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化与自我》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027325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社会化与自我》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二社会化与自我》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二社会化与自我》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二社会化与自我》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二社会化与自我》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社会化与自我》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社会化与自我》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 社会化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和自尊、,第二单元 社会化与自我内容结构,第一单元 社会化,一、社会化概念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四、个体社会化的载体 五、社会化的分类,一、社会化概念,社会化 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1、形式:社会教化(社会视角)-个体间互动(个体视角) 2、过程:传统观点-成年中止;现代观念-终身社会化 3、阶段: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重要性);继续社会化-

2、成人期;重新社会化-各个时期,如监犯,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教导知识与技能: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2、教导社会规范: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掌握并形成信念、习惯和传统,用以约束个体行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 3、教导理想: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的,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生活目的和理想,以达到社会整合之目的 4、培养社会角色:培养社会成员获得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社会角色,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有一个较长的不能独立生活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时期,也

3、是社会化的基础。 2、人类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人类具有1000亿个以上的神经细胞,是自然界最完备的信息加工系统。人脑不仅使人掌握语言,进行学习,积累知识及经验,而且使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使人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没有人脑的智能基础,很难完成社会化。脑瘫或智力落后儿童社会化就很困难。,四、个体社会化的载体,1、家庭童年期是社会化关键期;教化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等内容;亲子关系,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2、学校学龄期最重要的场所;社会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技能、学校特有的亚文化等内容;特点是地位正式、管理严格、广泛的社会互动。 3、大众媒体信息

4、量大;作用与日俱增。 4、参照群体社会化态度,行为标准、自我评价;可以是群体成员,如儿童同伴群体、也可以不是。,五、社会化的分类,1、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在社会化中占居特别重要的位置。儿化语成人语言,普通话/方言 2、性别社会化性生理;性别人格特质;性别角色认同;中性化/性别教育问题 3、道德社会化内化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道德观念、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知识/行为实践 4、政治社会化个体接受和采用现时社会政治制度与规范,并掌握相应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过程;爱国意识和核心;爱国意识培养三阶段=形象-国旗;抽象-政治组织与活动;组织系统-国际活动 文明人-健康人-道德人-政

5、治人,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二、社会角色的分类 三、角色扮演 四、角色失调,一、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角色 是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解决的是你要是谁的问题)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 米德使用社会角色为了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这个概念有助于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演戏和表现自己,把握自我形象,达到一定目的。 角色理论是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

6、与身份解释个体行为并研究其中规律的领域。,二、社会角色的分类,1、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按角色获得方式划分;先天-父母;努力-教师 2、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 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划分;前者规范化程度较高,个体自由度较 小,如,公务员、军警;后者规范化程度相对较低,自由度较大,如,朋 友、同学等 3、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 按角色的功能划分,前者是追求实际利益为目标的角色,如商人,发 挥效率功能;后者以表现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目的角 色,如教授,主要发挥社会公平功能 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划分,前者对自己的角色扮演有较为明确 的意识,并尽力感染“观众”

7、,如演员;后者并未意识到角色表演,只是以习 惯的方式行动。如“男性”,三、角色扮演过程,1、角色期待 个体承担某一角色,首先遇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招至他人的异议或反对。如、领导(内敛、稳重、距离、威严)中国式好孩子(乖、听话思维能力、独立性缺乏、双重人格) 2、角色领悟 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按他人的期待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如、中国式好孩子(按成年人期待调整自己的行为) 3、角色实践 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实际表现角色的过程。(中国社会化角色实践环节缺失),四、角色失调,角色失调 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

8、遭遇失效。 1、角色冲突 个体不同的角色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 角色间的冲突-教师权威、朋友平等; 角色内冲突-母亲无我、自己爱己; 2、角色不清 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个体在角色不清时往往会产生应激与不满足感。如初为监狱心理咨询师,四、角色失调,3、角色中断 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从旧角色中退出,却不知如何或来不及建立新角色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会造成应激心理. 如退休,咨询师移情 4、角色失败 这是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

