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027526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拣麦穗4一、基础训练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灶糖(zo) 蹒跚(pn) 积攒(zn) 害臊(so)B.戏谑(xu) 腮帮(si) 埋怨(mi) 山坳(a)C.嘎嘎(g) 田埂(gn) 悭吝(jin) 阴霾(mi)D.殄灭(zhn) 磕碰(k) 教诲(hu) 喟然(ku)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等我长大以后,总感到除了母亲,再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 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 ,也没有任何企望的。(2)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 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A.质朴 祈求 爱恋 B.朴素 乞求 依恋C.质朴 乞求 爱恋 D.朴素 希

2、求 依恋3.填空。张洁,当代女作家。著有 、 、 等。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淳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当我刚刚能够歪歪趔趔地提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就跟在姐姐们的身后拣麦穗了。对我来说,那篮子未免太大,老是磕碰着我的腿或是地面,时不时就让我跌上一跤。我也少有拣满一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好不容易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跳出来,重新回到地里。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稀稀拉拉盛着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

3、,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然后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呀?”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说:“我要嫁给那个卖灶糖的老汉。”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嘎嘎叫着的鸭子。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吗?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为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尽显旧时遗风的齐颈白发,便在剃得如半个葫芦样的脑袋

4、后面,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 “对呀!”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残留在半个葫芦后头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我要天天吃灶糖呢。”他把旱烟锅子往鞋底上磕了磕,说:“娃呀,你太小哩。”我说:“你等我长大嘛。”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了。”听了这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莫死啊,等着我

5、长大。”他笑眯眯地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你家住在呵哒?”“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呵哒,就歇在呵哒。”我犯愁了:“等我长大上呵哒寻你去呀?”“你莫愁,等你长大,我来接你。”4.选文第2段中“我看不见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一句反映了“我”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5.文中对“二姨”的描写,反映了“我”对“二姨”有一种什么感情? 6.文中老汉先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了”,可后面他又说“你莫愁,等你长大,我来接你”,老汉为什么作出了前后矛盾的回答? 7.当时“我”为什么想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 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心中的芦苇张 弛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

6、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秋风,醉倒了诗人。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

7、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篙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飏。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佞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

8、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苇,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缓缓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的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

9、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苇草,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8.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心中的芦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第段中,“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秋风,醉倒了诗

10、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10.第段中,作者说屈原“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请简要说说你对“大寂寞”和“湿湿”的理解。 11.结合本文,说说“心中的芦苇”具有哪些丰富的意蕴。 四、语言运用12.阅读下面材料,筛选主要信息,把它压缩成一段不超过60字的文字。 我们再看司马迁笔下关于阿房宫的记载。他所渲染的是秦始皇建造朝宫的豪华设施的宏大气概,从而衬托出秦始皇不恤民力的屠夫形象,来达到证明正是因为秦始皇的过度役民,才导致国家解体这一结论的目的。阿房宫的规模如此,汉书楚元王列传所说秦始皇陵高

11、度的尺寸也是如此。但从另一方面讲,司马迁和刘向的史学品格向为人们敬重,他们的记载应当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他们根据国家档案中秦朝的相关设计文献而不是实际状况记述的。 答案与解析1.A(B项,“谑”应读“xu”,“埋”应读“mn”。C项,“埂”应读“gng”,“悭”应读“qin”。D项,“殄”应读“tin”,“诲”应读“hu”。)2.D质朴:朴实,不矫饰。朴素:朴实,不浮夸。质朴,一般用于品质,而朴素适用的范围比较广。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示。乞求:请求给予。希求:希望得到。爱恋:热爱而难以分离(多指男女之间)。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3.沉重的翅膀 方舟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4

12、.天真无邪,纯洁贪玩。(本来“我”是拣麦穗的,但却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完全是小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又能够反映出小孩子贪玩的本性。)5.“我”对“二姨”有一种厌恶的感情。(“我”对“二姨”的情感通过几处词语表现出来:一是“戏谑”,二是“贼眉贼眼”,还有后面说她们笑得“像一群嘎嘎叫着的鸭子”。)6.老汉前面是根据自己的年龄已大而作出回答,可他回答之后,“我”非常悲伤,于是他又说了后面的这句话安慰“我”。(要揣摩当时的情境及人物的心理。老汉的性格是善良、淳朴的,处处为别人着想。)7.(1)老汉是一个淳朴、善良,对“我”很疼爱的人,常常关心我,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他对“我”付出爱,但没有任何希求。(2)生活中疼爱“我”的人除了母亲,再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卖灶糖老汉方面,一是“我”平时的生活方面,除了母亲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8.作者写了记忆中的芦苇、文学作品中的芦苇、历史上的芦苇、自己真正拥有的芦苇。这样写熔现实与历史于一炉,写尽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有利于抒写由芦苇所引发的独特情感;使文章更加丰富,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9.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芦苇的纤细、坚韧和芦花的洁白光泽,突出了芦苇的诗意美。给人以丰富联想,富有感染力。10.“大寂寞”写出了屈原在自己的主张无法获得当权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