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童趣 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017562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童趣 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5童趣 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5童趣 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童趣 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童趣 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童趣同步练习 课文探究1.指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读音和在文中的意义。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 读音: 意义: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读音: 意义: 以土砾凸者为丘 读音: 意义:2.请把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3.全文以“童趣”为题,文中用哪几件事写出了童趣?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4.文章不仅写“怡然称快”,而且还写“怡然自得”,其原因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说明了作者怎样一种心理? 6.文章的第一段与后面的三个段落

2、是什么关系?后面的三个段落是围绕第一段的那个词语来写的? 7.这是步入七年级以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不仅使我们了解了古代文章的特点,而且还了解了古人的生活情趣,对此你有哪些感想?请谈一谈。 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扶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 薛谭、秦青,传说中秦国两名善于唱歌的人。讴: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穷:尽,这里是“全部学完”的意思。技:指歌唱的技巧、技艺。尽:用作动词,学尽、学完。之:指代上句中的“青之技”。遂:于是,就。 辞:辞别,告别。 归:回(家)。弗

3、:不。 止:劝止、挽留。饯:设酒食送行。 衢:(q)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抚节:打着节拍。 悲歌:唱起悲壮动听的歌声。响:声响,指响亮的歌声。 遏():阻止。 行云:浮动着的云。乃:于是,就。 谢 :认错,道歉。 反:“返”的古字,返回。1.根据文后注释,把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薛谭学讴于秦青: 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2.薛谭为什么要回家?后来又为什么又不走了?(请用文章原话回答) 3.这则小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4.你对薛谭的做法是怎样认识的?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资料网站列子简介道家著作。旧题周列御寇撰。八卷。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八篇,列入道家。

4、早佚。今本张湛序,自称是西晋末永嘉乱后,根据各种版本集录而成。卷目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摘自语文百科大典)含英咀华 趁年青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的养料,所以年青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老时才不致空虚。达芬奇 对自己不满足,是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俄)契诃夫 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 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 陶铸5 童趣 课文探究 1 mio 小 ot凹陷和凸起,高低不平 tl碎土块和碎石块。2. 我回忆起童年时,能够睁大眼睛看着太阳,能看到细

5、微的东西。到了夏天,成群的蚊子嗡嗡直叫,我就在心中把它们想象成一群仙鹤在空中飞舞。 又把蚊子留在蚊帐中,慢慢地向它喷烟。把碎土块、碎石块中高起的部分当作山丘,凹陷下去的部分当作沟壑,想象着在里面游玩,是那样的安适愉快和满足。3. 把蚊子当作飞舞的群鹤、土墙草丛中的戏耍、看虫斗草间和鞭打癞虾蟆。4.因为在与昆虫和自然界的接触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5因为这只癞虾蟆吞吃了自己感兴趣的两只正在争斗的小虫。表达了作者幼年时就具有一种同情弱者的心理。6. 是总说与分述的关系。紧紧围绕“物外之趣”来写的。7.能够抓住文言文特点,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 阅读拓展 1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的技艺。 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完全学到手。 自己认为已经学到了,于是提出回家的请求。 薛谭于是就向秦青承认错误,要求再回到他身旁继续学习。以后一生再没有提出回家的要求。2. 因为薛谭“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薛谭又不走的原因是因为秦青在送别时“扶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被秦青的高超演唱技艺所折服。3.学无止境。4. 既可以从学习要虚心、要持之以恒、不要浅尝辄止等几方面来谈出自己的体会,也可以从“终身不敢言归”并不足取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不管从哪方面来谈,都要言之有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