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少年爱因斯坦 教案 语文版七下 (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021511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 少年爱因斯坦 教案 语文版七下 (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4 少年爱因斯坦 教案 语文版七下 (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4 少年爱因斯坦 教案 语文版七下 (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4 少年爱因斯坦 教案 语文版七下 (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4 少年爱因斯坦 教案 语文版七下 (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 少年爱因斯坦 教案 语文版七下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 少年爱因斯坦 教案 语文版七下 (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年爱因斯坦第一课时课型:教读课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2.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重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难点:让学生理解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勤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指导板书设计:对音乐早慧爱独立思考少年爱因斯坦有正义感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一)本课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读懂全文。2了解爱因斯坦少年时代的主要事迹,理清文章思路。(二)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以前曾流传过许多关于爱因斯坦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各种传说。最为典型的一个故事,称爱因斯坦小时候说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抱

2、怨牛奶太热了,目瞪口呆的父母问他为什么以前一直不开口说话,谁料这个小天才回答:“因为,以前的一切都没有什么问题呀!”根据爱因斯坦的姐姐玛亚在一部从未出版过的自传中称,爱因斯坦的智力发展很慢,而且到了很晚才开始会说话。玛亚说:“当爱因斯坦刚出生的时候,母亲看见他那又巨大又有棱角的后脑勺都快吓坏了。”2课前热身带着问题读课文: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他是那种老师宠爱的学生吗?他是不是很爱思考问题?他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在学习小组内读通全文,理解掌握生字新词。2了解爱因斯坦少年时期的主要事迹,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3找出文章的过渡句并说出其作用。(2)师生互动:互

3、动1读通全文,圈点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及文下注释理解并掌握生字新词,在学习小组以内讨论文章中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句段。明确:1师生共同整理生字新词。超乎寻常爱不释手雄心勃勃如醉如痴遏止:阻止。孤僻:孤独古怪。早慧:心智发育比平常人要早。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不解之缘:难以分开的缘分。腼腆:害羞,举止不自然。井然有序:整齐,有秩序。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想入非非:指苦思冥想或异想天开。流连忘返:留恋景色或某种事物,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又自我陶醉的模样。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2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讨论课文内容,针对自己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句段质疑解疑。互动2细读课文,

4、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明确: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五岁时,因为愿意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显得反应迟钝。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十二岁时,已能独自证明数学定理。互动3本文篇幅虽较长,作者的叙述却如行云流水,你知道关键原因是什么吗?请找出关键语句。明确:关键句子有:“尽管如此,这个小孩子对音乐的早慧却使他的母亲大为吃惊”,“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上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在这期间,使

5、少年爱因斯坦大放异彩的,不仅有他自身的力量,还有一种外来的因素”。这些句子是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它们使文章条理清晰,行文流畅。4达标反馈学生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5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学生自行总结。(2)方法总结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过渡句的运用在文章的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延伸拓展1链接生活通过课前准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爱因斯坦的事迹,丰富课文内容。2语文实践探索(1)解释下列词语: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怡然自得:形容非常喜悦。不解之缘:难以分开的缘分。流连忘返: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井然有序:形容非常整齐有条理。大名鼎鼎:名气很大

6、。(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更正。1每当困遐的时候,她便习惯地坐在钢琴前,弹起心爱的名曲。“困遐”改为“闲暇”。2在这期间,使爱因斯坦头脑放异采的,不仅有他自身的力量,还有一种外来的因素。“采”改为“彩”。3每天,他只希望早点放学,躲在家里,在自己理想和希望的世界慢游。“慢”改为“漫”。4教师们赚他“生性孤僻,智力迟钝”,责备他不守纪律,想入非非。“赚”改为“嫌”。(3)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日月星辰的运行是多么,分子原子的运动又是多么,同这些多彩的读物相比,课堂上那些呆板的功课是多么啊!A庄重精彩无聊B.庄严精微无聊C庄严精细枯燥D.庄重精微枯燥(4)指出下列加点成

7、语使用的错误之处。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答:“文不加点”不是“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答:“首当其冲”不是“首要”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3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答:“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4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答:“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教学参考资料:三点一测点拨自主学习当堂反馈课后心得:作业:课堂语文练习。少年爱因斯坦第二课时

8、课型:教读课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2.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重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难点:让学生理解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勤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指导板书设计:对音乐早慧爱独立思考少年爱因斯坦有正义感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一)本课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人物性格特征。2理解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作用。(二)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A.孤僻(p)腼腆(din)B.闲暇(xi)遏止()C.寻思(xn)泛滥(ln)D.沉浸(qn)羡慕(

9、m)(2)解释下列词语。孤僻:早慧:腼腆:遏止:(3)成语填空。之缘欲试雄心有序爱不如痴忘返自得细流2课前热身不看书本,学生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在小组以内自学课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之上,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性格特征。2结合文中具体事例,阐述爱因斯坦能成为伟大科学家的原因。(2)师生互动:互动1少年爱因斯坦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赋吗?请找出原文来加以说明。明确:小爱因斯坦除了拥有天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他靠那双善于观察的眼睛,靠他那颗善于思考的大脑。他四五岁时,父亲的一个袖珍罗盘引起了他无限的好奇;十二岁时,专心听大学生谈起哲学观点和深奥的物理学

10、、数学知识,使他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表现出不可遏止的热情;为了证明直角三角形ABC中AB的平方加BC的平方等于AC的平方这一定理,他独自关在屋子里,用了整整三周时间终于证明出来了;小爱因斯坦偶然看到一本欧几里得平面几何学,读得如醉如痴,他对其中所包含的许多严整规律和宽广的世界肃然起敬。互动2概括全文,分析小爱因斯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1有较高的音乐天赋:有一次,母亲弹琴的时候,三岁的爱因斯坦听得十分入神,六岁的时候,便要求拉小提琴,从此,心爱的小提琴便伴随了他的一生。2善于独立思考:四五岁时,一个袖珍罗盘把他迷住了,他感到,罗盘里面一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3有正义感:十岁时,他十分反感暴

11、力专制制度。4勤学好问:经常向大学生提问;爱看插图丰富的自然科学丛书;为证明一个著名定理,他将自己关在房子里,花了整整三周时间;读一本欧几里得平面几何学读得如醉如痴,对科学和真理充满了好奇心。互动3我们知道,小爱因斯坦并不是弱智低能,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刻画爱因斯坦的时候,特别注意描写他的眼睛,请找出相应句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明确1“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小阿尔伯特长得很不匀称,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因此家人担心他是低能儿,但“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又给人以希望:这

12、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2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3“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里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一个叫塔尔梅的大学生见到小阿尔伯特“一双棕色的眼睛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时,就断定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果然,小阿尔伯特对大学生所教的物理学表现了不可遏止的热情。)4达标反馈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小阿尔伯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爱因斯坦与众不同的少年时代。(2)方法总结爱因斯坦的成长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百分之百的天才,成功靠的是敏锐的观察和思考,靠的是对于周围事物“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痴迷。(三)延伸拓展1链接生活你怎样看待爱因斯坦对当时学校教育的不满?你对某些教育方式不满意时,是怎样想和怎样做的?3实践探索能力作业:(1)修改病句。1狂风暴雨整整下了一天。整整一天都刮着狂风,下着暴雨。2成绩的好坏,是检测学习态度端正的重要尺度。成绩好坏,是检测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的重任。3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老师的教育,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4我们要肩负起建设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