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027505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拣麦穗》课时练习 冀教版 (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童年絮味目标导航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 2、品味文中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童年时物质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进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名师引领【背景介绍】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主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散文集心烟。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阅读点拨】本文是一篇富情趣的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度过的充满笑声而又

2、略带辛酸的童年时光,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追求自由与快乐的纯真童心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与今天的孩子们对比,引起人们的思考。【思路分析】(1)内容结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作者回忆了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她的童年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童年的玩具风波。 第二部分(第36段):写多彩充实的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第79段):写童年的伙伴。 第四部分(第1013段):写童年的四季生活。(2)写作特点:第一、善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如“我的小儿子时常把无数玩具与图书

3、弃之一地,百无聊赖地将自己倒置在沙发上,头朝下问”其中“弃之一地”、“倒置”、“头朝下”这些细节,活脱脱地写出小儿子孤独寂聊的形象。 第二、语言风趣幽默,生动形象,充满童真童趣。如“那几天妹妹畏畏缩缩小老鼠一样,我脸上自然是雷霆万钧。”夸张而又形象地写出此时姐妹俩的情态,读来如在眼前,令人忍俊不禁。 第三、巧用类比,引发共鸣。如作者写自己在等待梅雨季节到来时的焦灼心情时,运用了小时犯了错等妈妈发火时的情景进行类比,很自然地引发读者的共鸣,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此时的焦虑不安。(3)拓展提示: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有今昔对比,有自己感受与他人态度的对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1段与第3段,鲜明的对比留

4、给人不尽的深思。第4段与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单调枯燥形成鲜明的对比。第11段与第3段,写自己童年没有雨鞋而在梅雨季节的痛苦状况与今天的儿子给他买雨鞋进行“撅嘴跺脚”对比。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这里将自己的感受与旁观者的反应对比,更突出我的稚憨可爱。【学习机要】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况。2、品味文中风趣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对比手法的运用。师生互动 共解难题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菜畦q 倜傥t 嫉妒

5、j 臃肿yngB 害臊so 蹒跚shn 山坳o 调侃knC 桑葚shn 徜徉tng 确凿zu 收敛linD 星宿s 挣扎 zh 抽屉t 土砾l答案:B(A倜 t C.葚 shn 徜 chng 凿zo D. 宿xi 扎zh 屉 t)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字音,注意一些形声字,不可仅仅根据声旁注音,2、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我收到你的贺卡高兴的跳了起来,咱们不是已经实现神话了吗?B画面是一个满脸雀斑的男孩,穿着成人牛仔装,在末鼻涕。C她装束臃肿,胳搏都放不下来了。D不妨让她惊牙着,在长成大人后跟自己的男友讲这张贺年卡的奇遇。答案:A (B。“未”应为“抹”。C。“搏”应为“膊”。

6、C。“牙”应为“讶”。)解析:辨析近似字,注意字形的不同。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你是广袤的土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B我曾经写过一段文字,题目是致文学。C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D他问我什么时候回到家里。答案:B(书名号应为引号)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学生学习中易错之处,比如B项“致文学”表示题目,而非文章,应起钱强调作用,故用引号。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泉城的八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B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新来的老师。C新课程实行后,我校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活动。D牧童牵着牛在吃草。答案

7、:D(该句属于句式杂糅,“牧童牵着牛”和“牛在吃草”混杂,改为“牧童牵着吃草的牛”。解析: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1、成分残缺,包括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等。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语宾语不一致、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等3、语序不当。4、句式杂糅。5、不合逻辑。6、重复累赘。6、成语应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背着别人,他仍一心一意地钻研他的数学。B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C他用的方法很好,总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D我的妹妹学习成绩很不错,因为她学习总是心不在焉。答案:D(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把握能力。D项中的“心不在焉”,意为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明

8、显误用。)解析:解答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这类题,一要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二要注意答题时养成依据语境,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把握词义的习惯。 二、课文感知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答案:作者生活的时代是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物质条件差,那时的孩子们少玩具生活较苦。但他们却同样的热爱生活,追求快乐,以艰苦的环境里照样玩得丰富多彩。他们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从不缺玩伴他们可以享受漫长的暑假,健康成长。而今天的孩子们,物质生活优越,他们有大量的玩具与玩伴,往往被封锁在单元里与电视电脑为伴,或是被各种兴趣班占去了课余时间,这是现在孩子们的痛苦之处。如,

9、正确对待学与玩的关系,应该亲近大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解析:该题引导学生由课内拓展至课外,比较生活变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作者爱劳动的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对他今后有何影响?你对此有什么想法?答案:作者爱劳动的习惯与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关,作者很小的时候就自己洗衣服,洗自己的碗,还要接受外婆的严格检查,渐成习惯,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时常陶醉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直到长大后,这个好习惯仍伴随着她。解析:此题则在暗示习惯和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三、阅读探究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

10、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y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已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

11、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飞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

12、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nn)

13、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选文有改动)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轻(yng)娇( nn)答案:盈 嫩解析:书写时注意,一准确性,二规范性。2.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答案: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或平凡)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景物描

14、写的作用,学生应从作品讴歌的对象出发,围绕之答题。3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_。答案: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解析:这是对作品形象的感悟,需要学生能够从文章整体出发,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4.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_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_。答案:蒲公英 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解析:其实该题是在考查文章的线索,进而体会其作用。5.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生动传神写出了“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解析:这是对语言的品味,一定要结合文章分析,不可随意揣测。6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 答案:既提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又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殷切期望。解析:解答该题时,务必注意题目的“双关”意,不能仅仅停留于浅层意义的表述,还应试着揭示文章题目的深层要旨。7.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 答案:第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中与日俱增广阔的天地。解析:该题既是对人物情感的揣摩,也是对学生自身情感个体验的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