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月迹 学案2(苏教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027349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 月迹 学案2(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7 月迹 学案2(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7 月迹 学案2(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7 月迹 学案2(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7 月迹 学案2(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7 月迹 学案2(苏教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 月迹 学案2(苏教版七年级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迹学习指导 课文篇 一、初读积累 1、查工具书,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砌 掬 款款 屏气 累累 倏忽 袅袅 羡慕 嫉妒 粗糙 清清晰晰 面面相觑 相依相偎 2、积累叠词。在()里填上适当的叠词。 (1)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的桂树,()的枝,()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的骨朵儿了。 (2)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的()的感觉。 3、积累动词。在()里填上适当的动词。 (1)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的,墙该是玉()的。 (2)我们都()这那杯酒,果真里边就()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使人可

2、怜儿的样子。 二、再读感悟。 1、按下面的提示,将文中所描写的几幅画概括出来。 中堂赏月图 。 2、文中写孩子们寻月的全过程,也交织着孩子们的感情。你能将他们的感情变化梳理出来吗? 失望 。 3、感悟主题。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句,就是对这篇文章主题的概括。想试一试吗? 本文通过记叙一场有情趣的 活动,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扬了孩子们 ,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 。同时告诉人们: 。 4、你认为奶奶在文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三、分析探究 1、我们这些小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这句话道出了孩子们的一个共同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 2、奶奶给我们说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为

3、什么又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3、文中对桂花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将这句话中的大呼小叫改成大喊好不好?说说你的看法。 四、精彩点击 文章第三部分写孩子们在树下争月亮很有诗情画意。仔细阅读这一部分(奶奶瞧着我们至竟寻出了院门),独立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1、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一句中,傻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 2、说说下面一句话是联想还是想像。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3、我们为什么嫉妒三妹? 4、你能将我们嫉妒三妹时的心理活动写得更细致一些吗?

4、 五、读写结合 你对月亮有怎样的情感?在月夜你一定也做过一些有情趣的事,读了这篇优美的文章,难道你不想把勾起的思绪也展示出来吗? 参考答案:一、1、略 2、(1)粗粗 疏疏 疏疏 累累 (2)袅袅 淡淡 痒痒 3、(1) 铺砌 (2)看 浮 捧 颤 二、1、院中寻月图 树下争月图 河边得月图 2、喜爱 渴望 满足 3、寻月活动 美丽纯洁的心灵 纯真愿望 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应该拥有美 4、孩子们追求美的领路人 三、1、富有好奇心 2、奶奶是在有意引导我们去寻月,去寻美 3、为下文作铺垫 4、不好。大呼小叫写出了弟弟十分惊喜,想引人注意。四、1、喜爱 2、想像 3、因为三妹最先拥有月亮 ,他们

5、也想拥有 4、符合情景即可 五、 略 姊妹篇 竹影 丰子恺 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窗子完全打了,房间里还是坐不牢。太阳虽一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

6、弟弟的同学华明。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这引起了三个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大家蹲在

7、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的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同声的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 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

8、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 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显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象脱了版的印刷。夜渐深了,华明就告辞。明天白天来看这地上描着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天不要落雨,洗去了我们的墨竹,大家明天会!他说着就出去了。我们送他出

9、门。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有删节) 比较赏析: 月迹通过记叙几个山村小孩子在中秋之夜的寻月活动,表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心童趣。文章将这种童心童趣描绘的饶有趣味。中秋之夜是赏月的最佳时节,孩子们盼着月亮早些出来,他们在奶奶的引导下赏月。这种赏不是静静地看,而是在院子中去寻找。他们觉得月亮长了腿儿,月亮还有一种气息,这时小孩子们独特的体验。更有趣的是他们在树下争起月亮来。月亮本在天上,不属于哪一个人,大人们肯定不会去争,而只有孩子们才会争,才会说月亮是属于

10、自己的。你看,这种争月行为多么有趣! 不过最有趣的是在河边得到了月亮。他们沿着河沿跑,尤其是我两处看,两处跑,还看见弟弟妹妹的眼里有月亮。除了小孩子,谁会去注意眼里的月亮呢?他们因得到了月亮而满足,在沙滩上甜甜的睡。你看,这情景多么动人! 竹影描写孩子们在月夜描画竹叶投在地上的影子,真是恰当的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的童心童趣。这同月迹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月夜,同样是孩子们。竹影里的弟弟竟然注意到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一独特现象,并追问这是什么道理?这种现象只有小孩子们才会细心地关注,才会去追根究底。他们对这个问题没讨论清楚,就又把注意力、热情转向了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的描写自己的影

11、。他们对世界如此好奇,并天性好动。你看,他们多么热心于作画!拿半寸长的铅笔或一把木炭就可以在水泥地上描竹叶,并为自己所描的画像哪幅真画而争论不休。你看,这多么符合孩子的心理和性格!这多有情趣! 训练题: 1、 本文主要是写月夜里孩子们的活动,为什么前面还要写太阳落山? 2、 在文中摘抄几句比喻句。 3、 你认为哪些句子描写得很细致? 4、 爸爸为什么不责备华明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 5、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沙造城堡,用雪堆雪人。想一想,你也在月夜做过什么游戏呢?能用一段话描述一下吗? 参考答案:1、为后面写月亮慢慢升起作铺垫。2、如: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 3、如:月亮

12、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的映入我们的眼中。 4、因为爸爸懂得保护孩子们的童心童趣。(意近即可) 5、略 朋友篇 月迹 奚佳琪 凭窗眺望海天之际。 一轮明月逐渐上升,将银色的月光洒落海面,照耀得万物鲜活明快。月亮在哪里?哦!在这里 月亮在山中。山云与海月,表达了自然的美妙,禅者亦有同心。芭蕉和尚说:顺乎造化,与四时为友,所见者,不会没有花,所想者,不会不是月。亦即此意。 道元禅师也说过:山峰的颜色,溪水的声音,都是释迦的雄姿和声音。可见智者所领会的自然佛心均是异曲同工的。 月亮在诗中,在不同的人心中,在各种感情之中。漂泊天涯的游子无一日不思念故乡,才

13、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苦思,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独悲,梦绕魂牵,常盼还归日,但当真正的风雨燕归来时,往往是近乡情怯! 月亮的脸笑在掌心。俄国有个12月的故事,玛莎被狠心的继母赶出家门,让她替她的亲生女儿采鲜花过生日。寒冷的12月,冰封雪飘,哪里会有花,玛莎并没有灰心的冻死在门外,她一边哭一边走向森林。她遇到了代表12个月份的12个花神,她们能变换季节,玛莎终于采到了鲜花。这是童话,但不一定离现实太远,有句佛语掬水月在手。苍天的月亮太高,凡尘的力量难以企及,但是开启智慧,掬一捧水,月亮美丽的笑脸就会在掌心。 月亮的光在哪里?在屋顶上!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双亲,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的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十分贫寒。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一偿宿愿,美梦成真。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他走过那么多艰苦的岁月?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世事本来幸福和乐,人人皆因有幸而生于此世,只要有颗善心,天地便呈现一片光辉。 月亮在哪里?月亮哪里不在?!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