9、。如离婚,犯罪,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和自尊,一、自我 二、身份 三、自尊,附加资料:关于自我的实践,你最后一次称赞他人是什么时候? 子人格意象,一、自我,1、自我的概念 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詹姆斯的主我与客我 主我-个体的主观经验,认识的主体,动力成分,活动的过程;客我-经验的内容,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客我则制约主我活动。 镜我 是个体对他人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米德认为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个体的自我观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 意

10、向里的我少女的朋友与少女的疾病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方式。,2、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 其它自我的载体。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 心理自我 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 社会自我 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又被其意识到)的层面; 理想自我 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即在其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行动的原因。 反思自我 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这是自我概念反

11、馈的层面。(决定是否在乎别人得看法、自信度),3、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个体行为的一致稳定关键是个体怎样认识自己的。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自我概念引导着个体行为 解释经验 某种经验对个体的意义是由其自我概念决定的。不同个体可能有相同经验,但他们对此往往有不同的解释,这可能因为他们的自我概念不同。 决定期待 在不同情境中个体对事物的期待,对他们行为的解释与自我期待均取决于个体的自我概念。 正向错觉、自卑问题,消极完美主义,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生理自我对躯体认知,占有、支配和爱护,8个月至3岁左右完成 社会自我3岁至13、14岁,独立性形成之前,以社会期待行为 心理自我青春期至

12、成年,10年左右,重点发展了自尊和自信心(自我概念的主要因素),独立性形成,强调自我价值和理想,5、自我概念的测量,高顿发展了一种对自我概念定性测量的方法“我是谁”。这种测量简单易行。要求被试者在六、七分钟内写出十五个“我是谁”的叙述句。要求他们:这些句子是为你自己而不是为别人写的;按照你思考时的顺序来写,不必考虑其中的重要性和逻辑关系。,我是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测试中应注意: 流畅性:自我了解 方向性:自我结构 缺失点:自我盲点(与问题相关),附加资料: 自我的焦点效应和透明度错觉,焦点效应:在我们心中,自己比其它人和事更关键和突出,

13、通过自我关注,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我考砸了,大家都笑话我。 透明度错觉:自己假设当我们意识自己的情绪,我们的面容会清楚的表达出来使别人注意到,事实却是模糊的,别人也是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我们高估社交失误和公众敏觉 -我摔倒了,大家都看到了。,二、身份,1、身份的定义 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地位身份,它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如教师;处境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处境身份,它是易变的,如同是天涯沦落人。(解决是社会中谁的问题) 身份与角色 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在地位身份中,角色就是由身份决定的行为期待。例如学生是一种地位身份,学生角色就

14、是家长、教师和公众对他行为要求和期待。,2、身份的特点,客观性-社会地位是他人与公众认可的,故是客观的,如,他是军人 主观性-身份以自我概念为表现形式,个体对身份的意识,故是主观的,如,我是军人 多重性-个体在社会中往往具有许多身份,军人/父亲 稳定性出身民族性别是终身不变的,其它也有一定的稳定性,身份的稳定性对个体的心身健康与行为一致性是很重要的,如果失去身份时间较长,程度较重,如失业,对其心理健康是有害的 契约性-身份是一种社会契约,规定了权利、义务,个体应予履行,三、自尊,自尊:就是自我概念中的自我评价部分(解决我这个人怎么样的问题) 自尊涉及: 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 是否感到自己有许

15、多值得骄傲的地方? 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1、自尊的概念,自尊 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如果个体对其予以积极评价的角色看得比较重要,他就有高水平的自尊。 自尊需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的欲望; 自尊需要的满足导致自信,觉得自我在世界上的存在是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如果自尊遇到挫折,个体可能为感到无能与弱小,产生自卑,以致丧失自信心。 詹姆斯的经典公式 自尊=成功抱负 -心理学原理(1890年) 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自尊需要 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的欲望; 自尊需要的满足导致自信,觉得自我在世界上的存在是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如果自尊遇到挫折,个体可能为感到无能与弱小,产生自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