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邓稼先 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018657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邓稼先 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1邓稼先 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1邓稼先 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1邓稼先 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1邓稼先 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邓稼先 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邓稼先 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7 邓稼先学 习目 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教法选择讲读法课型新授课前准备课件是否采用多 媒 体是教 学时 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 1 课时备课总数第38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揭示学习目标。幻灯片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二、指导学生自学。1.借助练习册“导航塔”内容了解相关常识。2.诵读课文,感知内容,感知文意。3.借助资料及工具书,掌握生字、

2、新词。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1.介绍作者、文体及相关知识。关于“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

3、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展示幻灯片,明确学习步骤。正确利用工具书,识记并理解课文中的课外知识。幻灯片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适当引导、补充,帮助学生正确诵读。自读相关内容,感知学习任务。勾画重点内容,积累相关常识。指名回答,互相补充。自由发言,理解诗歌。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

4、之一。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2.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先 元勋xn 至死不懈xi 殷红yn选聘pn 无垠yn 鞠j躬尽瘁cu 3.解释下列词语。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元勋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截然不同 家喻户晓4.总体内容把握。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用精炼的语言总结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展现时代背景,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第三部分,以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气质

5、和品格。第四部分,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50年的朋友邓稼先而骄傲。第五部分,描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荒凉,赞颂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第六部分,对邓稼先一生的总评价。5.学习第一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先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四、检查学生先学的效果: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六、当堂训练。七、布置预习。找程度较好的同学做出示范,

6、其他学生加以评议,收集反馈信息。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意见,然后自由发言,在讨论中认识自我,完善思想。引导学生,比较学习,整体感知。在积累中丰富语言,在体会中培养健全的人格。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既是对诗歌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小组推荐发言,互相补充。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学后收获,学习借鉴从多角度选材。在拓展延伸中触动学生情感,从而加深对文章语言特色的鉴赏。作业设置1.完成课后题二、三。教学反思等级(A/B/C/D)检查签阅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课 题7 邓稼先学 习目 标1.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2.了解课文

7、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重 点难 点1.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2.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教法选择讲读法课型新授课前准备课件是否采用多 媒 体是教 学时 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2课时备课总数第39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揭示学习目标。幻灯片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二、指导学生自学。1.反复诵读,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文章内容。2.借助教材资料及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句意思。三、检查自学情况。1.学习第二部分(默读第二部分)。文中哪件事最能说

8、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85年8月而逝世”2.学习第三部分(朗读第三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他与邓稼先亲如兄弟的50年友谊与奥本海默17年的同事经历?为了说明他对他们的情况非常熟悉,使后文的对比更显得真实可信和富有说服力。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而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3.学习第四部分(默读)。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充分表

9、达了自己内展示幻灯片,明确学习目标。正确利用工具书,识记并理解注视中的出现的重点字词句的意思。幻灯片出示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巡视检查,对不理解内容的同学,适当引导、补充,帮助学生正确总结,划分。自读相关内容,感知学习任务。勾画重点内容,积累文学常识。指名回答预习内容,互相补充相关常识,理解记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既是对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4.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这部分的标题“我不

10、能走”,如果改为“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更能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贡献的精神。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巧妙地写出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从而更显示出邓稼先奉献精神的可贵。5.学习第六部分。作者说邓稼先是“永恒的骄傲”,这里的“永恒”指邓稼先的哪些方面?这里的“永恒”指邓稼先的无私贡献精神和他对祖国科学事业的巨大贡献。“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

11、路,是邓稼先的性格和品质决定的。所以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6.总结课文: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四、检查学生先学的效果: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六、当堂训练。课件出示重点问题学生逐个理解,逐个解决,难点问题小组讨论。巡视指导,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体会文章内涵的深刻性。根据学生现状帮助学生理解全文。找出句子,深入分析。在积累中丰富语言,在体会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围绕板书回顾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找程度较好的同学做出示范,其他学生加以评议,收集反馈信息。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意见,然后自由发言,在讨论中认识自我,完善思想。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学后收获,学习借鉴从多角度理解,从不同方面理解课文。比较学习,整体感知在拓展延伸中触动学生情感,从而加深对据寓言的鉴赏。及时小结并摘抄板书要点。作业设置1.完成本课练习册。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