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CVP正常值5-10cmH2O 意义:15 cmH2O时,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 度收缩、肺循环阻力增高;20cmH2O时, 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五、休克的观察和监测,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置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内测得,可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功能状态,同时可测肺动脉压(PAP),并进行血气分析,包括

9、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和氧饱和度(SvO2) 正常PCWP值为6-15mmHg 意义:15 mmHg时,反映左房压力增高。,五、休克的观察和监测,3.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 CO可用Swan-Ganz导管测出,正常值为4-6L/min. CI是单位体表面积上的CO,正常值为 2.5-3.5L/(minm2) 休克时, CO可有不 同程度降低,五、休克的观察和监测,4.动脉血气分析 5.动脉血乳酸盐测定 6.DIC检测 7.胃肠粘膜内pH检测,六、休克的治疗原则(急救),(一)紧急救治 (二)补充血容量 (三)积极处理原发病 (四)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宁酸毋碱) (五)血管活性药

10、物的应用 (六)DIC的治疗 (七)皮质类固醇药物的应用,急救,积极处理原发伤:制动,止血等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采用休克体位,保证回心血量 头和躯干抬高20-300,下肢抬高15-200或 平卧位 及早建立静脉通道并用药维持血压 鼻管或面罩吸氧 保暖、少搬动,补充血容量,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二路输液 补充液体: 晶体溶液:平衡盐溶液、生理盐水 胶体溶液:全血或成分血 血浆增量剂:羟乙基淀粉 判断补液量:监测指标,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血管收缩剂:或/和受体兴奋剂 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多巴 酚丁胺 血管扩张剂: 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酚苄明 抗胆碱能药:阿托品、654-2、东莨菪碱

11、强心药: 和受体兴奋剂、强心甙,如西地兰,DIC的治疗,抗凝治疗:肝素,1mg/kg,q6h 抗纤溶药物:氨甲苯酸、氨基已酸 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药物: 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七、休克的预防,对于容易发生休克的一些疾病要及时的 采取相应的措施: 1.创伤病人的急救和转运:止痛、止血、保暖、固定伤口、及早输液、 抗休克裤的使用等 2.重视对老幼病弱者的支持 3.预防过敏反应,第二节、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各种原因导致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及体液 丢失,使有效循环量降低而引起的休克。 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 急性大出血引起

12、的休克。 损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 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使血液、血浆同时 丢失而发生的休克。,失血性休克概况,外科常见,如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肝、脾破裂;胃、十二指肠出血;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短时间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可出现休克。 治疗原则:1.补充血容量。 2.积极处理原发病、止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引起休克的原因 2.身体状况:症状、体征(局部、全身) 3.辅助检查:实验室相关检查和血流动力 学监测结果 4.心理社会状况:恐惧、紧张、焦虑等, 关注家属心理 注意-情绪休克,二、护理诊断/护

13、理问题 1.体液不足R/T大量失血、失液 2.组织灌注量改变R/T微循环灌溉不足 3.气体交换功能受损R/T微循环障碍、缺氧、 呼吸型态改变等 4.体温过低R/T组织灌注不足 5.有受伤的危险R/T意识不清、微循环障碍等 6.有感染的危险R/T抵抗力下降、导管 7.焦虑或恐惧R/T担心预后等 8. PC:心输出量减少,三、护理措施 (一)补充血容量的护理 1.建立维持静脉通道:尽快建立、二路以上、 必要时静脉切开。保持 输液的通畅 2.合理补液:遵循原则,最好是根据CVP和BP 的监测进行输液速度的调节P28 3.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q15-30min监测一次神 志、

14、VS、尿量、CVP等,中心静脉压和补液的关系,(二)维持正常呼吸功能的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道:深呼吸、有效咳嗽、叩 背、运动、雾化、吸痰等 2.吸氧:鼻导管吸氧,流量 6-8L/min 3.观察监测呼吸功能: 呼吸频率、节律, 血气分析等 4.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 切开辅助通气,(三)改善组织灌注的护理 1.取合适的体位:中凹位或平卧位,少搬动。 2.使用抗休克裤。 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1)动态监测血压的变化:开始q5-10min, 平稳后改q15-30min (2)严格控制滴数: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 (3)严防药物外渗,一旦发生及时处理 (4)停药应逐渐进行,以免导致不良反应,

15、(五)维持正常体温的护理 1.观察监测T的变化:q4h测一次 2.保暖,但切忌进行直 接的皮肤加温 3.输注库血时,应复温后 再使用,(四)PC:心输出量减少的护理 观察、监测,遵医嘱用药 (六)预防感染的护理 1.严格无菌操作 2.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 4.做好留置导尿管的护理,防止泌尿系感染 5.创面或伤口的护理:观察、整洁干燥、及 时更换辅料,(七)安全的护理 1.观察神志、情绪的变化 2.适当约束、加强陪护 3.烦躁者妥善固定,注射防止断针 (八)心理护理 1.耐心地做好解释说服工作 2.情绪镇定、行动敏捷 3.与医生口径一致,第三节、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16、感染性休克是外科多见而治疗较困 难的一类休克。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 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又称为内 毒素性休克。 常见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 大面积烧伤、尿路感染、急性弥漫性腹 膜炎、脓毒症等全身性感染。,一、感染性休克概况,病理复杂,不完全清楚。现多认为是SIRS导致的循环障碍、代谢改变和MODS 分型:高阻力型和低阻力型两种 治疗原则: 在休克纠正以前,应着重纠正休克,同 时治疗感染;在休克纠正后,则应着重治疗 感染。 抗休克和抗感染二者同时进行,SIRS,T38 or 36 Rate of heart90times/min R20times/min or above, PaCO24.3kPa WBC12109/L or 4109/L, or unadult Leukocyte10%,临床表现,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除与失血性休克相同的问题外,还 会出现: 体温过高R/T感染 做好高热病人的护理(基护),注意 “热者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