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道路交通安全-7事故分析与统计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015573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道路交通安全-7事故分析与统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管理学]道路交通安全-7事故分析与统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管理学]道路交通安全-7事故分析与统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管理学]道路交通安全-7事故分析与统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管理学]道路交通安全-7事故分析与统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道路交通安全-7事故分析与统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道路交通安全-7事故分析与统计(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朱明 高级技师、经济师、工程师 高级技能专业技术教师 汽车维修高级考评员,第七章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第七章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是: 对交通事故总体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目的是: 查明交通事故总体的分布状况、发展动向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事故总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以便从宏观上定量地认识事故现象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 事故统计与分析是总体性的,有明确的数量概念。第七章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事故统计分析的意义,事故统计分析对综合治理交通、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为制定交通法规、政策和交通安全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检验交通安全政策和措施的实际效果; 为交通管理提供

2、统计资料; 为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研究提供资料。,第一节 事故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一、事故统计调查 交通事故统计调查是收集事故及相关资料的过程,对整个统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进行事故统计调查时,要确保资料的准确、安全和及时,以得出正确结论。,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资料,在我国,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资料必须由国家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和汇总,交通事故的统计采用基层初步统计、逐步汇总的方式进行。 交通事故统计资料的汇总常见四种的分类形式: 按地区分类 按时间分类 按质别分类 按量别分类 除上述四种分类统计汇总方法外,在实际应用中还经常采用复合分类汇总方法,交通事故统计资料的汇总分类形式:,按地区分类 即按交

3、通事故的发生地区进行分组统计和汇总,全国性的统计资料多按省、市分组;省一 级按市(地)、县分组;国际陛统计资料则按国别分组。 按时间分类 即按交通事故的发生时间进行分组统计和汇总,从按时间分类的统计结果中可明显看到 交通事故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统计结果具有动态性质。,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资料,按质别分类 即按交通事故统计对象的属性不同进行分组统计和汇总,如按车辆类型、事故原因、伤亡人员类型、道路状况、天气条件、事故形态等分组统计和汇总。 按量别分类 即按统计对象的数值大小进行分组统计和汇总,如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数额、肇事驾驶 员的年龄、车速、道路坡度等分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资料,复合分类汇总方

4、法,常见的形式有: 1.时间与地区的复合(如各地不同月份的事故统计)、质别与地区的复合(如各地不同路面上的事故统计)、 2.量别与地区的复合(如各地不同年龄驾驶员事故统计)等。 3.为了更全面地反映交通事故的本质和规律,揭示各种影响因素对事故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还应从相关部门(如统计部门、交通部门等)收集人口、交通工具拥有状况、道路交通状况等大量相关资料。,二、统计分析指标,为了反映交通事故总体的数量特征,必须建立相应的统计分析指标。 用一系列的指标才能反映出事故总体各方面的数量特征,揭示出事故总体的内在规律性。 统计分析指标应具有: 实用性、相对性和可比性,能明确反映出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

5、度。,1绝对指标,绝对指标是用来反映事故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绝对数量。 绝对指标可分为: 1.时点指标: 反映某一时刻上的规模和水平,例如某一年的汽车拥有量、人口总数等; 2.时期指标: 反映某一时间间隔的累积数量,例如某一年内或某一月份内的事故次数、事故伤亡人数等。 绝对指标是认识事故总体的起点,又是计算其它相对指标的基础。 我国交通安全管理常采用的绝对指标,交通安全四项指标: 1.交通事故次数、 2.受伤人数、 3.死亡人数 4.直接经济损失.,2相对指标,相对指标是通过事故总体中的有关指标进行对比而得到的。 利用相对指标可深入地认识交通事故的发展变化程度、内部构成、对比情况、事故强度等。 还

6、可把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绝对指标放在共同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 相对指标可分为: 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和强度相对数。,结构相对数,部分数与总数的比,通常在事故质别分组中,用以表明各类构成占总数量的比值,说明各构成的比例。 例如交通事故的总数为208起,其中机动车事故131起、非机动车52起、行人25起, 结构相对数分别为63、25和12。,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同一事故现象在同一时期内的指标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值或同一总体中有联系的两个指标值的相对比。 例如1996年中国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为73 655人、美国为41 907人, 二者的比较相对数是: 中国是美国的176倍。,强度相对数,两个

7、性质不同但有密切联系的绝对指标间的相互对比值,用以表现事故总体中某一方面的严重程度。 例如事故死亡人数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事故死亡人数与人口数之比等。后 强度相对数指标: 亿车公里事故率(次亿车公里)、百万辆车事故率(次百万辆车)等。 强度相对数指标的计算方法为:,3平均指标,平均指标,即平均数: 是说明事故总体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通常用以表明某地或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事故状况。 计算形式有: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等, 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算术平均数。,4动态指标,为进一步认识事故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规律,需要一些动态分析指标。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常采用的动态分析指标: 动态

8、绝对数、 动态相对数 动态平均数。,(1)动态绝对数,动态绝对数列 将反映事故现象的某一绝对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不同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形成的数列。 增减量 指事故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 增减量可分为: 定基增减量 环比增减量。,(2)动态相对数,动态相对数是同一事故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数值之比, 动态相对数指标主要有 事故发展率 事故增长率。,(3)动态平均数,动态平均数包括: 平均增减量、平均发展率和平均增长率。 1.平均增减量是环比增减量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 2.平均发展率是环比发展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采用几何平均算法。 3.平均增长率

