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我的老师》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015792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9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我的老师》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1)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1.3《我的老师》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1)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1.3《我的老师》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1)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1.3《我的老师》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1)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1.3《我的老师》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1)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我的老师》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我的老师》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一 专 题,第 2 课,识记知识必备,理解文本研读,探究片段赏析,应用体验之旅,整体感知,重点揣摩,写法借鉴,一、字音辨读 1玉箸( ) 2.袍子( ) 3.油渍( ) 4鼾声( ) 5.敷衍( ) 6.两盅( ) 7蔡孑民( ) 8.琅琅上口( ) 9.怅惘( ),zh,po,z,hn,f,zhn,ji,ln,chn,澄,橙,瞪,荪,逊,狲,杠,扛,矫,矩,.,.,.,.,.,.,.,.,.,敷衍,应付,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四、熟语释义 1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2神游八表:神游,在想象中游历。八表,八方之外,指遥远的地方。 3按捺不住: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4掷地

2、作金石声: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后以“掷地金声”形容辞章优美。 5眉飞色舞:形容喜悦或得意的神态。 6迎刃而解: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得到解决。,一、走近作者 梁实秋(19021987),现代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1928年与叶公超、徐志摩等人成立新月社,先后与鲁迅等就人性描写诸问题展开论战。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院长。

3、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1970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高雅,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 二、相关背景 我的国文老师当中,举人进士不乏其人,他们满腹诗书自不待言,不过传授多少给学生则是另一问题。清华不重国文,课都排在下午,毕业时成绩不计,教师全住在古,月堂自成一个区域。我怀念徐锦澄先生,他教我作文莫说废话,少用虚字,句句要挺拔,这是我永远奉为圭臬的至理名言。我曾经写

4、过一篇记徐先生的文章,兹不赘。陈敬侯先生是天津人,具有天津人特有的幽默,除了风趣的言谈之外还逼我们默写过好多篇古文。背诵之不足,继之以默写,要把古文的格调声韵砸到脑子里去。汪鸾翔先生以他的贵州的口音结结巴巴的说:“有人说,国国文没没趣味,国国文怎能没没有趣味,趣味就在其中啦!”当时听了当做笑话,现在体会到国文的趣味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真是只好说是“在其中”了。 (选自梁实秋忆清华),三、主旨把握 文章回忆了徐锦澄先生的外貌特征及行为习惯等,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同时表达了对先生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的敬仰和深深怀念之情。,四、结构图示,1

5、请用一些词语概括出国文老师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明确:(1)丑、不修边幅:他的相貌很古怪是狞笑,样子更凶。 (2)书呆气: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3)爱喝酒: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4)糊涂: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 (5)真性率直、平等对人: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

6、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6)有趣: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7)有才气:眼界宽,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对作品领会深入、朗诵水平高,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修改文章老辣,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2作者说从先生那里“受益最多”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列出。用简洁的词语概述我对先生的感情有何变化。 明确:(1)编教材兴趣培养;读课文习惯养成;改作文方法指导。 (2)我对先生的感情变化:可笑有兴趣佩服真心佩服感恩怀念

7、。,1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从文章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作者不惜笔墨,连用四个小节,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作者实际上是想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内在的美。,2善抓特征,描画细腻 作者不愧为散文大家,在他的笔下,人物栩栩如生。究其因,是作者善抓特征所致。那有棱有角的脑袋轮廓,那秃秃亮亮的尖头,那方方扁扁的脸形,那总是耸得高高的肩头,那常吸溜鼻涕的酒糟鼻子,那油渍斑斑的长袍都是我们在古今

8、人物画廊中从未见到过的。也许作者本身就是漫画高手,寥寥几笔,人物就形神兼备了。 3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诙谐幽默本就是梁实秋散文的语言风格,本文依然体现了这种风格。本来回忆自己恩师的文章应该严肃庄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你看他写老师的鼻子,一会儿说他“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一会儿说他“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一会儿又说他“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真是竭尽调侃之能事,文中这样风趣幽默的描写比比皆是,但又毫无做作之感,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阅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选段,

9、完成14题。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

10、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

11、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

12、“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扑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1作者在谈到徐老师的教学特点时,说起徐老师介绍作者 的方式,“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 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种介绍方 式是不是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 答:,答案:不是。徐老师这样介绍主要是让学生产生亲切感, 使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更感兴趣。,2“我仔细一揣

13、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 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这里 “虚泡囊肿的地方”指的是什么?“筋骨”又是指什么? 答: 答案:“虚泡囊肿的地方”指的是文中可有可无甚至是毫 无用处的废话;“筋骨”指的是文章的精要之言、精辟之 语。,3作者说“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 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 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这一句中的“一点点”和“一点” 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 答案:不能删。因为这句话是在评价作者自己的文章,用 “一点点”和“一点”是作者的一种谦虚的表现。,4综观全文,徐老师是一位教学有方的好老师,他的教学 有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概括说明。 答: 答案:(1)选辑教材新旧兼收。(2)介绍作者亲切自然。(3) 朗读课文抑扬顿挫。(4)批改作文大刀阔斧。(5)传授写作 技巧点石成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