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10)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027600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1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1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1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1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1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第7课拣麦穗同步练习学习目标1识记文中重要词语。2把握人物的个性,语气, 分析人物形象。3了解故事线索,学习作者安排故事情节的手法。第一课时作业一、积累整合1下列加点字注音 积攒 ( )戏谑( ) 大言不惭 蹒跚( ) ( ) 土坳 ( )步履(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1)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了。”(2) 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了。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 有谁见过哪一个人会死乞白赖的寻找一个梦呢?(2) 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 (3) 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4) 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地拣麦穗的

2、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二、思考与探究、 文中“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对小女孩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 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姑娘们拣到了自己想要捡到的东西了吗?她们是如何对待的呢?-。、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甲)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 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3、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乙)我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我是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吧?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语段(甲)中三次写到老汉乐(笑)了,他

4、为什么笑?-。、 语段(甲)中荷语段(乙)中都写到“我”哭了, “我”为什么“哭”?-。、 语段(乙)中“我”为什么常常想念他?又为什么常常想要找到荷包?-。第二课时作业一、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续写下面的句子。(1) 春天的风(2) 漫天的大雪(3) 梦,(4) 牵牛花开放了,三、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听母亲说话,不期然就有一种惊喜在心。母校是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文化”于她应该是个不明不白的东西。可 是有一天,她也这样说了:“十年寒窗苦。读书做文章,哪里就比干力气活轻松?”另一次是劝架,她对邻居说:“谁无过错?又不是孔圣人!”提到村里的一位教师,则用“好文章”这样的赞语,还说他“写得一笔好字

5、”。可是我说了,母亲是不识字的。母亲至今把味精说成“味之素”,一切的报纸都是“申报”。这“味之素”三个字写下来,远比“味精”二字文气,也更有文字之美。“申报”则使人想起旧上海,十里洋场的光怪陆离,也似乎依然给人一种“文化”的联想。母亲年轻时曾在大户人家当奶妈,据她说那一家是 “书香门第”。有一次母亲谈天谈得很高兴了,报出进士的前三名是状元、榜眼、探花,顺序居然不错,我想这是她在“书香门第”当奶妈长的见识。待说到那一家的兴盛,母亲神情十分那肃然,说:“那可了得!过完年你去看,一共有六只书箱出门!”这话的意思是,这家有六个人在外读书或做事。我小时候,中午放学回家,要是饭桌上没有一只我吃惯了的荷包蛋

6、,我是坚决不吃饭的。这时我的母亲总是做出吃惊的样子,说:“小官人!你脾气这样大,中了状元回来了?”说这话的时候,也已决定为我补上一个荷包蛋,只是对我读书还没读出名堂就发脾气,很是不满。大约她认为,要是有一天我真中了状元,倒是可以发脾气的。“小官人”是以前母亲对我的称呼,直到我结婚后才改喊我的名字。现在我想起这一节,心里也依然感动。及至我的儿子也上学了,母亲也一样十分重视,常常弯腰在那里看她写字,很是要指导他一番的样子,但也终于只是说: “身子要坐正,字要写端正。”有一次我外数天回家,母亲很郑重地交给我一页纸,说:“这是你写的文章吧?我扫地扫到的。”我看了看,告诉她这一页是没用的,随手扔了,母亲

7、却又是一愣。我明白她这一愣的意思。要是早几十年,即便是没有用的字纸,母亲也断不容许乱扔的。因为她懂得“敬惜字纸”的道理。现在外面,印着字的纸片到处都是,那上面究竟有没有“文化”,倒也令人怀疑了。母亲的语言中有一种品质,那是对文化人的敬重和对文化的向往。1、请你将能概括母亲语言特点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1分)-2、第 自然段提到母亲不识字,但却能说出 “十年寒窗苦”这样的话,也能辨出字的优劣,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2 分)-。3、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用与我相关的三件小事来表现母亲的语言特点,请简要概括这几件事(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 分)-4 、第自然段中能表现母亲态度严肃的词语是-,段末,母亲一愣的原因是-。( 2 分)5、第一自然段中的“惊喜”一词换成“惊奇”一词好吗,为什么?(2分)-。6、第(6)自然段中“六只书箱”的意思是“这家有六个人在外读书或做事”,这句话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7、第(12)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8、每一个同学的父母亲性格是不同的,其你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母亲或父亲性格的特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