9、可视作环比增长率的序时平均数,但它是根据平均发展率计算的,而不是直接 根据环比增长率计算。,5事故率,道路交通事故率是: 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某一地区或某一具体道路地点的事故次数、伤亡人数与其人口数、登记机动车辆数、运行里程的相对关系。 事故率作为重要的强度相对指标,既可表示综合治理交通的水平,又是交通安全评价的基础指标, 事故率分为: 亿车公里事故率、人口事故率、车辆事故率和综合事故率等,,三、统计分析方法,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1.统计表法 2.统计图法。,1统计表法,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将统计分析的结果编成各种表格,即为统计表。 统计表内容包括: 各种必要的绝对指标和相对

10、指标,是交通事故统计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统计表可分为: 1.静态统计表: 仅列出同一时期事故统计数的表格。静态表中可同时列出相对数和绝对数。 2.动态统计表: 将不同时间事故统计数字列成表格,可用于反映交通事故随时间变化或分布的情况。,2统计图法,利用几何图形或象形图形等,将统计数字或计算出的统计指标形象化,反映事故现象的数量关系和发展变化趋势。 统计图法的主要作用是: 表明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事故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表明事故总体的内部结构;表明事故的分布情况;揭示事故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等。 作为数字的语言,统计图比统计表更鲜明、更直观、更生动有力。但图形只能起示意作用,数量之间的差距

11、往往又被抽象化了。 统计图常常与统计表、文字分析结合应用。 常用的统计图有: 条形图(直方图)、圆形图(扇形图)、散布图、排列图和统计地图等。,第二节 交通事故的分布特点p201,研究交通事故的分布特点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依靠客观反映事故情况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做出科学推理、判断,把包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揭示出来,为宏观和微观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2.对制定交通法规、城市建设规划和道路建设方案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事故的时间分布特点p201,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是指事故随时间而变化的统计特征。 交通事故与交通活动和交通环境都有着密

12、切的相关关系。 1.交通活动,如交通流量大小、速度特性等在一年内的不同月份上、一周内的每一天及一天的不同时段上一般具有其固定的规律性。 2.交通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如季节、天气情况等,其时间变化规律更加明显。 交通事故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征,宏观的统计分析可揭示出其变化的规律性。,事故的时间分布特点,事故的时间分布特点,二、事故的空间分布,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是指: 交通事故在城市、在农村、在各种类型的道路上(见表3-3),以及在具体路段、交叉口上的分布情况。由于交通环境不同、交通组成不同、交通分布不同等原因, 交通事故在空间上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分布,关于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分

13、布情况,可参看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每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事故分布; 各地区(省、市)交通事故与上一年同期的比值; 36个大中城市交通事故分布; 各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万车事故率、死亡率及伤人率。 对具体道路、路口等进行事故空间分布研究,也是判断、鉴别事故多发地点的重要依据。,我国各种类型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分布,三、事故的形态分布,交通事故的形态分布是指: 在某一区域的道路交通系统上或某一条具体的道路上,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迫尾相撞、撞固定物、对向刮擦、同向刮擦、碾压、翻车、坠车、失火等事故现象的构成情况。 找出突出的事故

14、现象,以便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分析事故形态分布的主要目的。,我国某省1995年公路交通事故的形态分布统计 a)高速公路; b)其它各级公路,a)高速公路,b)其它各级公路,四、事故的成因分布特征p204,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而发生的, 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分布特点最主要的就是分析人、车、路、环境等因素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程度。 交通活动中的行为人主要有机动车驾驶员、骑车人、行人和车上乘员。,事故的成因分布特征,交通活动中的行为人主要有 机动车驾驶员、骑车人、行人和车上乘员。,2车辆的原因,车辆作为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运载工具,其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

15、通安全的重要因素。,3道路的原因,我国每年因道路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3-5。 从道路线形上看, 1.死亡事故多发生在平直道路上(见图3-7),这与道路里程中平直路段所占比重大有关。 2.平直路上车速快,也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3.急弯陡坡路段事故不多,损失严重的群死群 伤事故多发生在急弯陡坡路段。,4环境因素,道路周围的环境对交通事故有较大影响。 1.城市交通干道两侧商业化程度高的路段和公路通过村镇、街道化程度高路段的事故率高于其它路段。 2.城市不同区域内道路上的事故率也有较大差异,一般市区商业中心道路上的事故率最高。 3.风、雨、雾和冰雪等恶劣天气,严重影响了驾驶员正常驾驶的

16、条件,导致事故多发。 应重视不良天气的事故预防工作。,五、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高速公路是采用了全封闭、全立交、严格控制出入的快速交通干道,同时又具有汽车专用、设计标准高、沿线设施齐全等功能。因此,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具有其独特的规律性。,我国高速公路事故特点,我国高速公路事故具有如下特点: 事故严重程度高,特、重大事故多。 驾驶员的各种违章行为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其中因违章超速行驶造成的事故所占比例最大。 车辆故障与交通事故具有同等的危险性,其中最多的故障是轮胎爆破。 撞固定物、追尾相撞及翻车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 不良的天气状况对行车安全影响较大。 因行人、非机动车违章上路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仍有发生。,我国高速公路事故特点,我国高速公路事故特点,我国高速公路事故特点,我国高速公路事故特点,我国高速公路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或健全有效的救护体系,使得许多本不该死亡的伤员由于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这是我国高速公路在建设上和管理上亟待解决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