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全套教案---一

上传人:luoxia****01802 文档编号:67027564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全套教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宏观经济学全套教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宏观经济学全套教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宏观经济学全套教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宏观经济学全套教案---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全套教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全套教案---一(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邱艳华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度量衡,解决国民收入“是什么”的问题,章节安排,12.1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2.2 国内生产总值 12.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2.4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12.5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2.6 名义GDP和实际GDP,12.1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收入、产量、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研究的四个主要问题: 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 促进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研究中心: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收入理论,二、宏

2、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1.相同点 两者均利用供求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并且供求曲线形状相同 2.不同点 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但宏观经济分析必须以微观分析作为基础。 注意: 由于总体经济行为绝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对微观经济是正确的东西,对宏观经济未必是正确的,微观经济学的一些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加总法,宏观经济学运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即从个量分析的加总中引出总量的分析方法。它在运用总量分析法时,不仅要注意经济个体的数目,还要注意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在总体经济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够随意加总。,12.2

3、 国内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全部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即作为生产要素继续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一件最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价值,全部最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二、GDP概念的理解,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用货币衡量。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

4、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出的最终产品价值 。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三、GDP的计算方法,1.最终产品法(定义法):所有最终产品市场价值加总能得到GDP的数值。即GDP=P1*Q1+P2*Q2+P3

5、*Q4 但是,事实上难以计量: 难以明确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如:鸡蛋、西红柿 即使区分开来,也为数太多。 因此,此法使用不实际。,理解“价值增值”,从种棉到卖出衣服增加50美元价值,这$50产出包括: $30-工资 $5 -利息 $10-租金 $5 -利润 总计$50 即产出=要素收入,GDP=总产出 产出=新增价值 新增价值=收入 产出=收入=支出 GDP计算方法: 支出法 收入法 部门法,2.生产法: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又称为价值增值法。 GDP=增加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支出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来求。 4.收入法:核算整

6、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 注意:国民经济统计中把三个方法统计出来的结果相互验证,如果数据不统一,一般用支出法的结果调整另外两个结果。因为支出法的数据来源相对简单可靠。,例题,例题分析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 2、支付给证券经纪人的佣金计入GDP。() 3、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对GDP的贡献大一些。( ) 4、某人自己在家吃饭和他在饭店付费吃饭对GDP的影响是一致的。( ),12.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

7、来计量GDP。 所包含项目: 1、消费(C)是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居民购买新建住宅的支出。,2、总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从投资主体分居民住房投资和企业厂房、机械设备投资,“固定”表示这类投资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 存货投资:不代表产品和劳务实际支出,而是企业持有存货价值的增多(减少),包括意愿存货投资和非意愿存货投资。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 3、政府购买支出(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和。注: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及公债利息。 4、净出口(XM):出口减去进口

8、的差额,表示本国最 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其市场价值。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的净支出。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的净支出。 *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 GDP = C + I + G + ( X M ),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实际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即购买实物资本用于扩大生产(不是金融投资)。 注意: 设备不是中间产品,它们在生产中有损耗(折旧);如果是中间产品表示在生产中全部转化成另一种产品。 总投资与净投资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例:某企业机器厂房设备共有存量1000万元,每年消耗即折旧100万元,则10年后全部损耗光。如

9、果投资30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补偿旧资本消耗,200万元用于添加新设备。 即:重置投资为100万元,净投资为200万元,总投资为300万元。,类比:总投资相当于入水管流量,折旧相当于出水管流量,水池中的水量相当于资本存量,净投资对应的是水池中水量的变化量。,投资与资本存量(投资额),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资本存量 当年底的资本存量=上年底的资本存量+当年的资本流量。 即Kt = Kt-1+It ,或It = Kt - Kt-1,支出法统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居民购买住宅不计入消费支出,而列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下的住房投资中。 在计算GDP时,所有产品和劳务都按销售价格即购买者支付的价格计

10、算的,其中自然包括了政府征收的营业税、货物税等间接税。 公寓可以出租也可以自用,自用时在理论上也是有房租可收。 存货投资是指已经生产出来还未销售的产品的存量的增量。 经济学中的投资是实际投资。如购买厂房设备等;但购买土地、房屋、股票、债券只不过是产权转移,并未使社会资产有任何的增加。 政府的转移支付(如退休金、养老金等)和公债利息支付不计入GDP。,10-4,我国1978-2007年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二、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从收入角度计算GDP,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 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 非公司企业主

11、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资本折旧,用收入法核算GDP的公式:,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折旧企业转移支付误差调整 上述公式可具体分解为工资收入、净利息、公司利润收入、所有收者入、租金收入、间接税补贴、折旧 净利息是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 间接税是消费者在购买物品和劳务时所支付的税收,它是政府的收入,但补贴是政府的支出,因而计算时应是净值,以免重复。 折旧它虽然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支出法计算的投资中,因而收入法也应加上折旧,这主要是起平衡的作用,否则,支出法

12、与收入法的计算就会不一样。如果不计算折旧,则是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 at market prices NNT)。,(补充)我国依据收入法统计GDP分四项:,(1)劳动者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三部分。 (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因为从事生产活动使用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3)固定资产折旧:为了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 (4)营业盈余:经济活动增加值在扣除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后的余额,主要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中国按收入法计算的GD

13、P(亿元),总产出核算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意义,(1)总产出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变量,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消费、储蓄、投资、税收、财政支出、进出口等等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比如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等只有通过总产出水平的变化才能得到最终说明; (3)“总产出=总收入=总指出”的衡等式是建立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依据。,12.4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经济总量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GDP以国土为原则计算的市场价值,考虑的是一国经济领土内经济产出总量。 GNP以国籍为原则计算的市场价值,统计利用一国国民(常住单

14、位)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 GNP统计范围为该国“永久居民”即: 住在该国的具有该国国籍的公民 住在该国具有永久居住权的外国移民 居住在海外的该国国籍公民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 GDP统计范围为: 住在该国的具有该国国籍的公民 住在该国具有永久居住权的外国移民 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在本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GDP与GNP的关系,GNP并不总等于GDP,它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GDP。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如果GNPGDP,正好相反。 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GNPGDP,只有本国公民在国内创造的最终产品的

15、总值。,二、国内生产净值(NDP),最终产品的价值中扣除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就得到了净增加值,因而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NDP = GDP 折旧 由于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的价值,是以前创造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因而,从理论上讲,与GDP或GNP相比,NDP是更为可取的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然而,由于折旧占GDP或GNP比例一般来说是相对稳定,用GDP(GNP)与NDP在表示经济活动总量变动意义上差别不大,人们一般更为习惯采用GNP或GDP概念。,三、国民收入(NI) 1、广义:泛指GDP、NDP等经济总量。或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 *狭义

16、:这里指一国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2、构成: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国民收入等于居民收入加企业收入。) 3、NDP关系: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津贴,四、个人收入,1、含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2、与NI关系: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政府对个人转移支付 社会保险税(费)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五、个人可支配收入(DPI),1、含义:个人收入减去按法律规定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以后的金额。 2、与PI关系:DPI = PI个人所得税,五个总量指标的关系,间接税,企业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